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仅有的两本敏捷测试的图书是如何误导我们的


    Lisa Crispin 和 Janet Gregory 两位女作者分别写了两本关于敏捷测试的图书,即 Agile Testing: A Practical Guide for Testers and Agile Teams(2009 年元月出版,后面简称为《敏捷软件测试》),More Agile Testing: Learning Journeys for the Whole Team(2014 年 10 月出版,后面简称为《深入敏捷测试》)。图 1 是这两本书的中文译本。

                                                    图1 敏捷测试仅有的两本图书

            这两本书得到了不少赞誉,《敏捷软件测试》有 Bob Martin 大叔、极限编程掌门人并签署敏捷宣言的 Ron Jeffries 等名人推荐;《深入敏捷测试》有《拥抱革命》作者 Linda Rising、《敏捷武士》作者 Jonathan 等 11 位推荐者推荐,这里省去了赞美本书的文字,若有空可以看看原书中的“本书赞誉”。

    缺乏简洁明了的敏捷测试定义

            说这两本书误导我们,不局限于朱少民于 2017 年写的一篇文章——“你被‘敏捷测试四象限’蒙蔽多少年了?”,文中指出 2009 年出版的《敏捷软件测试》图书中把一个“通用的自动化测试策略”看作是“敏捷测试四象限”,而这四象限并没有体现出敏捷测试的什么特点,也没有体现出敏捷的价值观或思维方式,而不少读者却被蒙蔽了整整八年。实际上还有不少的地方有问题,但最显著的问题是作者自己都没想清楚什么是敏捷测试,这是有据可查的,说起这个证据,确实来得特别。

            敏捷联盟(Agile Alliance) 官方网站上的“敏捷实践编年史”,其最后记录的事件是 “敏捷测试的定义发生在 2017 年”,如图 2 所示,而这个定义正好也出自这两本书的作者 Janet 和 Lisa。顿时就感觉很奇怪:《敏捷软件测试》(英文版)于 2009 年出版、第 2 本《深入敏捷测试》(英文版)于 2014 年出版,但为什么这个定义却发生在 2017 年呢?比第 1 本书的出版时间整整晚了八年,比第 2 本书的出版时间晚了三年。图书都已写了两本了,难道当时还没给出“敏捷测试”的定义?

                                                                              图2 敏捷联盟 “敏捷实践编年史”最后两条记录

            继续追寻下去,点开敏捷联盟 “敏捷实践编年史”(图2)上的链接“definition of Agile Testing(敏捷测试之定义)”,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如图 3 所示。Janet 培训课的一名学生要求她为“敏捷测试”给出简洁明了的定义,即使他已经听了 Janet 为期 3 天的培训课程,但还不清楚敏捷测试的定义是什么。Janet 也去翻了自己和 Lisa 合写的那两本书《敏捷软件测试》《深入敏捷测试》,在书中也没发现有关“敏捷测试”明确的定义。随后,她找了最近写的博客,其中有一篇“敏捷测试不是方法论”,还到 LinkedIn 和 Yahoo 相关的敏捷测试群(组)里征求大家的意见,之后才有了“敏捷测试”的定义。虽然 2017 年给出的敏捷测试定义还不错,强调协作测试、缺陷预防,但她们俩早已出版了两本书。

                                                                 图3 来自 agiletester.ca/definition-agile-testing 的截图

    客观评价《敏捷软件测试》

            为了更客观地写好本讲内容,资深测试同仁评价《敏捷软件测试》这本书,他的回答是:看完后介于“好像看不懂”和“似乎能看懂”之间,说这精辟的评论来自豆瓣。《敏捷软件测试》在豆瓣上的得分是 7.4,还算是不错的评价。这一讲并不是要贬低这本书,书中的确有值得读的内容,如 Bob 大叔对此书的评价是:“实用、智慧、反对教条”。只不过它没有把“敏捷测试”的定义讲清楚,读者看了这本书会有启发,但还是不知道如何去做。

            朱少民摘录了几条豆瓣上的评论,仅供参考,有关更多的评论,你也可以到豆瓣上查阅。

    • 讲得有点抽象
    • 絮絮叨叨的例子,看得好晕
    • 没有什么干货,全是理论
    • 言语空洞,没有启发性的内容
    • 写的很细,结果很啰嗦,有的地方觉得写的泛泛,不接地气
    • ……

            为了客观起见,摘录出两条五星的评论,一条评论是“里面提出的四象限测试分类图是此书最具价值的地方”,另一条评论是“测试四象限和投资回报率,是读完本书最有感觉的 2 个 idea”。而其中最闪亮的点“测试四象限”却又是我写的那篇文章“你被‘敏捷测试四象限’蒙蔽多少年了?”所批评的,“测试四象限”对测试是很有价值,但和敏捷没有太多关系,并且,测试四象限是由 Brian Marick 在 2003 年首次提出来的(出自他的文章“My agile testing project”),Lisa 她们做了补充。

    《敏捷软件测试》结构与内容

    为了让你更全面地了解这两本书的结构与内容,朱少民做了思维导图,如图 4 所示。

                                                                图4 《敏捷软件测试》全书内容的思维导图

            先看第 1 本《敏捷软件测试》,由于空间有限无法完全展开,从整体结构上来看,基本合理,内容丰富:一开始也有敏捷测试的定义、敏捷测试人员的十条法则(但是有问题,后面会讨论);第 2 部分讨论组织挑战,也没错,人是决定的因素,首先需要建立起敏捷文化;第 3 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和亮点,即敏捷测试四象限;第 4 部分是自动化测试,在敏捷中很重要,但写得非常不够;第 5 部分也是本书的核心,即测试人员经历的一个完整的迭代;第 6 部分是总结。

