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前问题
排序对于任何一个程序员来说,可能都不会陌生。你学的第一个算法,可能就是排序。大部分编程语言中,也都提供了排序函数。在平常的项目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排序。
排序非常重要,所以我会花多一点时间来详细讲一讲经典的排序算法。
排序算法太多了,有很多可能你连名字都没听说过,比如猴子排序、睡眠排序、面条排序等。我只讲众多排序算法中的一小撮,也是最经典的、最常用的:冒泡排序、插入排序、选择
排序、归并排序、快速排序、计数排序、基数排序、桶排序。我按照时间复杂度把它们分成了三类,分三节课来讲解。
带着问题去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按照惯例,我还是先给你出一个思考题:
插入排序和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相同,都是O(n ),在实际的软件开发中,为什么我们更倾向于使用插入排序算法而不是冒泡排序算法呢?
你可以先思考一两分钟,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内容!
二、如何分析一个“排序算法”?
学习排序算法,我们除了学习它的算法原理、代码实现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评价、分析一个排序算法。那分析⼀个排序算法,要从哪几个几个方面来呢?
排序算法的执行效率对于排序算法执行效率的分析,我们一般会从这几个方面来衡量:
1、最好情况、最坏情况、平均情况时间复杂度
我们在分析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时,要分别给出最好情况、最坏情况、平均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除此之外,你还要说出最好、最坏时间复杂度对应的要排序的原始数据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要区分这三种时间复杂度呢?
- 第一,有些排序算法会区分,为了好对比,所以我们最好都做一下区分。
- 第二,对于要排序的数据,有的接近有序,有的完全无序。有序度不同的数据,对于排序的执行时间肯定是有影响的,我们要知道排序算法在不同数据下的性能表现。
2.时间复杂度的系数、常数 、低阶
- 我们知道,时间复杂度反应的是数据规模n很大的时候的一个增涨趋势,所以它表示的时候会忽略系数、常数、低阶。
- 但是实际的软件开发中,我们排序的可能是10个、100个、1000个这样规模很小的数据,
- 所以,在对同一阶时间复杂度的排序算法性能对比的时候,我们就要把系数、常数、低阶也考虑进来。
三、比较次数和交换(或移动)次数
基于比较的排序算法的执行过程,会涉及两种操作,一种是元素比较大小,另一种是元素交换或移动。
所以,如果我们在分析排序算法的执行效率的时候,应该把比较次数和交换(或移动)次数也考虑进去。
1、排序算法的内存消耗
我们前面讲过,算法的内存消耗可以通过空间复杂度来衡量,排序算法也不例外。不过,针对排序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我们还引用了一个新的概念,原地排序(Sorted in place)。原地排序算法,
就是特指空间复杂度是O(1)的排序算法。我们今天讲的三种排序算法,都是原地排序算法。
2、排序算法的稳定性
仅仅用执行效率和内存消耗来衡量排序算法的好坏是不够的。针对排序算法,我们还有几个重要的度量指标,稳定性。这个概念是说,如果待排序的序列中存在值相等的元素,
经过排序之后,相等元素之间原有的先后顺序不变。
我通过一个例子来解释一下。比如我们有一组数据2,9,3,4,8,3,按照先后排序之后就是2,3,3,4,8,9。
这组数据里有两个3。经过某种排序算法排序之后,如果两个3的前后顺序没有改变,那我们就把这种排序算法叫作稳定的排序算法;
如果前后顺序发生变化,那对应的排序算法就叫作不稳定的排序算法。
你可能要问了,两个3哪个在前,哪个在后有什么关系啊,稳不稳定又有什么关系呢?
1、为什么要考察排序算法的稳定性呢?
很多数据结构和算法课程,在讲排序的时候,都是用整数来举例,但在真正软件开发中,我们要排序的往往不是单纯的整数,而是一组对象,我们需要按照对象的某个key来排序。
- 比如说,我们现在要给电商交易系统中的“订单”排序:
- 订单有两个属性,一个是下单时间,另一个是订单⾦额。
- 如果我们现在有10万条订单数据,我们希望按照金额从小到大对订单数据排序。
- 对于金额相同的订单,我们希望按照下单时间从早到晚有序。
对于这样一个排序需求,我们怎么来做呢?
