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更好的自己:如何下得细功夫


    一切都需要时间来酝酿。


    “错误启示录” 一文中,我反思了自己所犯过的错误。主要有:促销诱惑/贪便宜/过量、缺乏规划、缺乏细致研究而不合适、一时冲动、急躁、疏忽、无知/拖延、固执不听劝。

    哈,还挺多的。同时改正这么多毛病,似乎有点无从下手。那就抓重点吧。有些毛病相对容易克制,但有些毛病却是严重制约生存和发展的弱点。

    狼人杀和逻辑基线

    在玩狼人杀游戏中,我总是那个划水的人。哎,不明白人家为什么能振振有词。于是,我去搜索了下,狼人杀是怎么玩的,为什么有的人能说会道。其中,我学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想法:逻辑基线。

    所谓的逻辑基线,就是从最基本的逻辑着手,逐步向上层推导。具体而言,作为狼人、平民、女巫、猎人、预言家的这些角色,他们的目标是什么,他们会表现出什么状态和特征(尽管掩饰是必不可少的,但总会露出蛛丝马迹)。狼人团队为了诱使大家杀人或掩饰杀人,也肯定会有不经意间的异常举动。这些就是逻辑基线。进入到游戏中,就要很专注地察言观色、倾听对方的语言和表情,去判断他可能的角色。虽然我现在依然不会玩,但逻辑基线这个思想却深深印入我的脑海里。

    譬如软件开发,逻辑基线是什么呢 ? 结构化抽象。1+1=10,copy 。绝大部分软件问题,都可以抽象成一个结构和算法的问题。解决结构和算法的问题,要依靠大量基本的结构在多层次上进行组合和集成。在攻克结构与算法的关键问题后,接下来就重点考虑工程上的可靠性。再譬如 Java 并发技术,CPU 指令和锁定机制 => CAS => AQS => ReentrantLock => CopyOnWriteList 就是一个逻辑线。

    运用逻辑基线分析的方法,就容易找到最需要先解决的问题。

    从下细功夫入手

    在所有的毛病中,从频次上很容易看出,思考不周全、缺乏细致研究和缺乏规划,是最制约自己的严重问题。需要优先解决。而在这两项中,缺乏细致研究,又是最基本的。因为好的规划,也出自于细致的研究。因此,能够下得细功夫,就是亟待优先做好的事情。

    何为下得细功夫呢?比如学习一样东西,能建立清晰、流畅的认识,从宏观思路上,从微观细节上,了如指掌。浅尝辄止、浮光掠影,就是没下细功夫。似乎懂了,实际上不懂。举个例子,我在复习 ES 实现搜索的原理和优化中,记下了要点:倒排索引、trie 前缀树、SkipList、增量编码。但在面试回答的时候,只能答上前半部分,连为什么要用 trie 前缀树来构建词典索引都说不清楚。这就是细功夫没下足的表现。知道一个宏观思路,却对每一个环节的认识并不足够清晰。下细功夫,就是一次性想方设法弄懂,不要停留在半懂不懂的程度上。

    能下细功夫,与“匠心”精神紧密相关。下得细功夫,才能做好事情,做好产品和服务,获得更佳的赞誉和生存空间。

    能下细功夫,是一种品质。就像耐心一样,细功夫能够创建一种独特的能量场,能够让人焕然一新。

    能下细功夫,依赖于足够的耐心。如果一样事情有能力做好,却没做好,那多半就是缺乏足够耐心的体现。比如说,买东西,并不涉及技术、原理很高深的东西,但是买的不合适,那就是缺乏足够耐心做好应该做好的事情。只有一半耐心是不够的。

    如何下得细功夫

    下得细功夫,就是要把这种精神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去,落实到每一件事。准备要充足,执行要细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切都需要时间来酝酿。很多事情,都需要和时间打好配合。时间是你最好的队友。

    刷牙的正念

    早上心里有事的时候,我往往会匆匆刷牙和洗脸、不加选择地穿上衣服。这样,很容易养成急躁的习惯。更好的做法是,无论是否有事(通常不会是急事),都应当不疾不徐地、专注地刷好牙、洗好脸。虽然不必像演员那样化上两三小时的妆,花上 20 分钟,让自己一天更加清爽得体,也是个很有益的投资呀!

