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使用场景
virtual方法的使用场景:父类告诉子类,继承接口,修改实现,从而可以面向接口编程。
non-virtual方法的使用场景:父类告诉子类,继承接口和实现,从而可以代码复用。
2、成员方法是一种封装技术,暴露给程序员。对于编译器而言,没有成员方法的概念,编译器会把成员方法编译为普通方法,方法的拥有者(也就是对象)转化为普通方法的形参,这个形参是const指针,名称为this,指向的类型是方法拥有者的类型。
3、编译器编译的时候,只知道指针的表面类型,正是这个表面类型引导编译器去解释指向对象的大小和内容,那么问题来了?
对于non-virtual方法,子类继承接口和实现,继承的方法中,this指针的表面类型是什么? 答案是:Base
对于virtual方法,子类继承了接口,修改了实现,重写的方法中,this指针的表面类型是什么?答案是:Derived
4、思考一下,运行时多态,为什么一定要标记一下方法是virtual?
考虑,Base和Derived都有一个方法Say,形参表一样(这里会发生隐藏)。
Base::Say() 转化为Say(Base* const this),
Derived::Say()转化为Say(Derived* const this),
Base* pb = new Derived();
现在调用pb->Say(); 分析一下,调用父类还是子类方法?
pb->Say()转化为 Say(pb); 编译器只知道表面类型,根据表面类型决议方法,pb表面类型是Base,因此调用Base::Say,也就是说,指向子类的父类指针不能完成运行时多态。
通过给父类的方法加上一个virtual,告诉编译器,不要通过上面的方式决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