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作业属于哪个班级 | C语言--网络2012 |
---|---|
这个作业的地址 | C博客作业04--数组 |
这个作业的目标 | 学习数组相关内容 |
姓名 | 李兴果 |
0.展示PTA总分:
1.本章学习总结
1.1 学习内容总结
数组学习主要知识点
- 一维数组
数据类型 数组名称[长度];
1、 数据类型 数组名称[长度n] = {元素1,元素2…元素n};
2、 数据类型 数组名称[] = {元素1,元素2…元素n};
3、 数据类型 数组名称[长度n]; 数组名称[0] = 元素1; 数组名称[1] = 元素2; 数组名称[n-1] = 元素n;
- 注意:
1、数组的下标均以0开始;
2、数组在初始化的时候,数组内元素的个数不能大于声明的数组长度;
3、如果采用第一种初始化方式,元素个数小于数组的长度时,多余的数组元素初始化为0;
4、在声明数组后没有进行初始化的时候,静态(static)和外部的数组元素初始化元素为0;
- 字符串数组
5.所有变量所占的字节大小必须相等
1、char 字符串名称[长度] = "字符串值";
2、char 字符串名称[长度] = {'字符1','字符2',...'字符n',' '};
- 注意:
1、[]中的长度是可以省略不写的;
2、采用第2种方式的时候最后一个元素必须是' ',' '表示字符串的结束标志;
3、采用第2种方式的时候在数组中不能写中文。
在输出字符串的时候要使用:printf(“%s”,字符数组名字);或者puts(字符数组名字);
-
字符串数组注意
1、strlen()获取字符串的长度,在字符串长度中是不包括‘ ’而且汉字和字母的长度是不一样的
2、strcmp()在比较的时候会把字符串先转换成ASCII码再进行比较,返回的结果为0表示s1和s2的ASCII码相等,返回结果为1表示s1比s2的ASCII码大,返回结果为-1表示s1比s2的ASCII码小
3、strcpy()拷贝之后会覆盖原来字符串且不能对字符串常量进行拷贝
4、strcat在使用时s1与s2指的内存空间不能重叠,且s1要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要复制的字符串
-
多维数组
数据类型 数组名称[常量表达式1][常量表达式2]... -
注意:
(1)二维数组定义的时候,可以不指定行的数量,但是必须指定列的数量
(2)多维数组的每一维下标均不能越界
1.数组中如何查找数据
(1)顺序查找
顺序查找是按照序列原有顺序对数组进行遍历比较查询的基本查找算法。
从数据一端开始,顺序扫描,依次将扫描到的结点关键字与给定值i相比较。
1.从表中的第一个元素开始,依次与关键字比较。
2.若某个元素匹配关键字,则查找成功。
3.若查找到最后一个元素还未匹配关键字,则 查找失败。
(2)二分查找(折半查找)
元素必须是有序的,如果是无序的则要先进行排序操作
给定数组是有序的,给定一个key值。每次查找最中间的值,如果相等,就返回对应下标,如果key大于最中间的值,则在数组的右半边继续查找,如果小于,则在数组左半边查找,最终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找到并返回下标,第二种是没找到。
- 列如:
定义两个边界下标low和high,定义中间下标mid;
low=0;high=10-1;mid = (low+high)/2;
在进行每一步的比较时,low<=high;
如果我们寻找key为47的值的下标
第一次找到中间下标mid = 4
定义一个a[10]的数组
3 | 5 | 7 | 8 | 22 | 33 | 47 | 55 | 56 | 60 |
---|
0 1 2 3 4 5 6 7 8 9
a[4] = 22,比当前key值小,所以我们在右半边查找,令low = mid + 1,high不变;
我们找到中间下标mid = (5+9)/2 =7(此时中间数为55)
a[7] = 55,比当前key值小,所以我们在右半边查找,令low = mid + 1,high不变;
我们找到中间下标mid = (8+9)/2 =8
此时key == a[mid] == a[8],停止查找,返回下标mid
2.数组中如何插入数据
插入数据
方法一:
输入一个数x,将数组中的数与x逐一比较,如果大于x,记录下数据的下标,然后此数据下标和其后的数据的下标都加一,相当于都向后挪一位,然后将x赋值给数组的那个下标
for(i=0;i<10;i++)
{
if(a[i]>x)
break;
}
for(j=9;j>=i;j--)
{
a[j+1]=a[i];
}
a[i]=x;
方法二:
第二种方法是将要插入的数放在数组最后,然后和前面的数逐一比较,如果x小于某元素a[i],则将a[i]后移一个位置,否则将x至于a[i+1]的位置
for(i=9;i>=0;i--)
{
if(a[i]>x)
a[i+1]=a[i];
else
a[i+1]=x;
break;
}
3.数组中如何删除数据
数组元素的删除
伪代码:
定义数组a[100]
定义变量k //删除的次数
定义变量n //输入的数组元素数
定义变量m//要删除的数字
定义变量flag//储存删除次数
输入n
for i=0 to i<n i自增
输入数组a[i]
输入换行符'
'
输入删除次数k
for i = 0 to i < k i 自增
输入要删除数的位置m
for j = m - 1 to j < n j自增 //j的赋值应该为m-1,实际删除的是数组的前一个数
a[j]=a[j+1] //将后面的数往前移动
for i = 0 to i < n - k i自增
if (不是flag)
输出数组前面无空格a[i]
flag自增//记录删除次数
否则
输出前面有空格a[i]
end for
4.数组中目前学到排序方法,主要思路?
