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ark基础知识三


    主要围绕spark的底层核心抽象RDD和原理进行理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RDD弹性分布式数据集的依赖关系

    2. RDD弹性分布式数据集的lineage血统机制

    3. RDD弹性分布式数据集的缓存机制

    4. spark任务的DAG有向无环图的构建

    5. spark任务如何划分stage

    6. spark任务的提交和调度流程

    1. RDD的依赖关系

    • RDD和它依赖的父RDD的关系有两种不同的类型

    • 窄依赖(narrow dependency)和宽依赖(wide dependency)

      • 窄依赖

        • 窄依赖指的是每一个父RDD的Partition最多被子RDD的一个Partition使用

          • 总结:窄依赖我们形象的比喻为独生子女

          哪些算子操作是窄依赖:
              map/flatMap/filter/union等等
              所有的窄依赖不会产生shuffle
      • 宽依赖

        • 宽依赖指的是多个子RDD的Partition会依赖同一个父RDD的Partition

          • 总结:宽依赖我们形象的比喻为超生

          哪些算子操作是宽依赖:
              reduceByKey/sortByKey/groupBy/groupByKey/join等等
              所有的宽依赖会产生shuffle
      • 补充说明

        由上图可知,join分为宽依赖和窄依赖,如果RDD有相同的partitioner,那么将不会引起shuffle,这种join是窄依赖,反之就是宽依赖

    2. lineage(血统)

    • RDD只支持粗粒度转换

      • 即只记录单个块上执行的单个操作。

    • 将创建RDD的一系列Lineage(即血统)记录下来,以便恢复丢失的分区

    • RDD的Lineage会记录RDD的元数据信息和转换行为,lineage保存了RDD的依赖关系,当该RDD的部分分区数据丢失时,它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重新运算和恢复丢失的数据分区。

    3. RDD的缓存机制

    3.1 什么是rdd的缓存

    可以把一个rdd的数据缓存起来,后续有其他的job需要用到该rdd的结果数据,可以直接从缓存中获取得到,避免了重复计算。缓存是加快后续对该数据的访问操作。

    3.2 如何对rdd设置缓存

    • RDD通过persist方法cache方法可以将前面的计算结果缓存。

      • 但是并不是这两个方法被调用时立即缓存,而是触发后面的action时,该RDD将会被缓存在计算节点的内存中,并供后面重用。

    • 通过查看源码发现cache最终也是调用了persist方法,默认的存储级别都是仅在内存存储一份,Spark的存储级别还有好多种,存储级别在object StorageLevel中定义的。

    • 使用演示

    val rdd1=sc.textFile("/words.txt")
    val rdd2=rdd1.flatMap(_.split(" "))
    rdd2.cache
    rdd2.collect
    ​
    val rdd3=rdd2.map((_,1))
    rdd3.persist(缓存级别)
    rdd3.collect

    3.3 cache和persist区别

    • 重点

      • 例如

        • 简述下如何对RDD设置缓存,以及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对RDD设置缓存成可以调用rdd的2个方法: 一个是cache,一个是persist
      调用上面2个方法都可以对rdd的数据设置缓存,但不是立即就触发缓存执行,后面需要有action,才会触发缓存的执行。
      ​
      cache方法和persist方法区别:
          cache:   默认是把数据缓存在内存中,其本质就是调用persist方法;
          persist:可以把数据缓存在内存或者是磁盘,有丰富的缓存级别,这些缓存级别都被定义在StorageLevel这个object中。

    3.4 什么时候设置缓存

    • 1、某个rdd的数据后期被使用了多次

    如上图所示的计算逻辑: 
    (1)当第一次使用rdd2做相应的算子操作得到rdd3的时候,就会从rdd1开始计算,先读取HDFS上的文件,然后对rdd1 做对应的算子操作得到rdd2,再由rdd2计算之后得到rdd3。同样为了计算得到rdd4,前面的逻辑会被重新计算。 
    (2)默认情况下多次对一个rdd执行算子操作, rdd都会对这个rdd及之前的父rdd全部重新计算一次。 这种情况在实际开发代码的时候会经常遇到,但是我们一定要避免一个rdd重复计算多次,否则会导致性能急剧降低。   
    ​
    总结:
    可以把多次使用到的rdd,也就是公共rdd进行持久化,避免后续需要,再次重新计算,提升效率。

