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浙江产业地图和广东产业生态地理信息系统的推出,感到了一种强大的压力,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也都是纯粹的由政府主导由企业来实施的,好处在于前期有资金和政策保证,数据也权威,但后期可能会在于这种纯政府驱动的服务项目丧失了企业的商业意识,竞争力和行业需求意识逐渐丧失,走向大多数政府信息化项目的共同弱点。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两个项目的推出对未来中国的互联网时代的城市与区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互联网应用解决方案,在一定意义上是区域经济与互联网相结合的经典案例。在这方面,除了一些地方的应用系统之外,从政府层面上,最大的亮点来自于国家测绘局提出的“地理国情监测”,虽然目前还针对自然地理,但终有一天会走向经济地理。如果可以,真的有必要给国家测绘局颁发一个大奖,这一步对GIS行业的发展具有显著地引导意义,如果真的走向了经济地理监测这一步,那国家测绘局将为国土资源部打通与其他部委信息共通与业务糅合的切入点和路径,意义非常深远,扯得远了,总的来说,地理国情监测+天地图将是未来国家测绘局统领整个行业的杀手锏,堪称GIS界的神器。
为此,在这样的形势下,结合目前的一些事情,我产生了一些想法,很宽泛的不实际的想法,仅仅停留在想法层面的。也就是为地方打造“产业生态与区域经济综合服务平台”以及“经济地理国情监测系统”。“产业生态与区域经济综合服务平台”是建立在地方基础产业链条上的整合区域经济信息的智能应用与服务平台。平台主要用于直观展示和快速检索地方的产业基础信息和企业资源,重点整合农业产业链中的信息化服务和产业链前、中、后各个环节的业务流程,设计并搭建了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生态信息系统,建立用于产业优化、市场预测和政府决策的综合服务平台。具体包括比如“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这是经济地理国情监测的基础)、“产业空间地图”(产业空间化,目前国家出版有中国产业地图)、“产业链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目前比较热的是产业协作平台,之前弄得循环经济展示与此颇有共通之处)、“招商投资与区域发展决策支持平台”(与当年整的经济社会发展投资决策支持平台研究有共通之处)等等。
基于这样的想法,可能会弄一些项目建议书吧,不知道这样的思路在现有的数据和实际需求下,会有怎样的施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