最先想到的方法是:我们先按照金额对订单数据进行排序,然后,再遍历排序之后的订单数据,对于每个金额相同的小区间再按照下单时间排序。
这种排序思路理解起来不难,但是实现起来会很复杂。
借助稳定排序算法,这个问题可以非常简洁地解决。解决思路是这样的:
- 我们先按照下单时间给订单排序,注意是按照下单时间,不是金额。
- 排序完成之后,我们用稳定排序算法,按照订单金额重新排序。
- 两遍排序之后,我们得到的订单数据就是按照金额从小到到排序,
- 金额相同的订单按照下单时间从早到晚排序的。为什么呢?
- 稳定排序算法可以保持金额相同的两个对象,在排序之后的前后顺序不变。
- 第一次排序之后,所有的订单按照下单时间从早到晚有序了。
- 在第一次排序中,我们用的是稳定的排序算法,所以经过第二次排序之后,相同金额的订单仍然保持下单时间从早到晚有序
四、冒泡排序(Bubble Sort)
1、冒泡排序
- 冒泡排序只会操作相邻的两个数据。
- 每次冒泡操作都会对相邻的两个元素进行比较,看是否满足大小关系要求。如果不满足就让它俩互换。
- 一次冒泡会让至少一个元素移动到它应该在的位置,重复n次,就完成了n个数据的排序工作。
我用一个例子,带你看下冒泡排序的整个过程。我们要对一组数据4,5,6,3,2,1,从小到到大进行排序。第一次冒泡操作的详细过程就是这样:
可以看出,经过一次冒泡操作之后,6这个元素已经存储在正确的位置上。要想完成所有数据的排序,我们只要进行6次这样的冒泡操作就行了。
实际上,刚讲的冒泡过程还可以优化。当某次冒泡操作已经没有数据交换时,说明已经达到完全有序,不用再继续执行后续的冒泡操作。我这里还有另外一个例子,这里面给6个元素排序,只需要4次冒泡操作就可以了。
冒泡排序算法的原理比较容易理解,具体的代码我贴到下面,你可以结合着代码来看我前一讲的原理。
// 冒泡排序,a表示数组,n表示数组大小 public void bubbleSort(int[] a, int n) { if (n <= 1) return; for (int i = 0; i < n; ++i) { // 提前退出冒泡循环的标志位 boolean flag = false; for (int j = 0; j < n - i - 1; ++j) { if (a[j] > a[j+1]) { // 交换 int tmp = a[j]; a[j] = a[j+1]; a[j+1] = tmp; flag = true; // 表示有数据交换 } } if (!flag) break; // 没有数据交换,提前退出 } }
2、结合刚才我分析排序算法的三个方面,我有三个问题要问你。
第一:冒泡排序是原地排序算法吗?
冒泡的过程只涉及相邻数据的交换操作,只需要常量级的临时空间,所以它的空间复杂度为O(1),是一个原地排序算法。
第二:冒泡排序是稳定的排序算法吗?
在冒泡排序中,只有交换才可以改变两个元素的前后顺序。为了保证冒泡排序算法的稳定性,当有相邻的两个元素大小相等的时候,我们不做交换,相同大小的数据在排序前后不会改变顺序,
所以冒泡排序是稳定的排序算法。
第三,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是多少?
