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nux系统中几种常见的RAID磁盘阵列技术特征


    RAID磁盘阵列技术解决的问题:

    硬盘的读写速度;

    数据冗余备份(数据的安全性);

    1、RAID0磁盘阵列(至少两块硬盘)

    RAID0磁盘阵列把多块硬盘设备串联在一起,组成一个大的卷组,将数据依次(不拷贝)写入硬盘中。RAID技术理论上可以数倍的提高硬盘的读写速度,但是串联在一起的硬盘只要有一块损坏,整个数据都会遭到损坏,因此说RAID0磁盘阵列不具备数据备份功能。

    优点:在RAID 0状态下,存储数据被分割成两部分,分别存储在两块硬盘上,此时移动硬盘的理论存储速度是单块硬盘的2倍,实际容量等于两块硬盘中较小一块硬盘的容量的2倍。

        缺点:任何一块硬盘发生故障,整个RAID上的数据将不可恢复。(https://blog.csdn.net/qq_32485197/article/details/81285265)

    2、RAID1磁盘阵列(至少两块硬盘)

    RAID1技术将多块硬盘设备绑定在一起,写入数据时,将数据分别写入到多块硬盘中,相当于一份数据拷贝多份。当其中某一块硬盘发生故障时,一般会立即自动以热交换的方式来恢复数据的正常使用。RAID1技术将数据进行多拷贝,实现了数据的安全性,但是却降低了硬盘的使用效率,与此同时,也会增加系统负载

    优点:此模式下,两块硬盘互为镜像。当一个硬盘受损时,换上一块全新硬盘(大于或等于原硬盘容量)替代原硬盘即可自动恢复资料和继续使用,移动硬盘的实际容量等于较小一块硬盘的容量,存储速度与单块硬盘相同。RAID 1的优势在于任何一块硬盘出现故障是,所存储的数据都不会丢失。

        缺点:该模式可使用的硬盘实际容量比较小,仅仅为两颗硬盘中最小硬盘的容量。

        备注:非常重要的资料,如数据库,个人资料,是万无一失的存储方案。(https://blog.csdn.net/qq_32485197/article/details/81285265)

    3、RAID5磁盘阵列(至少三块硬盘)

    RAID5磁盘阵列将数据保存在n块硬盘中,在这n块硬盘中,包含了n-1份磁盘量的数据和1份数据奇偶校验信息,也就是说会损失一块硬盘的磁盘容量,奇偶校验信息不是单独的放在一块硬盘中,而是分散的放在每一块硬盘中。每次存储,会有一个盘存储校验码,校验码为异或运算结果,其余磁盘存储数据。当有一个磁盘坏掉时,还可使用其他磁盘,将这个磁盘中的数据恢复。但若有两个磁盘损坏时,数据将全部损坏RAID5技术在数据读写速度和数据的备份效果上都有提升。

    奇偶校验信息的作用:

    当RAID5的一个磁盘数据发生损坏后,利用剩下的数据和相应的奇偶校验信息去恢复被损坏的数据。

     RAID5不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备份,而是把数据和相对应的奇偶校验信息存储到组成RAID5的各个磁盘上,并且奇偶校验信息和相对应的数据分别存储于不同的磁盘上。当RAID5的一个磁盘数据发生损坏后,利用剩下的数据和相应的奇偶校验信息去恢复被损坏的数据。(https://blog.csdn.net/qq_32485197/article/details/81285265)

    4、RAID10磁盘阵列技术(至少需要四块硬盘)

    RAID10技术相当于RAID0技术和RAID1技术的组合,生产中应用的最多。

     RAID10磁盘阵列技术首先利用RAID1技术对数据进行备份,然后通过RAID0进一步提高读写速度。理论上损坏的只要不是RAID1中的的所有硬盘,数据都不会丢失。RAID10相比于RAID5的优势是安全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RAID10最多可以损坏两块硬盘,RAID5最多只能损坏一块硬盘)

     RAID10最少需要4块硬盘才能完成。把2块硬盘组成一个RAID1,然后两组RAID1组成一个RAID0。虽然RAID10方案造成了50%的磁盘浪费,但是它提供了200%的速度和单磁盘损坏的数据安全性。(https://blog.csdn.net/qq_32485197/article/details/81285265)

     参考:linux就该这么学p136

           https://blog.csdn.net/qq_32485197/article/details/81285265

  • 相关阅读:
    判断某个元素是否显示/隐藏
    文件file
    文件上传原理--FileReader
    angular搭建
    判断滚动条滚到底部
    bugDone
    webstorm界面主题
    自定义滚动条
    用电脑免费给手机发短信(转)
    c++ 面试常见问题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ujiaxin2018/p/13942978.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