1.冒泡排序:
不断比较相邻的两个数,让较大的元素不断地往后移。经过一轮比较,就选出最大的数;经过第2轮比较,就选出次大的数,以此类推。对于具有n个元素的数组a[n],进行最多n-1轮比较
for(int i=0;i<n-1;i++)
for(int j=0;j<n-1-i;j++)
if(a[j]>a[j+1])
{
int temp=a[j];
a[j]=a[j+1];
a[j+1]=temp;
}
(1)选择排序:
选出最小的数放在第一个位置;然后,选出第二小的数放在第二个位置;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数从小到大排序。
对大小为n的无序数组a[n]进行排序,进行n-1轮选择过程,第i轮选取第i小的数,并将其放在第i个位置上,然后将其与第i个数进行交换。
for(int i = 1;i < n;i++)
{
for(int j = 0;j < n - 1;j++)
{
if(a[j] < a[j + 1])
{
temp= a[j];
a[j] = a[j + 1];
a[j + 1] = temp;
}
(2)插入排序:
将无序数组分成为两个部分,排序好的子数组和待插入的元素,在一个已经有序的小序列的基础上,一次插入一个元素,直到所有元素都加入排序好数组
while (j >= 0 && a[j - 1] > x) {//一般插入排序是j>1开始,这里就插一个元素,可能插0,要从0开始
a[j] = a[j - 1];//把j-1位置的元素移到j位置
j--;
}
a[j] = x;
5.数组做枚举用法
枚举的定义枚举类型定义的一般形式为:
枚举名{ 枚举值表 };
在枚举值表中应罗列出全部可用值。这些值也称为枚举元素
6.哈希数组用法
1.有重复的数据
7.字符数组、字符串特点及编程注意事项。
(1)scanf函数无法接受无字符
(2) 如果字符串的长度大于 10,那么就存在语法错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指的“字符串的长度”包括最后的 ' '。也就是说,虽然系统会自动在字符串的结尾加 ' ',但它不会自动为 ' ' 开辟内存空间。所以在定义数组长度的时候一定要考虑 ' '。
(3) 如果字符串的长度小于数组的长度,则只将字符串中的字符赋给数组中前面的元素,剩下的内存空间系统会自动用 ' 填充。
2.PTA实验作业
2.1 题目名1
冒泡法排序
2.1.1 伪代码
/*冒泡法解题思路:将相邻两个数比较,将小的数调到前头*/
/*两个循环。外层循环限制有多少趟的比较,内层循环限制某趟比较要进行两两对比的次数*/
/*如果a[i]>a[i+1],则要将两数进行交换,要求从小到大排列*/
//最多执行n-1趟,第j次比较中要进行n-i次两两比较,最大的数已经沉底
定义数组a[100]
定义临时变量temp //临时变量交换数值
定义变量n //输入n个数
定义变量k//扫描遍数
输入n,k//输入两数n几个数,k扫描遍数
for i = 0 to i < n; i++//输入数组
scanf("%d", &a[i]);
for i = 0 to i < k; i++//外层循环限制趟数比较
{
for (j = 0; j to n-i-1; j++)//内层循环就是实行n-i次两两比较,n-1到最后一个数
{
if (a[j] 大于 a[j + 1])//实现两数的比较,如果前面大于后面的数就把它调到后面去
{
temp = a[j];
a[j] = a[j + 1];
a[j + 1] = temp;
}
}
}
for (i = 0 to i < n; i++)//实现输出
{
if (i==0)//当数据为第一个数,数组下标为0无空格
输出前面无空格数组a[i];
else
输出’空格‘ a[i];
end for
2.1.2 代码截图
2.1.3 找一份同学代码(尽量找思路和自己差距较大同学代码)比较,说明各自代码特点。
2.2 题目名2
鞍点
2.2.1 伪代码
定义变量 b, c, d; //储存下标:b和d储存最大值的下标,c储存最小值的下标
定义 flag = 0; //判断是否有鞍点:值为1则有,值为0则无
定义 max, min; //每行中的最大值和每列中的最小值
//第一层循环遍历每一行
for i = 0 to i < m do
先该行中的第一个数赋值给最大值并保存其位置
b = i;//保存每行第一例的位置
d = 0;//第一列
for j = 0 to j < n do//找出每一行中的最大值的值及位置
//将最大值赋值给max
b = i;//保存它的行位置
d = j;//保存它的列位置
//将找到的最大值赋值给最小值,作为初值并存储下标(因为列是一样的所以只需要储存行的位置)
c = b;//储存最小值下标
//从找到的最大值中的那一列找该列的最小值并存储其位置
for k = 0 to k < m do //从找到的最大值中的那一列找该列的最小值并存储其位置
c = k;
//判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位置是否相同
if (b == c)
flag = 1;
跳出循环、
end for
2.2.2 代码截图
2.2.3 请说明和超星视频做法区别,各自优缺点。
超星视频中把整个过程放在一个函数中,使用函数封装,使得程序更加清晰,运行更加高效,而我的代码比较繁琐,需要每一类去分类
优点有:
- 使用break,提前退出循环,使程序更加有效率
2.3 题目名3
2.3.1 伪代码
定义flag
输入字符串
for (i = 0 to str[i] != '
' do
(第一处为第一个字符是正负号时)
end if
if(如果是数字或者小数点的话判断下一位是否是小数点或者数字)
end if
else if(负数的判断 前一位是数字还是其他符号)
else if(正数的判断 数字前一位是不是‘(’)
end for
2.3.2 代码截图
(寻求了同学的帮助,此代码为同学的代码),自己是看同学的理解
2.3.3 请说明和超星视频做法区别,各自优缺点。
思路:历遍每一个字符数组,判断字符是否需要切分,如果字符是需要切分的,输出该字符和换行符,如果不用切分,直接输出字符
老师的代码使用函数分装,使代码简洁明了,continue提前结束本次循环,提高程序运行效率,判断前一个和后一个字符可以用a[i-1]和a[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