- 最好情况下,要排序的数据已经是有序的了,我们只需要进一次次冒泡操作,就可以结束了,所以最好情况时间复杂度是O(n)。
- 而最坏的情况是,要排序的数据刚好是倒序排列的,我们需要进行n次冒泡操作,
所以最坏情况时间复杂度为O(n )。
3、有序度、逆序度和满有序度
最好、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很容易分析,那平均情况下的时间复杂是多少呢?我们前面讲过,平均时间复杂度就是加权平均期望时间复杂度,分析的时候要结合概率论的知识。
- 对于包含n个数据的数组,这n个数据就有n!种排列方式。不同的排列方式,冒泡排序执行的时间肯定是不同的。
- 比如我们前面举的那两个例子,其中一个要进行6次冒泡,而另一个只需要4次。
- 如果用概率论方法定量分析平均时间复杂度,涉及的数学推理和计算就会很复杂。
我这里还有一种思路,通过“有序度”和“逆序度”这两个概念来进行分析。
有序度是数组中具有有序关系的元素对的个数。有序元素对用数学表达式表示就是这样:
有序元素对:a[i] <= a[j], 如果i < j。
- 同理,对于一个倒序排列的数组,比如6,5,4,3,2,1,有序度是0;
- 对于一个完全有序的数组,比如1,2,3,4,5,6,有序度就是n*(n-1)/2,也就是15。
- 我们把这种完全有序的数组的有序度叫作满有序度。
逆序度的定义正好跟有序度相反(默认从小到大为有序),我想你应该已经想到了。关于逆序度,我就不举例子讲了。你可以对照我讲的有序度的例子自己看下。
逆序元素对:a[i] > a[j], 如果i < j。
关于这三个概念,我们还可以得到一个公式:逆序度=满有序度-有序度。我们排序的过程就是⼀种增加有序度,减少逆序度的过程,最后达到满有序度,就说明排序完成了。
- 我还是拿前面举的那个冒泡排序的例子来说明:
- 要排序的数组的初始状态是4,5,6,3,2,1 ,
- 其中,有序元素对有(4,5)(4,6)(5,6),所以有序度是3。
- n=6,所以排序完成之后终态的满有序度为n*(n-1)/2=15。
- 冒泡排序包含两个操作原子,比较和交换。每交换一次,有序度就加1。
- 不管算法怎么改进,交换次数总是确定的,即为逆序度,也就是n*(n-1)/2–初始有序度。
- 此例中就是15–3=12,要进行12次交换操作。
对于包含n个数据的数组进行冒泡排序,平均交换次数是多少呢?
- 最坏情况下,初始状态的有序度是0,所以要进行n*(n-1)/2次交换。
- 最好情况下,初始状态的有序度是n*(n-1)/2,就不需要进行交换。
- 我们可以取个中间值n*(n-1)/4,来表示初始有序度既不是很好也不是很低的平均情况。
换句话说,平均情况下,需要n*(n-1)/4次交换操作,比较操作肯定要比交换操作多,而复杂度的上限是O(n ),所以平均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就是O(n )。
这个平均时间复杂度推导过程其实并不严格,但是很多时候很实用,毕竟概率论的定量分析太复杂,不太好用。等我们讲到快排的时候,我还会再次用这种“不严格”的方法来分析平均时间复杂度。
4、python实现代码及图解
1、时间函数
# _*_coding:utf-8_*_ import time def cal_time(func): def wrapper(*args, **kwargs): t1 = time.time() result = func(*args, **kwargs) t2 = time.time() print("%s running time: %s secs." % (func.__name__, t2 - t1)) return result return wrapper
2、实现代码
# _*_coding:utf-8_*_ import random from cal_time import * @cal_time def bubble_sort(li): for i in range(len(li)-1): #第i趟 exchange = False for j in range(len(li)-i-1): if li[j] > li[j+1]: li[j], li[j+1] = li[j+1], li[j] exchange = True if not exchange: return li = list(range(10000)) random.shuffle(li) bubble_sort(li
3、代码图解
五、插入排序
我们先来看几个问题。一个有序的数组,我们往里面添加一个新的数据后,如何继续保持数据有序呢?很简单,我们只要遍历数组,找到数据应该插入的位置将其插入即可。
- 这是一个动态排序的过程,即动态地往有序集合中添加数据,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法保持集合中的数据一直有序。
- 而对于一组静态数据,我们也可以借鉴上面讲的插入方法,来进行排序,于是就有了插入排序算法
1、插入排序
那插入排序具体是如何借助上面的思想来实现排序的呢?
