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说,说了都是累赘!直接看代码吧!
#include <stdio.h>
int array[] = {23, 34, 12, 17, 204, 99, 16};
#define TOTAL_ELEMENTS (sizeof(array)/sizeof(array[0]))
int main (void)
{
int d = -1, x;
if( d <= (TOTAL_ELEMENTS -2))
{
x = array[d+1];
printf("d <= TOTAL_ELEMENTS-2
");
}
else
{
printf("the bug is out!
");
}
return 0;
}
有兴趣的可以先猜猜结果是啥,然后再运行下,看看结果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样? 其中的道理又是什么呢?
gcc 下如行结果如下:
zy@pc:~/workspace/homework/commonfunc$ ./a.out
the bug is out!
TOTAL_ELEMENTS
所定义的值是unsigned int 类型(因为sizeof()返回类型是无符号的),if 语句在有符号和无符号之间测试相等性,所以将
d升级为无符号(unsigned int )类型,-1转换成 unsigned int 的结果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正整数的,致使表达式为假,
所以要想结果正确,先得强转类型
if( d <= (int)(TOTAL_ELEMENTS -2))
这样就能得到正确的结果啦!
对无符号的建议;
1 尽量不要在代码中使用无符号类型,以免增加不必要的复杂性,尤其是仅仅因为无符号数不存在负值而用它来表示
2 尽量使用int这样有符号类型,这样在涉及升级混合类型的复杂细节时,不必担心边界情况(-1 翻译成非常大的整数)
3 只有在使用位段和二进制掩码时,才使用无符号数。而且应该在表达式中使用强制类型转换,使操作数均为
有符号数或者无符号数,这样不必由编译器来选择结果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