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电影是怎么实现的?
3D电影并不是应用了什么复杂的拍摄方法,而是运用了光的原理和人眼看东西的原理。我们的双眼由于位置不同,左眼看到的和右眼看到的景象其实不太一样,有着细微的差别,这细微的差别就造成了人对立体感和距离感的感知。如果能通过一定方法,把不同的图像分别送进人的两个不同眼睛中,人就会感到立体感。
那具体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是3D电影在拍摄的时候由两台摄像机同时拍摄,就像人的两只眼睛一样,拍摄出有细微差别的不同画面。放映的时候由两台放映机分别放映两个摄像机拍摄的画面,使这有着细微差别的两幅图像同时显示在银幕上。如果不佩戴3D眼镜观看屏幕,就会看到两幅画面重叠在一起,好像出现了重影,模糊不清。那么怎么让左眼看到一个画面,右眼看到另一个画面呢?
这就需要在放映的时候,分别在两个放映机镜头前装上“偏振片”。什么是“偏振片”呢?我们的自然光是由发往各个方向的光组成的,“偏振片”就是由只有一个方向的细小的缝隙组成的。在光通过它的时候,和偏振片上缝隙方向不同的光就不能穿过,只有那些和缝隙方向相同的光才能穿过这个偏振片。
放电影的两个放映机前分别安装了具有不同方向缝隙的“偏振片”。比如我们在一号放映机前放上竖直方向的偏振片,那么只有竖直方向的光能通过一号放映机。我们在二号放映机前放上水平方向的偏振片,那么只有水平方向的光能通过二号放映机。这样一来,放映到屏幕上的图像也就是两组不同方向的光组成的。
剩下的工作就要交给“3D眼镜”了。你可能已经猜到了,3D眼镜的设计也是“偏振片”。它的两个镜片分别是两个不同方向的偏振片,对应了屏幕上光的方向。那么两组不同方向的光就会分别进到你的两只眼睛中,而不是一只眼睛能同时看到两种光了。所以两个图像就可以分别进入你的两只眼睛,大脑就会告诉你,这个东西(图像)是立体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