- 首先,我们将数组中的数据分为两个区间,已排序区间和未排序区间。
- 初始已排序区间只有一个元素,就是数组的第一个元素。
- 插入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取未排序区间中的元素,在已排序区间中找到合适的插入位置将其插入,并保证已排序区间数据一
- 直有序。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未排序区间中元素为空,算法结束。
如图所示,要排序的数据是4,5,6,1,3,2,其中左侧为已排序区间,右侧是未排序区间。
插入排序也包含两种操作:
- 一种是元素的比较,
- 一种是元素的移动。
当我们需要将一个数据a插入到已排序区间时,需要拿a与已排序区间的元素依次比较大小,找到合适的插⼊位置。找到插⼊点之后,我们还需要将插⼊点之后的元素顺序往后移动⼀
位,这样才能腾出位置给元素a插入。
- 对于不同的查找插入点方法(从头到尾、从尾到头),元素的比较次数是有区别的。
- 但对于一个给定的初始序列,移动操作的次数总是固定的,就等于逆序度。
为什么说移动次数就等于逆序度呢?我拿刚才的例子画了一个图表,
- 你一看就明白了。满有序度是n*(n-1)/2=15,
- 初始序列的有序度是5,所以逆序度是10。插入排序中,数据移动的个数总和也等于10=3+3+4。
插入排序的原理也很简单吧?我也将代码实现贴在这里,你可以结合着代码再看下。
// 插入排序,a表示数组,n表示数组大小 public void insertionSort(int[] a, int n) { if (n <= 1) return; for (int i = 1; i < n; ++i) { int value = a[i]; int j = i - 1; // 查找插入的位置 for (; j >= 0; --j) { if (a[j] > value) { a[j+1] = a[j]; // 数据移动 } else { break; } } a[j+1] = value; // 插入数据 } }
2、结合刚才我分析排序算法的三个方面,我有三个问题要问你。
第一,插入排序是原地排序算法吗?
从实现过程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插入排序算法的运行并不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所以空间复杂度是O(1),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原地排序算法。
第二,插入排序是稳定的排序算法吗?
在插入排序中,对于值相同的元素,我们可以选择将后面出现的元素,插入到前面出现元素的后面,这样就可以保持原有的前后顺序不变,所以插入排序是稳定的排序算法。
第三,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是多少?
- 如果要排序的数据已经是有序的,我们并不需要搬移任何数据。
- 如果我们从尾到头在有序数据组里面查找插入位置,每次只需要比较一个数据就能确定插入的位置。
- 所以这种情况下,最好是时间复杂度为O(n)。注意,这里是从尾到头遍历已经有序的数据。
如果数组是倒序的,每次插入都相当于在数组的第一个位置插入新的数据,所以需要移动大量的数据,所以最坏情况时间复杂度为O(n )。
还记得我们在数组中插入一个数据的平均时间复杂度是多少吗?
没错,是O(n)。所以,对于插⼊排序来说,每次插入操作都相当于在数组中插入一个数据,循环执行n次插入操作,所以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 )。
3、python实现代码及图解
1、代码实现
# _*_coding:utf-8_*_ def insert_sort(li): for i in range(1, len(li)): #i 表示摸到的牌的下标 tmp = li[i] j = i - 1 #j指的是手里的牌的下标 while j >= 0 and li[j] > tmp: li[j+1] = li[j] j -= 1 li[j+1] = tmp print(li) li = [3,2,4,1,5,7,9,6,8] print(li) insert_sort(li) #print(li)
2、代码图解
六、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算法的实现思路有点类似插入排序,也分已排序区间和未排序区间。但是选择排序每次会从未排序区间中找到最小的
元素,将其放到已排序区间的末尾。
照例,也有三个问题需要你思考,不过前面两种排序算法我已经分析得很详细了,这个就直接公布答案了。
首先,选择排序空间复杂度为O(1),
是一种原地排序算法。选择排序的最好情况时间复杂度、最坏情况和平均情况时间复杂度都为O(n )。你可以自己来分析看看。
那选择排序是稳定的排序算法吗?这个问题我着重来说一下。
答案是否定的,选择排序是一种不稳定的排序算法。从我前面画的那张图中,你可以看出来,选择排序每次都要找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的最小值,并和前面的元素交换位置,这样破坏了稳定性。
比如5,8,5,2,9这样一组数据,使用选择排序算法来排序的话,第一次找到最小元素2,与第一个5交换位置,那第一个5和中间的5顺序就变了,
所以就不稳定了。正是因此,相对于冒泡排序和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就稍微逊色了。
python实现代码及图解
1、代码实现
# _*_coding:utf-8_*_ def select_sort_simple(li): li_new = [] for i in range(len(li)): min_val = min(li) li_new.append(min_val) li.remove(min_val) return li_new def select_sort(li): for i in range(len(li)-1): # i是第几趟 min_loc = i #存放最小值 for j in range(i+1, len(li)): #遍历区间 if li[j] < li[min_loc]: #如果当前值比最小值小把最小值置为j min_loc = j li[i], li[min_loc] = li[min_loc], li[i] #交换最小值和i print(li) li = [3,4,2,1,5,6,8,7,9] print(li) select_sort(li) #print(li)
七、解答开篇
基本的知识都讲完了,我们来看开篇的问题:冒泡排序和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都是O(n ),都是原地排序算法,为什么插入排序要比冒泡排序更受欢迎呢?
