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程之外】为什么我们要写技术博客?


    博客,其实更多是写给自己看的

    这是一个你第一眼看去绝不大可能同意的观点,“what? 博客的主要作用难道不是给他人分享自己学来的知识吗?”,你可能会抱有这样的疑问。对此,且听我细细说来:
    第一,自己写的博客对于他人的作用是有限的,它的主要作用是给人以启发和引导,以及查漏补缺。而相比之下,在给读者们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这一方面可能显得比较局限。
     
    第二,虽然博客除了给他人启发外,作用实在有限,但写博客对博主本身的益处却远不止于此。笔者我在写技术博客的时候,总觉得说成写博客,倒不如说是“学习+思考+总结+提升”这一整个过程,是个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止于写作本身
     
    所以,愚窃以为:对大多数人而言(例如我),写博客的目的:60%自己的学习+40%给其他人学习
     
    【注】这个说法是基于大多数还在学习和成长中的童鞋们说的。当然了,对于许多热爱写作的博客大牛来说,分享知识才是主要的目的

    写博客——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升华,并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博客的作用:

    系统地整合自己某一阶段的学习成果

    很多人,包括我在内,许多时候总喜欢一目十行。一本厚厚的书,总想要几天内全部看完,窃以为这是“学习效率高”的体现。可实际上呢?和什么都没看没啥区别。因为学到的知识点是非常零散的,没有串联起来。博客,恰好可以作为对前一段学习的知识的系统的整合和提升,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让你有一张“自己的知识清单”

    这是我的“知识清单”,因为我才刚写博客几个月,所以这张“清单”看起来还是非常地简单。但我相信将写作下去,让这张知识清单丰满起来的时候,它将给我带来三个方面的便利:
    1.了解自己知识体系中擅长的那部分知识
    2.了解自己知识体系中欠缺的那部分知识
    3.了解自己知识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那部分知识
     
    在了解了自己的知识体系的前提下,学习的方向性就会强上许多,这也是写博客的益处所在
     

    写博客——一种能极大提高兴趣和效率的学习方式(learning in teaching)

    “谢谢楼主!你这篇文章给我的收获很大”,每当我看到这样一句话,或是得到一个“推荐”的时候,都不由得满心欢喜——“我的写作是有成就的!”,“我在社区里起到了传递知识的作用!”这样的想法就会在心底冉冉升起。
     
    不得不说,自从写博客后,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成倍上升,因为我找到了学习的动力——如果我能把这些枯燥无味的知识转化为“新鲜活泼”的技术博客,将会有许多从中受益,志同道合的朋友为我鼓掌
     
    士,为知己行于世。
     
    随兴趣一同提升的是学习效率,兴趣是效率之母,兴趣有了,学习效率又何苦上不去。我想大家最为苦恼的是学习兴趣的持续性短。一时产生的学习兴趣总是在短时间内就被枯燥的知识给消磨殆尽。
     
    这时候写博客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上图来源于知乎曹阳,所引用美国教育学家埃德加 · 戴尔(Engar Dale)研究出的“学习金字塔”(The Cone of Learning)原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982901
     
    为什么写博客的效率高?看看上面金字塔里我圈出来的字眼——“教授给他人-90%”,写技术博客就是这种“教授给他人”的主动学习方式的最好体现!
     
    用英文概括这种学习方式的话,就是“learning in teaching”
     

    对待技术博客的正确态度

     
    1.尊重知识产权,对于引用他人的片段标明出处
    2.对待“反对”的正确态度:虽然有人点“反对”让人难过,但这是必要的!
    3.一定要用“尊重知识,读者第一”的态度严格要求博客的质量
     
    结语:
    博客园里是有记录随笔的日期,随笔数,每个月的随笔数,以及发布随笔的日期的,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设计。这让我们能够看到自己迈出的每一步脚印,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学习和成长。
     
    博客园的各位,让我们一同成长
     
  • 相关阅读:
    LLC半桥谐振变换器调试记录
    工业派学习记录
    ubuntu 命令记录
    电容单位换算
    Windows快捷键
    CAN总线学习笔记
    Scala 基础(十五):Scala 模式匹配(三)
    Scala 基础(十四):Scala 模式匹配(二)
    Scala 基础(十三):Scala 模式匹配(一)
    scala 数据结构(十一):流 Stream、视图 View、线程安全的集合、并行集合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penghuwan/p/7053678.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