    走路吃饭亦如此。培养专注如一的品质。

    学习

    学不下去的时候,我会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头脑开始发晕,看不下去,跳过去、直接翻页到这一章的小结部分。实际上,我不应该跳过。在这种情况下,更好的方式是:克制自己贪急想要看完的欲望,停顿一会,去做点其他的事情,看看风景,等待头脑清晰些,借助各种辅助资料,来搞懂这个知识点。

    知识学习有个有趣的特征:花在某个知识上的时间很多,会在其它知识学习上得到相应的补偿。反之,如果跳过某个知识,会导致依赖这个知识的知识学习花费更多时间而收获甚微。因此,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时,是最佳提升时刻,不要跳过,不可跳过。我已经犯过几次这样的错误了。

    基于经验和错误学习,是人类学习的最自然的方式。AI ? 我就是最优秀的 AI ! 注重人的创造力,别在机器上瞎折腾了。那些所谓的 AI 只是基于数学理论的高级优化罢了,只是准确性和效率比以前更高,方法和途径更新颖。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智能。弄不清楚人类和生物的智能机制,想在机器上创造“智能”,恐怕只会陷入“新瓶装旧酒”的尴尬境地。

    技术学习尤其要注重细节的清晰性。流程-环节-潜在问题-解决方案。需要结合原理与代码。学习原理可以分而治之。先掌握宏观思路,然后逐层深入。光知道原理还不够,还需要学习实际代码,研究实际系统。阅读源码是很锻炼耐心的一项细活,贴切体现了“细节是魔鬼”的格言。

    学习需要静心、耐心、去功利心。学习乃为求知。知道不是求知的目标,求知本身即是。

    买东西

    购买一个商品是一个微决策。尽管微小,亦可锻炼人的决策能力。买东西通常看重三项:价格适中、可靠品质、适合所需。选择品牌是为了便捷地实现可靠品质。

    • 商品应当具备的用途、品质。购买一件物品,起码要有耐心看完商品详情。
    • 各个卖家售卖的同类型的商品有哪些卖点,价格和品质如何?价格差异在哪里?其中是否有猫腻?
    • 商品到手后,仔细检查每一处外观,试用的时候仔细观察,是否有什么缺陷。这样并不是挑剔,更多是训练细腻的观察和体验能力。
    • 忌在急需的时候去购买。这种情况下,往往容易不加分辨,买到差品,耗神耗时。因此,做一个月定期购买的计划是适当的。

    要抵御“促销诱惑/贪便宜/过量”的问题,需要一颗克制的心。只买需要的、价格适中、适合当前所需量的东西。凑单是一件耗时的事情,想想节省下的十几块钱是否值得花费更多时间。时间是最最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财富。需要购买的量要仔细斟酌下,避免囤积。单个人以精简为要,不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来补充。

    商品购买符合配套购买原则。柴米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交响曲。

    做汤面

    比如做番茄鸡蛋汤面,不要急躁。首先,做好准备工作【规划部分】:把所有的原材料都理清楚准备好、所有的工序步骤都了解清楚(包括为什么),写在笔记上。接着,做的过程中【执行部分】,要不疾不徐,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不要做东想西、三心二意。做一碗番茄鸡蛋面,工序不算复杂,但却能很好地锻炼下细功夫的能力。

    为了做成更好的汤,番茄需要切碎一些。这是练习刀工和耐心的地方。一丝不苟地做好它。

    清洁工作

    清洁工作也是一项能锻炼人耐心和细心的事情。洗锅洗碗、擦拭日用品,每一个角落都打扫清洗干净,既能带来劳动的乐趣,物品的焕然一新亦能给人带来愉悦。

    智能清洁机器人固然使得家居工作更加便利,却也减少了一些乐趣。在工作娱乐之余,适当做做家居清洁,既有益身心健康,又是日常生活中的美妙调味。

    准备时间

    要下得细功夫,事前事后多想想,安排得周密一点。给自己 15 - 20 分钟时间做些准备。比如,去火车站需要身份证、戴好口罩,天热最好买瓶水、带一点能解渴的水果。切忌想都不想直接冲,结果到了半途突然发现重要证件没带,又要折返。

    出行亦符合配套原则。手机、身份证、充电器。适量衣物和少量水果。也可以把这些配套事物清单记录下来,方便日后查看。总记在脑子里可容易忘记。


    结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塑造下细功夫的能力,要学会与时间打好配合,将这种信仰贯彻到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与诸君共勉!


  • 相关阅读:
    Hello iOS
    钝化程序、逻辑冻结、冻结程序的延续、瞬间转移
    对字符串操作的各种笔试题
    .NET各大平台数据列表控件绑定原理及比较(WebForm、Winform、WPF)
    多线程计算----pthread
    Xcode的Hello World(简单易懂)
    two sets of Qt binaries into the same process的解决办法
    微软新一代输入法框架 TSF
    Starting the application on Mac does not work(拷贝platforms到不同的位置,才能解决问题),还可设置DYLD_PRINT_LIBRARIES=1 观察动态库
    dddd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ovesqcc/p/13790572.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