    • 2、为了获取得到一个rdd的结果数据,经过了大量的算子操作或者是计算逻辑比较复杂

      • 总之某个rdd的数据来之不易

    val rdd2=rdd1.flatMap(函数).map(函数).reduceByKey(函数).xxx.xxx.xxx.xxx.xxx

    3.5 清除缓存数据

    • 1、自动清除

      一个application应用程序结束之后,对应的缓存数据也就自动清除
    • 2、手动清除

      调用rdd的unpersist方法

    4. RDD的checkpoint机制

    4.1 checkpoint概念

    • 我们可以对rdd的数据进行缓存,保存在内存或者是磁盘中。

      • 后续就可以直接从内存或者磁盘中获取得到,但是它们不是特别安全。

      • cache

        它是直接把数据保存在内存中,后续操作起来速度比较快,直接从内存中获取得到。但这种方式很不安全,由于服务器挂掉或者是进程终止,会导致数据的丢失。
      • persist

        它可以把数据保存在本地磁盘中,后续可以从磁盘中获取得到该数据,但它也不是特别安全,由于系统管理员一些误操作删除了,或者是磁盘损坏,也有可能导致数据的丢失。
    • checkpoint(检查点

      它是提供了一种相对而言更加可靠的数据持久化方式。它是把数据保存在分布式文件系统,
      比如HDFS上。这里就是利用了HDFS高可用性,高容错性(多副本)来最大程度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4.2 如何设置checkpoint

    • 1、在hdfs上设置一个checkpoint目录

      sc.setCheckpointDir("hdfs://node1:9000/checkpoint") 
    • 2、对需要做checkpoint操作的rdd调用checkpoint方法

      val rdd1=sc.textFile("/words.txt")
      rdd1.checkpoint
      val rdd2=rdd1.flatMap(_.split(" ")) 
    • 3、最后需要有一个action操作去触发任务的运行

      rdd2.collect

    4.3 cache、persist、checkpoint三者区别

    • cache和persist

      • cache默认数据缓存在内存中

      • persist可以把数据保存在内存或者磁盘中

      • 后续要触发 cache 和 persist 持久化操作,需要有一个action操作

      • 它不会开启其他新的任务,一个action操作就对应一个job

      • 它不会改变rdd的依赖关系,程序运行完成后对应的缓存数据就自动消失

    • checkpoint

      • 可以把数据持久化写入到hdfs上

      • 后续要触发checkpoint持久化操作,需要有一个action操作,后续会开启新的job执行checkpoint操作

      • 它会改变rdd的依赖关系,后续数据丢失了不能够在通过血统进行数据的恢复。

      • 程序运行完成后对应的checkpoint数据就不会消失

       sc.setCheckpointDir("/checkpoint")
       val rdd1=sc.textFile("/words.txt")
       rdd1.cache
       rdd1.checkpoint
       val rdd2=rdd1.flatMap(_.split(" "))
       rdd2.collect
       
       checkpoint操作要执行需要有一个action操作,一个action操作对应后续的一个job。该job执行完成之后,它会再次单独开启另外一个job来执行 rdd1.checkpoint操作。
       
       对checkpoint在使用的时候进行优化,在调用checkpoint操作之前,可以先来做一个cache操作,缓存对应rdd的结果数据,后续就可以直接从cache中获取到rdd的数据写入到指定checkpoint目录中

    5. DAG有向无环图生成

    5.1 DAG是什么

    • DAG(Directed Acyclic Graph)叫做有向无环图(有方向,无闭环,代表着数据的流向),原始的RDD通过一系列的转换就形成了DAG。

    • 下图是基于单词统计逻辑得到的DAG有向无环图

     

