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文件结构解析


    说明:本文件中各种文件头格式截图基本都来自看雪的《加密与解密》;本文相当《加密与解密》的阅读笔记。

    1.PE文件总体结构

    PE文件框架结构,就是exe文件的排版结构。也就是说我们以十六进制打开一个.exe文件,开头的那些内容就是DOS头内容,下来是PE头内容,依次类推。

    如果能认识到这样的内含,那么“exe开头的内容是不是就直接是我们编写的代码”(不是,开头是DOS头内容)以及“我们编写的代码被编排到了exe文件的哪里”(在.text段,.text具体地址由其相应的IMAGE_SECTION_HRADER指出)此类的问题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exe文件从磁盘加载到内存,各部份的先后顺序是保持不变的,但由于磁盘(一般200H)和内存(一般1000H)区块的对齐大小不一样,所以同一内容在磁盘和在内存中的地址是不一样的。

    换言之你在磁盘上看到一段内容一内容要到在内存中找到它--假设它是能映射到内容的部份--那么要做相应的地址转换。(比如你在Ultraedit中看到某几个字节而想在OllyDbg中找到这几个字节那么需要进行地址转换)

    另外要注意,PE文件中存放的地址值都是内存中的地址,这些地址在OllyDbg中不需要转换到其指定的位置就能找到其指向的内容;这要根据这个地址找到内容在Ultraedit的地址,需要将此RVA址转换成文件偏移地址。

    还要注意DOS头/PE头/块表,映射到内存时属同一区块而且是第一区块,所以此三者上的RVA和文件偏移地址是相等的。

     2.DOS头部

    2.1MS-DOS头部(IMAGE_DOS_HEADER)

    最后的e_lfanew即是PE文件的RVA地址

    我们在前边已经提过,对于DOS头/PE头/区块表三部分RVA和文件偏移地址是相等的,所以上边在十六进制文本编缉器中,直接转向e_lfanew指向的000000B0可以正好找到PE头。

    2.2DOS stub

    DOS stub是当操作系统不支持PE文件时执行的部分,一般由编译器自己生成内容是输出“This program cannot be run in MS-DOS mode”等提示。

    PE文件头的位置由e_lfanew指出而不是在固定位置,所以DOS stub允许你改成自己想要执行的代码,想写多长写多长;但一般直接不理会。

    3.PE头部

    3.1 PE Signature

    四个字节,内容“PE”,对应十六进制“50 45 00 00”

    3.2 IMAGE_FILE_HEADER

    SizeOfOptionalHeader指了OptionalHeader的大小,NumberOfSections指出了文件的区块数;没有指向OptionalHeader和区块表的指针,这暗示区块表紧接在OpthionalHeader后,OpthonalHeader紧接在FileHeader扣,紧接的意思是没有空格的。

    3.3 IMAGE_OPTIONAL_HEADER

    其中ImageBase指出程序装载的基地址

    4.区块表

    4.1 IMAGE_NT_HEADER

    其中VirtualAddress指出了区块进入内存后的RVA地址(OD找区块用这个地址)PointerToRawDATA指出区块在磁盘文件中的地址(十六进制编缉器找区块用这个地址)

    4.2 文件偏移地址和相对偏移地址的换算

    1. 各区块自身不论多大,其自身差值都不会爱影响

    2. 但如果其大小大于200h那么会影响下一区块的差值:比如当.text大小大于200h那么.rdata的文件偏移量将会后移;如果.text大小大于1000h那么.rdata的RVA也会后移

    3.也就说表10-7中的差值只是说一般是这样子,但当程序很大时各区块的差值还是得重新计算;当然无论怎么样总是有:差值=区块RVA-区块文件偏移地址

    5.数据目录表

    数据目录表是IMAGE_OPTIONAL_HEADER结构的最后一个成员,类型为IMAGE_DATA_DIRECTORY * 16

    数据目录表各成员位置由VirtualAddress指出,并且不是像PE头接在DOS头后不远处一样,一般都在很远的地址;所以一般都是跳过先讲完区块然后再回头讲,也因此初学者可能会感到有些混乱。

