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线程安全的单例模式


    from:https://www.cnblogs.com/x_wukong/p/3962315.html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75247c770100yxpb.html

    面试的时候,常常会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请您写出一个单例模式(Singleton Pattern)吧。好吧,写就写,这还不容易。顺手写一个:

    复制代码
     1 //饥饿模式
     2 public final class EagerSingleton  
     3 {  
     4     private static EagerSingleton singObj = new EagerSingleton();  
     5   
     6     private EagerSingleton(){  
     7     }  
     8   
     9     public static EagerSingleton getSingleInstance(){  
    10        return singObj;
    11     }  
    12 }  
    复制代码

         这种写法就是所谓的饥饿模式,每个对象在没有使用之前就已经初始化了。这就可能带来潜在的性能问题:如果这个对象很大呢?没有使用这个对象之前,就把它加载到了内存中去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对以上的代码进行改进,使用一种新的设计思想——延迟加载(Lazy-load Singleton)。
    复制代码
     1 //懒汉模式
     2 public final class LazySingleton  
     3 {  
     4     private static LazySingleton singObj = null;  
     5   
     6     private LazySingleton(){  
     7     }  
     8   
     9     public static LazySingleton getSingleInstance(){  
    10         if(null == singObj ) singObj = new LazySingleton();
    11           return singObj;
    12     }  
    13 }  
    复制代码

         这种写法就是所谓的懒汉模式。它使用了延迟加载来保证对象在没有使用之前,是不会进行初始化的。

     
      但是,通常这个时候面试官又会提问新的问题来刁难一下。他会问:这种写法线程安全吗?回答必然是:不安全。这是因为在多个线程可能同时运行到第九行,判断singObj为null,于是同时进行了初始化。所以,这是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使得这个代码线程安全?很简单,在那个方法前面加一个Synchronized就OK了。
    复制代码
     1 //懒汉模式加Synchronized 
     2 public final class ThreadSafeSingleton  
     3 {  
     4     private static ThreadSafeSingleton singObj = null;  
     5   
     6     private ThreadSafeSingleton(){  
     7     }  
     8   
     9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ThreadSafeSingleton getSingleInstance(){  
    10         if(null == singObj ) singObj = new ThreadSafeSingleton();
    11             return singObj;
    12     }  
    13 }  
    复制代码
       
     
       写到这里,面试官可能仍然会狡猾的看了你一眼,继续刁难到:这个写法有没有什么性能问题呢?答案肯定是有的!同步的代价必然会一定程度的使程序的并发度降低。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一方面是线程安全的,有可以有很高的并发度呢?我们观察到,线程不安全的原因其实是在初始化对象的时候,所以,可以想办法把同步的粒度降低,只在初始化对象的时候进行同步。这里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设计思想——双重检查锁(Double-Checked Lock)。
    复制代码
     1 //双重检查锁
     2 public final class DoubleCheckedSingleton  
     3 {  
     4     private static DoubleCheckedSingletonsingObj = null;  
     5   
     6     private DoubleCheckedSingleton(){  
     7     }  
     8   
     9     public static DoubleCheckedSingleton getSingleInstance(){  
    10         if(null == singObj ) {
    11               Synchronized(DoubleCheckedSingleton.class){
    12                      if(null == singObj)
    13                            singObj = new DoubleCheckedSingleton();
    14               }
    15          }
    16        return singObj;
    17     }  
    18 }  
    复制代码

          这种写法使得只有在加载新的对象进行同步,在加载完了之后,其他线程在第九行就可以判断跳过锁的的代价直接到第15行代码了。做到很好的并发度。

     
     
         至此,上面的写法一方面实现了Lazy-Load,另一个方面也做到了并发度很好的线程安全,一切看上很完美。这是,面试官可能会对你的回答满意的点点头。但是,你此时提出说,其实这种写法还是有问题的!!问题在哪里?假设线程A执行到了第9行,它判断对象为空,于是线程A执行到第12行去初始化这个对象,但初始化是需要耗费时间的,但是这个对象的地址其实已经存在了。此时线程B也执行到了第九行,它判断不为空,于是直接跳到15行得到了这个对象。但是,这个对象还没有被完整的初始化!得到一个没有初始化完全的对象有什么用!!关于这个Double-Checked Lock的讨论有很多,目前公认这是一个Anti-Pattern,不推荐使用!所以当你的面试官听到你的这番答复,他会不会被Hold住呢?
         那么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写法呢?有!这里又要提出一种新的模式——Initialization on Demand Holder. 这种方法使用内部类来做到延迟加载对象,在初始化这个内部类的时候,JLS(Java Language Sepcification)会保证这个类的线程安全。这种写法最大的美在于,完全使用了Java虚拟机的机制进行同步保证,没有一个同步的关键字。
    复制代码
     1 //Initialization on Demand Holder
     2 public class Singleton    
     3 {    
     4     private static class SingletonHolder    
     5     {    
     6         public final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7     }    
     8    
     9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10     {    
    11         return SingletonHolder.instance;    
    12     }    
    13 }  
    复制代码
  • 相关阅读:
    转载:疯狂的XML扩展:GML、SVG、VML
    HDU 4274 Spy's Work [DFS]
    HDU 4279 Number [数学?]
    HDU 4276 The Ghost Blows Light [树形背包DP]
    HDU 3271 SNIBB [数位DP]
    HDU 4280 Island Transport [平面图网络流]
    HDU 4278 Faulty Odometer [进制转换]
    HDU 3058 Generator [AC自动机+期望DP]
    HDU 4277 USACO ORZ [状态压缩+枚举]
    HDU 4282 A very hard mathematic problem [枚举]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uqiyun/p/9018129.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