我们前面分析冒泡排序和插入排序的时候讲到,冒泡排序不管怎么优化,元素交换的次数是一个固定值,是原始数据的逆序度。插入排序是同样的,不管怎么优化,
元素移动的次数也等于原始数据的逆序度。
但是,从代码实现上来看,冒泡排序的数据交换要比插入排序的数据移动要复杂,冒泡排序需要3个赋值操作,插入排序只需要1个。我们来看这段操作:
冒泡排序中数据的交换操作: if (a[j] > a[j+1]) { // 交换 int tmp = a[j]; a[j] = a[j+1]; a[j+1] = tmp; flag = true; } 插入排序中数据的移动操作: if (a[j] > value) { a[j+1] = a[j]; // 数据移动 } else { break; }
我们把执行一个赋值语句的时间粗略地计为单位时间(unit_time),然后分别用冒泡排序和插入排序对同一个逆序度是K的数组进行排序。用冒泡排序,需要K次交换操作,每次需要3个赋值语句,
所以交换操作总耗时就是3*K单位时间。而插入排序中数据移动操作只需要K个单位时间。
这个只是我们非常理论的分析,为了实验,针对上面的冒泡排序和插入排序的Java代码,我写了一个性能对比测试程序,随机生成10000个数组,每个数组中包含200个数据,
然后在我的机器上分别在冒泡和插入排序算法来排序,冒泡排序算法大约700ms才能执行完成,而插入排序只需要100ms左右就能搞定!
所以,虽然冒泡排序和插入排序在时间复杂度上是一样的,都是O(n ),但是如果我们希望把性能优化做到极致,那肯定首选插入排序。插入排序的算法思路也有很大的优化空间,我们只是讲了最基础的一种。如果你对插入排序的优化感兴趣,可以自学习一下希尔排序
八、内容小结
要想分析、评价一个排序算法,需要从:
- 执行效率
- 内存消耗
- 稳定性
三个种时间来看。因此,这一节,我带你分析了三种时间复杂度是O(n )的排序算法,冒泡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你需要重点掌握的是它们的分析方法。
这三种时间复杂度为O(n )的排序算法中,冒泡排序、选择排序,可能就纯粹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了,学习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开拓思维,实际开发中应用并不多,但是插入排序还是挺有用的。
后面讲排序优化的时候,我会讲到,有些编程语言中的排序函数的实现原理会用到插入排序算法。
今天讲的这三种排序算法,实现代码都非常简单,对于小规模数据的排序,用起来非常高效。但是在大规模数据排序的时候,这个时间复杂度还是稍微有点高,
所以我们更倾向于一下要节要讲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的排序算法。
九、课后思考
我们讲过,特定算法是依赖特定的数据结构的。我们今天讲的三种排序算法,都是基于数组实现的。如果数据存储在链表中,
- 这三种排序算法还能工作吗?
- 如果能,那相应的时间、空间复杂度又是多少呢?
对于老师所提课后题,觉得应该有个前提,是否允许修改链表的节点value值,还是只能改变节点的位置。
- 一般而言,考虑只能改变节点位置,冒泡排序相比于数组实现,比较次数一致,但交换时操作更复杂;
- 插入排序,比较次数一致,不需要再有后移操作,找到位置后可以直接插入,但排序完毕后可能需要倒置链表;
- 选择排序比较次数一致,交换操作同样比较麻烦。
综上,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并无明显变化,若追求极致性能,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系数会变大,插入排序系数会减小,选择排序无明显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