    《敏捷软件测试》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再看看本书是如何定义敏捷测试的,为此展开第 1 章的内容,总共有 5 小节,如图 5 所示。第 1.1 小节介绍了著名的敏捷宣言。

                                                 图5 《敏捷软件测试》第 1 章的内容

            重点看第 1.2 小节是如何定义“敏捷测试”的,这小节一开始讨论了敏捷团队的主要角色——“程序员(以区分开发人员,开发人员是研发团队的所有人员)”和“测试人员”,而且说“敏捷测试人员的工作是保证团队交付客户需要的质量”,这明显是错误的,在敏捷中一致认可是团队对质量负责、对测试负责;这一小节也谈到了 TDD——测试驱动开发,这样的单元测试自然是程序员去做,作者还特别声明:本书不是有关单元测试的,而且本书提到“敏捷测试”时,通常是指面向业务的测试。

          因此,《敏捷软件测试》这本书讨论的“敏捷测试”是:

    • 测试人员所做的测试,如第 5 部分讨论的是“测试人员经历一个完整的迭代”,而不是谈一个迭代中的测试活动;

    • 面向业务的测试,指系统级别的功能 / 非功能性测试。

           所以《敏捷软件测试》这本书的基础就很有问题。因为敏捷更强调开发与测试的协作与融合,虽然可以有专职的测试人员,但也可以完全没有专职的测试人员,不能将敏捷测试局限于测试人员所做的测试。其次,敏捷测试也不能局限于系统级别的测试,如果比较传统测试和敏捷测试,系统级别测试是有区别,但区别小,而更大的区别是单元测试,单元测试是基础。没有良好的单元测试,整个研发会越来越慢,设计 / 代码重构风险也很大。最后,作者把测试局限于动态测试,需求评审、设计评审和代码评审等静态测试不见了。敏捷测试崇尚测试左移,不仅让开发人员做更多的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而且整个团队也要做更多的静态测试。

            第 2 章谈到了敏捷测试人员十条法则,其中和本专栏第 1 讲中谈到的 8 条敏捷测试原则相同或相似的有:提供持续反馈、简单化、持续改进、响应变化等,但我的原则更具体;不同的有:为客户创造价值、促进面对面的沟通、勇气、自我组织、关注人、享受乐趣。“为客户创造价值”没错,和本专栏第 3 讲的用户思维是一致的,而沟通、勇气、自我组织、关注人、享受乐趣都是敏捷团队共有的理念,并没有明确体现测试的原则。

            第 5 部分,介绍从“计划、迭代前准备”一直到“成功交付”一个完整的迭代过程,如果这个过程交代清楚了,读者自然知道如何实施敏捷测试,就不会有本专栏的第 1 讲所讨论的失败案例。当时,他们测试团队是看过《敏捷软件测试》这本书的,如果还是不明白,就说明书中没交代清楚。不过,这本书的中文版翻译也非常糟糕,也是读者吐槽的重灾区之一。

    《深入敏捷测试》内容和一些问题

            再看看第 2 本书《深入敏捷测试》,内容更丰富了,思维导图如图 6 所示。虽然有些内容是上本书的导入,包括组织文化、角色和能力、技术债、自动化测试策略、探索式测试等,但这本书的确好多了,包括翻译。这本书对测试的实际工作更有帮助,或者说更接地气些,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例如:

    • “什么是敏捷测试”还是没有交待清楚。
    • 组织文化不是和人、学习更紧密吗?为何不放在第 2 部分?不应该放在第一部分。
    • 第 4 章是测试的思维技能,其实很糟糕,没有真正谈思维技能,只有一节讨论差异化思维。敏捷思维方式更没强调,系统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技能也没触及。
    • 为何会有“商业价值的测试”和“研究型测试”这样的分类呢?敏捷测试中所有的测试都不是为了客户的价值吗?
    • 探索式测试是研究型测试吗?
    • 第 13 章 其他类型的测试和敏捷测试没什么关系。
    • 第 7 部分,环境是上下文,的确重要,但感觉是大杂烩,而不是真正考虑对敏捷测试影响大的上下文因素,例如,非关键性系统和关键性系统的敏捷测试有明显差异。
    • ……

                                                                                 图6 《深入敏捷测试》全书内容的思维导图

           两本书的内容很丰富,但由于篇幅极其有限,很难用一讲做全面地分析与讨论,只是希望能引起读者更多的思考,带着批判性思维去看一本书,自己的收获会更大。



  • 相关阅读:
    二维数组 A[m][n] 按行优先和按列优先的 下标地址转换公式
    服务器的公网ip 和内网ip
    剑指offer 23.二叉搜索树的后序遍历序列
    剑指offer 22. 从上往下打印二叉树 & 102. 二叉树的层序遍历
    剑指offer 21.栈的压入、弹出序列 & leetcode 剑指 Offer 31. 栈的压入、弹出序列
    剑指offer 4. 重建二叉树 & leetcode 剑指 Offer 07. 重建二叉树 & leetcode hot 100 105. 从前序与中序遍历序列构造二叉树
    Linux配置Nginx+Tomcat负载均衡
    yum安装apache及问题解决
    Linux高级文本处理命令
    JMeter:生成漂亮的多维度的HTML报告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miaojjblog/p/16626435.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