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ysql分为 server 层和存储引擎;
server 层:
1、连接器:管理连接权限验证
2、查询缓存:命中缓存直接换回查询结果
3、分析器:分析语法
4、优化器:生成执行计划,选择索引
5、执行器:操作索引返回结果
存储引擎:
负责数据的存储和提取,其架构是插件式的(不同存储引擎的数据调用不同存储引擎接口);5.5.5版本的默认存储引擎为 innodb
innoDB:事物、外键、聚集索引,不支持全文索引,数据存储是一个文件
MyISAM:不支持事物 不支持外键,非聚集索引,数据存储是多个文件(索引文件、表结构文件、数据文件)
Memory:数据存储在内存中
2、mysql 的执行过程:
1、连接器连接:连接器默认的空闲连接时长为8小时,由 wait_timeout 参数控制
2、查询缓存:select SQL_CACHE * from table where xxx=xxx
3、分析器:分析语法
4、优化器:选择索引
5、执行器:调用存储引擎的接口
3、mysql 日志
redolog:innodb 日志(重做日志)
binlog:server层日志 (归档日志)固定大小:后面日志覆盖前面的日志
4、mysql 更新操作流程:
读数据到内存-->更新数据-->写redolog-->redolog状态为prepare-->写binlog日志-->提交事物-->redolog状态为commit
5、事物隔离级别:
脏读:事物A读取了事物B更新的数据,B回滚,那么事物A读到的数据是脏数据
不可重复读:事物A多次读取同一数据,事物B对数据做了更新并提交,导致A读取到的数据不一致
幻读:事物A在修改所有数据完成后,事物B又新增了一条数据,A发现还有一条数据没修改,感觉有幻觉一样。
小结:不可重复读侧重点是一条数据,幻读是整个表
四种事务隔离级别:
1、读末提交
2、不可重复读
3、可重复读 (Repeatable read)默认事务隔离
4、串行化
6、索引的数据结构:
哈希表:适用于等值场景
有序数组:适用于等值场景和范围查询场景,有序数组索引的更新代价大,最好用于静态数据表
搜索树:搜索效率稳定,不会出现大幅波动,而且基于索引的顺序扫描时,也可以利用双向指针快速左右移动,效率非常高
跳表:优化过的哈希索引
innoDB分为主键索引和非主键索引(二级索引),主键索引保存了该行的全部信息,二级索引保存了该行数据的主键
7、count(*)的效率问题
count(*)=count(1)>count(id)>count(字段)
8、慢查询日志:
SHOW VARIABLES LIKE '%slow_query_log%';#查看慢查询日志是否开启
SET GLOBAL slow_query_log=1;#开启慢查询日志 (临时设置 my.cnf里面是永久设置)
change_buffer
sort_buffer
join_bu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