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第一章)-----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史


    1、人工管理阶段

    1、数据不保存在计算机内
    2、没有专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
    3、只有程序概念,没有文件概念
    4、数据面向程序

    2、文件系统阶段

    特点:
    1、数据以“文件”形式可长期保存在外部存储器的磁盘上
    2、数据的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有了区别,但是比较简单
    3、文件组织已多样化
    4、数据不在隶属于某个可定的程序,可以重复使用,即数据面向应用
    5、对数据的操作以记录为单位
    
    
    缺点:
    1、数据冗余(文件缺乏联系,同样的数据在多个文件中重复储存)
    2、数据不一致(数据冗余造成的,数据结果不一致)
    3、数据联系弱(数据相互独立)

    3、数据库阶段

    数据库管理技术进入数据库阶段的标志是20世纪60年代末的三件大事:

    1、1968年美国IBM公司推出层次模型的IMS(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系统
    2、1969年美国CODASYL组织发布了DBTG报告,总结了各式各样的数据库,提出网状模型
    3、1970年美国IBM公司的E.F.Codd 连续发表论文,提出关系模型,奠定了关系数据库的理论基础

    数据库阶段的数据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采用数据模型表示复杂的数据结构(既描述数据的特性,也表达数据间的联系,这种联系通过存取路径实现,表示自然的数据联系是数据库与传统文件的根本区别)
    2、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数据结构之间相互独立)
    3、数据库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方便的用户接口(可以使用命令或者程序操作数据库)
    4、数据库系统提供以下四方面的数据控制功能:
    1>数据库的恢复(被破坏时,系统有能力恢复)
    2>数据库的并发控制(对并发进行控制,防止数据库被破坏)
    3>数据的完整性
    4>数据的安全性
    5、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

    4、高级数据库阶段

    高级数据库阶段的主要标志是20世纪80年代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90年代的对象数据库系统以及21世纪的Web数据库系统

    1、面向对象的概念建模
    2、开放数据库互联技术
    
  • 相关阅读:
    Sql 复习(1)
    记录一次git issue
    JWT自校验框架
    分布式事务分布式锁的常用解决方式
    SpringBoot开发文档
    SpringCloud的使用以及五大核心组件
    SpringMVC
    关于开发中使用AOP的坑
    SpringCloud使用feign远程调用服务注入映射接口失败问题
    springBoot使用Restful跳转路径回显异常问题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uxiaojun/p/8295806.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