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ngoDB启动文件配置参数详解


    接手的MongoDB只有一个日志文件,体积非常大,排错不便。在找解决办法的时候发现MongoDB的启动文件配置项超级多,于是产生了解释配置参数的想法。

    mongod服务有两种启动方式

    一种是通过配置文件  $ ./mongod -f /app/mongodb/mongodb27017/conf/mongodb.conf

    一种直接指明参数   $./mongod --dbpath=/app/mongodb/db --port=27017 --fork --logpath=/app/mongodb/db/mongodb.log

    由于安装文件没有默认的配置文件,需要配置的参数项又比较多,推荐使用配置文件的方式启动服务。下面详细介绍配置

    storage:
        dbPath: "/data/mongodb/data”   #数据目录
        directoryPerDB: true      #将不同DB的数据分子目录存储,基于dbPath,默认为 false
        engine: “wiredTiger"      #存储引擎,3.2后默认wiredTiger 可选 mmapv1
        wiredTiger:
            engineConfig:
                cacheSizeGB: 15     #Mongodb吃内存,并且不会主动释放,默认的缓存大小为max(1/2maxmem,256M),可参照系统总内存进行设置。
                journalCompressor: snappy     #journal日志的压缩算法,可选值为“none”、“snappy”、“zlib”。压缩差别可百度,总体来说snappy最合适。
                directoryForIndexes: true #是否将索引和collections数据分别存储在dbPath单独的目录中。默认值为false,放在一个目录。
            collectionConfig:
                blockCompressor: snappy      #collection数据压缩算法,可选值“none”、“snappy”、“zlib”
            indexConfig:
                prefixCompression: true   #是否对索引数据使用“前缀压缩” ,对那些经过排序的值存储,可以减少索引数据的内存使用量。默认值为true。
        journal:
            enabled: true     #是否开启journal日志持久存储,journal日志用来数据恢复,是mongod最基础的特性,通常用于故障恢复。
            commitIntervalMs: 100   #New in version 3.2.  日志提交间隔
    systemLog:
        destination: file  #日志输出目的地,可为 file 或 syslog; if file, you must also specify systemLog.path  
        path: "/var/log/mongodb/mongodb.log"
        logAppend: true   #启动或重启后是否追加写入
        logRotate: rename   #防止一个日志文件特别大,可选项:rename(重命名日志文件,默认值);reopen(使用linux日志rotate特性,关闭并重新打开此日志文件,可以避免日志丢失,但是logAppend必须为true)
        timeStampFormat: ctime  #时间格式 默认为 iso8601-local
    replication:
         oplogSizeMB: 10240
         replSetName: getui-bi
         enableMajorityReadConcern: false
    processManagement:
        fork: true    #守护进程模式启动,默认 false
        pidFilePath: "/var/run/mongodb/mongod.pid”  #配合"fork:true"参数,将mongod/mongos进程ID写入指定的文件,如果不指定,将不会创建PID文件
    net:
        bindIp: 127.0.0.1  
        port: 27017
        ipv6: false   #是否支持mongos/mongod多个实例之间使用IPV6网络,默认值为false。此值需要在整个cluster中保持一致。
        maxIncomingConnections: 10000   #进程允许的最大连接数,默认:65536
        wireObjectCheck : false  #当客户端写入数据时,mongos/mongod是否检测数据的有效性(BSON),如果数据格式不良,此insert、update操作将会被拒绝;默认值为true
        unixDomainSocket:
            enabled : true
    security:
        keyFile: /opt/mongodb/etc/mongodb-keyfile #指定分片集或副本集成员之间身份验证的key文件存储位置。
        authorization: enabled   #打开访问数据库和进行操作的用户角色认证

     回到写这篇博客的原因,Mongodb的日志量较大,可通过上述rename的方式进行日期分类,也可设置日志级别和安静模式,使日志量减小。

    systemLog:         #系统日志配置
       verbosity: <int> #日志级别,0:默认值,包含“info”信息,1~5,即大于0的值均会包含debug信息
       quiet: <boolean>  #"安静",此时mongod/mongos将会尝试减少日志的输出量。不建议在production环境下开启,否则将会导致跟踪错误比较困难。 
     
     
     
  • 相关阅读:
    使用数据库时注意单引号、双引号和反引号的区别
    Mysql中的事件
    C#使用WindowsMediaPlayer实现视频播放
    Chart控件,鼠标选择区域,可以局部放大缩小
    C#自定义控件在添加引用后不显示在工具箱的解决方法(转)
    C# 中的#if、#elif、#else、#endif等条件编译符号
    若有派生类,则基类中的析构函数要用虚函数
    迭代器失效
    this指针
    VS调试快捷键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hou1214/p/9965759.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