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忍住,在豆瓣上又跟人争论了一下,关于书的定价。
说《持续交付》这本书360多页定价¥89“死贵”,说要“坚决抵制”这种“令人啼笑皆非幼稚书贩子”做的书。
因为争论被“书贩子”拿到微博上给大家讨论了,我在自己博客里声明一下,争论中我的一个回复是引用侯捷老师的话。
買書從來不該是買紙。書籍價格本就應該做為書籍價值的一種體現。如此理所當然的觀念,有時候會遇到「買書當買紙,愈厚愈夠本」的不成熟閱讀市場的令人啼笑皆非的回應。
一直记得侯捷老师在其华中科技版的一本什么书出版后被人非议其定价时说的几句话,因此搜索了一下,拿这句来用。
我也经常抱怨某本书很想买,就是太贵。抱怨归抱怨,要嘛别的地方省省,少吃几块巧克力,咬咬牙买;要嘛放弃,还是这句话,书房里的书这辈子都看不完了。
嫌贵,无非是觉得这本书带来的价值比不过一张电影票,比不过两顿麦当劳。
不想多讨论此事,关于书价,两条:
- 价值和页数关系不大。我写100页卖不过侯捷老师写10页。
- 价格由供求决定。
倪萍的《姥姥语录》里提到,
姥姥不识字,却崇尚文化。在姥姥的秤上,字的分量最重,书最值钱,多贵的书姥姥都说值、便宜。姥姥说“二十几块钱买个啥?买个吃的一会儿就吃完了,买本书吃一辈子。好的书下一辈儿又接着吃,上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