    6. DAG划分stage

    6.1 stage是什么

    • 一个Job会被拆分为多组Task,每组任务被称为一个stage

    • stage表示不同的调度阶段,一个spark job会对应产生很多个stage

      • stage类型一共有2种

        • ShuffleMapStage

          • 最后一个shuffle之前的所有变换叫ShuffleMapStage

            • 它对应的task是shuffleMapTask

        • ResultStage

          • 最后一个shuffle之后的操作叫ResultStage,它是最后一个Stage。

            • 它对应的task是ResultTask

    6.2 为什么要划分stage

    根据RDD之间依赖关系的不同将DAG划分成不同的Stage(调度阶段)
    对于窄依赖,partition的转换处理在一个Stage中完成计算
    对于宽依赖,由于有Shuffle的存在,只能在parent RDD处理完成后,才能开始接下来的计算,
    ​
    由于划分完stage之后,在同一个stage中只有窄依赖,没有宽依赖,可以实现流水线计算,
    stage中的每一个分区对应一个task,在同一个stage中就有很多可以并行运行的task。

    6.3 如何划分stage

    • 划分stage的依据就是宽依赖

    (1) 首先根据rdd的算子操作顺序生成DAG有向无环图,接下里从最后一个rdd往前推,创建一个新的stage,把该rdd加入到该stage中,它是最后一个stage。
    ​
    (2) 在往前推的过程中运行遇到了窄依赖就把该rdd加入到本stage中,如果遇到了宽依赖,就从宽依赖切开,那么最后一个stage也就结束了。
    ​
    (3) 重新创建一个新的stage,按照第二个步骤继续往前推,一直到最开始的rdd,整个划分stage也就结束了

    6.4 stage与stage之间的关系

    划分完stage之后,每一个stage中有很多可以并行运行的task,后期把每一个stage中的task封装在一个taskSet集合中,最后把一个一个的taskSet集合提交到worker节点上的executor进程中运行。
    ​
    rdd与rdd之间存在依赖关系,stage与stage之前也存在依赖关系,前面stage中的task先运行,运行完成了再运行后面stage中的task,也就是说后面stage中的task输入数据是前面stage中task的输出结果数据。

    7. spark的任务调度

     

    (1) Driver端运行客户端的main方法,构建SparkContext对象,在SparkContext对象内部依次构建DAGScheduler和TaskScheduler
    ​
    (2) 按照rdd的一系列操作顺序,来生成DAG有向无环图
    ​
    (3) DAGScheduler拿到DAG有向无环图之后,按照宽依赖进行stage的划分。每一个stage内部有很多可以并行运行的task,最后封装在一个一个的taskSet集合中,然后把taskSet发送给TaskScheduler
    ​
    (4)TaskScheduler得到taskSet集合之后,依次遍历取出每一个task提交到worker节点上的executor进程中运行。
    ​
    (5)所有task运行完成,整个任务也就结束了

    8. spark的运行架构

    (1) Driver端向资源管理器Master发送注册和申请计算资源的请求
    ​
    (2) Master通知对应的worker节点启动executor进程(计算资源)
    ​
    (3) executor进程向Driver端发送注册并且申请task请求
    ​
    (4) Driver端运行客户端的main方法,构建SparkContext对象,在SparkContext对象内部依次构建DAGScheduler和TaskScheduler
    ​
    (5) 按照客户端代码洪rdd的一系列操作顺序,生成DAG有向无环图
    ​
    (6) DAGScheduler拿到DAG有向无环图之后,按照宽依赖进行stage的划分。每一个stage内部有很多可以并行运行的task,最后封装在一个一个的taskSet集合中,然后把taskSet发送给TaskScheduler
    ​
    (7)TaskScheduler得到taskSet集合之后,依次遍历取出每一个task提交到worker节点上的executor进程中运行
    ​
    (8)所有task运行完成,Driver端向Master发送注销请求,Master通知Worker关闭executor进程,Worker上的计算资源得到释放,最后整个任务也就结束了。

    9. 基于wordcount程序剖析spark任务的提交、划分、调度流程

     

  • 相关阅读:
    分布式缓存Redis的集群-主从复制
    搭建私有Nuget服务
    分布式缓存Redis的持久化方式RDB和AOF
    .Net Core使用分布式缓存Redis:Lua脚本
    .Net Core使用分布式缓存Redis:数据结构
    .Net Core使用分布式缓存Redis:基础
    Android基础开发归档
    gdb 调试
    linux shell 常用表达式汇总
    V8 data struct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ojun/p/11632695.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