• 《大话设计模式》等读后感


      如何习得优秀的编程实践或者保持优秀的变成习惯?

      接下来讲的都是一些基础的一些知识,然而却很实用,也很考验一个人的编程能力,我相信拥有一定编程经验的小伙伴,都会在平时的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的往这些方面靠拢,无论是被动或主动。很多内容又和《重构》一书一致,然后再结合《大话设计模式》里的那些对话场景,如何引出不同的设计模式,如简单工厂模式代替条件等等,充分说明优秀的实践总是相通的。尤其是重点的一个“可读性”,能够用自然语言读出来,这一点对我自己启发很大。

      方法或属性权限给private,这是个好习惯,按需暴露。以前也是按照这个原则,不多说。

      命名这个,《重构》里面也讲了,方法的命名、属性的命名、变量的命名,由名词、动词、形容词的结合,一般就是动词+名词。并因此出现一些相关重构方法,如重命名等,好的命名,应该是通俗易懂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另一个点就是少注释,方法的命名、变量的命名自带注释,就叫它自解释或者自注释吧,只要一看名称,就知道是做什么的,就省了很多注释,而往往功能会增加,会改变,那么注释就会脱节、变形、过时,多了注释反而会让人更加不明白,甚至自相矛盾也会有。当然,要想真正做到没有注释,还需要重构里面的提炼函数,至少做到利哥说的,代码行数少于三四十行,做到单一职责,粒度要细、原子化,这样每一个功能没有和其他功能产生业务上的耦合,不仅仅是代码上的耦合,每一个方法都能自解释,再复杂的代码,就算合起来也不需要注释了。那些需要注释的,大多数也是因为做不到单一职责原则这一点吧。

      代码行数,避免过长方法,面向对象自然要做到封装,好的方法应该是发扬这一点的,将不同的功能块封装起来,过长的方法,其实背离这一原则,类似vb里的面向过程了。重构里也讲了,将变量、方法体挪动在一起,然后封装提炼新的方法,充分体现乾坤大挪移手法,一行一行挪挪挪,让长的代码分崩离析。

      单一职责原则:无论是避免长方法、优秀的命名、不要注释其实都是围绕单一职责原则来做的,粒度足够细(当然也不至于一个方法一行代码),一个方法就干一件事,说简单很简单,说复杂也很复杂,老话讲,多则惑少则得。好的方法,应该是符合开闭原则,当需求、业务、功能变动时,应该是增加而不是修改现有方法,切忌引入新的变动。

      减少嵌套、用卫语句提前返回特例(当然平时还是要遵守一个入口一个出口),if条件要提炼,还是提炼函数或命名问题,过多的条件运算,本身就是反人性的,提炼并给一个好的命名,就是注释。按需传参,无用的不要传进去,不然方法就被限定死了,少用string返回值,用int、bool等返回。

      方法具有可读性,不仅仅是命名,还有方法体的各个代码流程状态,说人话,自然就不需要注释了。

  • 相关阅读:
    判断一棵二叉树是否为二叉搜索树
    分离链接法的删除操作函数
    线性探测法的查找函数
    Bzoj1251 序列终结者
    POJ2396 Budget
    Bzoj3531: [Sdoi2014]旅行
    Codeforces Round #389 Div.2 E. Santa Claus and Tangerines
    Codeforces Round #389 Div.2 D. Santa Claus and a Palindrome
    Codeforces Round #389 Div.2 C. Santa Claus and Robot
    Codeforces Round #389 Div.2 B. Santa Claus and Keyboard Check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pikaqiu/p/14275787.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