    5.1输出表

    数据目录表的第一个成员指向输出表的RVA,指向的地址是IMAGE_EXPORT_DIRECTORY结构。

    其中AddressofFunctions指向输出函数的地址数组,AddressOfNames指向输出函数的名称数组,AddressOfNameOrdinale指向输出函数的输出序数数组。

    AddressOfNames和AddressOfNameOrdinale的顺序是相同的,也就是说AddressOfNameOrdinale第一个元素的值就是就是AddressOfNames第一个函数的输出序数,依次类推。

    使用输出序数做为数组下标到AddressofFunctions指向的地址数组即可找到函数对应的地址。PE重写IAT时使用GetProcAddress通过函数名获取函数地址基本也就是这个流程。

    5.2输入表

    数据目录表的第二个成员指向输入表的RVA;指向的地址是IMAGE_IMPORT_DESCRIPTOR(IID)结构,一个IID对应一个DLL,最后以一个全0的IID表示结束

     OriginalFristThunk和FirstThunk都指向IMAGE_THUNK_DATA结构;IMAGE_THUNK_DATA都指向同一个IMAGE_IMPORT_BY_NAME

     最重要的还是要理解为什么需要INT和IAT两个东西指向同一个东西;其流程是这样:

    1.INT是不可写的,IAT是PE加载器可重写的

    2.在编译的时候,编译器不懂IAT要填什么,就随便填成了和INT一样的内容(所以用十六进制编缉器查看时IAT和INT的内容是一样的)

    3.PE装载器加载时根据INT找到IMAGE_IMPORT_BY_NAME中的函数名,然后使用GetProcAddress(HMODULE hModule,LPCSTR lpProcName)找到函数对应的地址(hModule是DLL的句柄,lpProcName是IMAGE_IMPORT_BY_NAME中的函数名)

    4.PE装载器使用查找到地址重写IAT(所以用OllyDbg查看时IAT和INT的内容是不一样的)

    5.所以可以直接这样理解:IAT初始是什吐槽内容并不要紧、INT就是为了重写IAT而存在的

    5.3资源

    windows系统中的各种可视元素叫做资源,包括快捷键(Accelerator)、位图(Bitmap)、光标(Cursor)、对话框(Dialog Box)、图标(Icon)、菜单(Menu)、字符串表(String Table)、工具栏(Toolbar)、版本信息(Version Information)等。

    数据目录表的第三个成员指向资源结构的RVA,资源结构一般是相同的三层IMAGE_RESOURCE_DIRECTORY+n * IMAGE_RESOURCE_DIRECTORY_ENTRY加上指向最终资源代码的IMAGE_RESOURCE_DATA_ENTRY构成。

    其中NumberOfNameEntries的值加上NumberOfIdEntries的值等于紧接在IMAGE_RESOURCE_DIRECTORY后边的IMAGE_RESOURCE_DIRECTORY_ENTRY的个数。

    根据IMAGE_RESOURCE_DIRECTORY_ENTRY所在层级的不同,Name和OffsetToData的含义不相同。

    Name:

    不管在哪层,当最高位为1时低位值做指针使用;当最高位为0时低位值做编号使用。

    更具体的,一般在第一层时高位为0低位用做编号表示资源类型比如是对话框还是菜单;第二高位为1低位为指向IMAGE_RESOURCE_DIR_STRING_U的指针该结构保存资源的名称;第三层时高位为0低位用做编号表示该资源中的语言比如是英语还是汉语。

    OffsetToData:

    不管在哪层,当最高位为1时指向下一层目录块的起始地址;当最高位为0时指向IMAGE_RESOURCE_DATA_ENTRY。

    更具体的,一般在第一和第二层时最高位为1,指向下一层目录块的起始地址;在第三层时最高位为0,指向IMAGE_RESOURCE_DATA_ENTRY。

  • 相关阅读:
    【Daily Scrum】11-18:Postmortem of sprint 1
    【Daily Scrum】11-17
    【Daily Scrum】11-14
    【Daily Scrum】11-13
    【Daily Scrum】11-12
    【Daily Scrum】12-04
    【Daily Scrum】12-03
    【Review】Postmortem of Sprint 2 and next planning
    【Daily Scrum】11-28
    【Daily Scrum】11-27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sdb/p/7794481.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