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python自顶向下设计步骤_python实现自顶向下,自底向上


    原文:https://blog.csdn.net/weixin_39765209/article/details/110771081

    常用的算法设计思想主要有动态规划、贪婪法、随机化算法、回溯法等等,这些思想有重叠的部分,当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从这几个思路入手往往都能得到一个还不错的答案。

    本来想把动态规划单独拿出来写三篇文章呢,后来发现自己学疏才浅,实在是只能讲一些皮毛,更深入的东西尝试构思了几次,也没有什么进展,打算每种设计思想就写一篇吧。

    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用来解决复杂问题的算法,它通过把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的子问题的方式来获得最优解。

    一、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

    总体上来说,我们可以把动态规划的解法分为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两种方式。

    一个问题如果可以使用动态规划来解决,那么它必须具有“最优子结构”,简单来说就是,如果该问题可以被分解为多个子问题,并且这些子问题有最优解,那这个问题才可以使用动态规划。

    自顶向下(Top-Down)

    自顶向下的方式其实就是使用递归来求解子问题,最终解只需要调用递归式,子问题逐步往下层递归的求解。我们可以使用缓存把每次求解出来的子问题缓存起来,下次调用的时候就不必再递归计算了。

    举例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的计算:

    #!/usr/bin/env python

    # coding:utf-8

    def fib(number):

    if number == 0 or number == 1:

    return 1

    else:

    return fib(number - 1) + fib(number - 2)

    if __name__ == '__main__':

    print fib(35)

    有一点开发经验的人就能看出,fib(number-1)和fib(number-2)会导致我们产生大量的重复计算,以上程序执行了14s才出结果,现在,我们把每次计算出来的结果保存下来,下一次需要计算的时候直接取缓存,看看结果:

    #!/usr/bin/env python

    # coding:utf-8

    cache = {}

    def fib(number):

    if number in cache:

    return cache[number]

    if number == 0 or number == 1:

    return 1

    else:

    cache[number] = fib(number - 1) + fib(number - 2)

    return cache[number]

    if __name__ == '__main__':

    print fib(35)

    耗费时间为 0m0.053s 效果提升非常明显。

    自底向上(Bottom-Up)

    自底向上是另一种求解动态规划问题的方法,它不使用递归式,而是直接使用循环来计算所有可能的结果,往上层逐渐累加子问题的解。

    我们在求解子问题的最优解的同时,也相当于是在求解整个问题的最优解。其中最难的部分是找到求解最终问题的递归关系式,或者说状态转移方程。

    这里举一个01背包问题的例子:

    你现在想买一大堆算法书,需要很多钱,所以你打算去抢一个商店,这个商店一共有n个商品。问题在于,你只能最多拿 W kg 的东西。wi和vi分别表示第i个商品的重量和价值。我们的目标就是在能拿的下的情况下,获得最大价值,求解哪些物品可以放进背包。对于每一个商品你有两个选择:拿或者不拿。

    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找到“子问题”是什么,我们发现,每次背包新装进一个物品,就可以把剩余的承重能力作为一个新的背包来求解,一直递推到承重为0的背包问题:

    作为一个聪明的贼,你用m[i,w]表示偷到商品的总价值,其中i表示一共多少个商品,w表示总重量,所以求解m[i,w]就是我们的子问题,那么你看到某一个商品i的时候,如何决定是不是要装进背包,有以下几点考虑:

    该物品的重量大于背包的总重量,不考虑,换下一个商品;

    该商品的重量小于背包的总重量,那么我们尝试把它装进去,如果装不下就把其他东西换出来,看看装进去后的总价值是不是更高了,否则还是按照之前的装法;

    极端情况,所有的物品都装不下或者背包的承重能力为0,那么总价值都是0;

    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m[i,w]的状态转移方程为:

    有了状态转移方程,那么写起代码来就非常简单了,首先看一下自顶向下的递归方式,比较容易理解:

    #!/usr/bin/env python

    # coding:utf-8

    cache = {}

    items = range(0,9)

    weights = [10,1,5,9,10,7,3,12,5]

    values = [10,20,30,15,40,6,9,12,18]

    # 最大承重能力

    W = 4

    def m(i,w):

    if str(i)+','+str(w) in cache:

    return cache[str(i)+','+str(w)]

    result = 0

    # 特殊情况

    if i == 0 or w == 0:

    return 0

    # w < w[i]

    if w < weights[i]:

    result = m(i-1,w)

    # w >= w[i]

    if w >= weights[i]:

    # 把第i个物品放入背包后的总价值

    take_it = m(i-1,w - weights[i]) + values[i]

    # 不把第i个物品放入背包的总价值

    ignore_it = m(i-1,w)

    # 哪个策略总价值高用哪个

    result = max(take_it,ignore_it)

    if take_it > ignore_it:

    print 'take ',i

    else:

    print 'did not take',i

    cache[str(i)+','+str(w)] = result

    return result

    if __name__ == '__main__':

    # 背包把所有东西都能装进去做假设开始

    print m(len(items)-1,W)

    改造成非递归,即循环的方式,从底向上求解:

    #!/usr/bin/env python

    # coding:utf-8

    cache = {}

    items = range(1,9)

    weights = [10,1,5,9,10,7,3,12,5]

    values = [10,20,30,15,40,6,9,12,18]

    # 最大承重能力

    W = 4

    def knapsack():

    for w in range(W+1):

    cache[get_key(0,w)] = 0

    for i in items:

    cache[get_key(i,0)] = 0

    for w in range(W+1):

    if w >= weights[i]:

    if cache[get_key(i-1,w-weights[i])] + values[i] > cache[get_key(i-1,w)]:

    cache[get_key(i,w)] = values[i] + cache[get_key(i-1,w-weights[i])]

    else:

    cache[get_key(i,w)] = cache[get_key(i-1,w)]

    else:

    cache[get_key(i,w)] = cache[get_key(i-1,w)]

    return cache[get_key(8,W)]

    def get_key(i,w):

    return str(i)+','+str(w)

    if __name__ == '__main__':

    # 背包把所有东西都能装进去做假设开始

    print knapsack()

    从这里可以看出,其实很多动态规划问题都可以使用循环替代递归求解,他们的区别在于,循环方式会穷举出所有可能用到的数据,而递归只需要计算那些对最终解有帮助的子问题的解,但是递归本身是很耗费性能的,所以具体实践中怎么用要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最长公共子序列(LCS)

    解决了01背包问题之后,我们对“子问题”和“状态转移方程”有了一点点理解,现在趁热打铁,来试试解决LCS问题:

    字符串一“ABCDABCD”和字符串二”BDCFG”的公共子序列(不是公共子串,不需要连续)是BDC,现在给出两个确定长度的字符串X和Y,求他们的最大公共子序列的长度。

    首先,我们还是找最优子结构,即把问题分解为子问题,X和Y的最大公共子序列可以分解为X的子串Xi和Y的子串Yj的最大公共子序列问题。

    其次,我们需要考虑Xi和Yj的最大公共子序列C[i,j]需要符合什么条件:

    如果两个串的长度都为0,则公共子序列的长度也为0;

    如果两个串的长度都大于0且最后面一位的字符相同,则公共子序列的长度是C[i−1,j−1]的长度加一;

    如果两个子串的长度都大于0,且最后面一位的字符不同,则最大公共子序列的长度是C[i−1,j]和C[i,j−1]的最大值;

    最后,根据条件获得状态转移函数:

    由此转移函数,很容易写出递归代码:

    #!/usr/bin/env python

    # coding:utf-8

    cache = {}

    # 为了下面表示方便更容易理解,数组从1开始编号

    # 即当i,j为0的时候,公共子序列为0,属于极端情况

    A = [0,'A','B','C','B','D','A','B','E','F']

    B = [0,'B','D','C','A','B','A','F']

    def C(i,j):

    if get_key(i,j) in cache:

    return cache[get_key(i,j)]

    result = 0

    if i > 0 and j > 0:

    if A[i] == B[j]:

    result = C(i-1,j-1)+1

    else:

    result = max(C(i,j-1),C(i-1,j))

    cache[get_key(i,j)] = result

    return result

    def get_key(i,j):

    return str(i)+','+str(j)

    if __name__ == '__main__':

    print C(len(A)-1,len(B)-1)

    上面程序的输出结果为5,我们也可以像背包问题一样,把上面代码改造成自底向上的求解方式,这里就省略了。

    但是实际应用中,我们可能更需要求最大公共子序列的序列,而不只是序列的长度,所以我们下面额外考虑一下如何输出这个结果。

    其实输出LCS字符串也是使用动态规划的方法,我们假设LCS[i,j]表示长度为i的字符串和长度为j的字符串的最大公共子序列,那么我们有以下状态转移函数:

    其中C[i,j]是我们之前求得的最大子序列长度的缓存,根据上面的状态转移函数写出递归代码并不麻烦:

    #!/usr/bin/python

    # coding:utf-8

    """Dynamic Programming"""

    CACHE = {}

    # 为了下面表示方便,数组从1开始编号

    # 即当i,j为0的时候,公共子序列为0,属于极端情况

    A = [0, 'A', 'B', 'C', 'B', 'D', 'A', 'B', 'E', 'F']

    B = [0, 'B', 'D', 'C', 'A', 'B', 'A', 'F']

    def lcs_length(i, j):

    """Calculate max sequence length"""

    if get_key(i, j) in CACHE:

    return CACHE[get_key(i, j)]

    result = 0

    if i > 0 and j > 0:

    if A[i] == B[j]:

    result = lcs_length(i-1, j-1)+1

    else:

    result = max(lcs_length(i, j-1), lcs_length(i-1, j))

    CACHE[get_key(i, j)] = result

    return result

    def lcs(i, j):

    """backtrack lcs"""

    if i == 0 or j == 0 :

    return ""

    if A[i] == B[j]:

    return lcs(i-1, j-1) + A[i]

    else:

    if CACHE[get_key(i-1, j)] > CACHE[get_key(i, j-1)]:

    return lcs(i-1, j)

    else:

    return lcs(i, j-1)

    def get_key(i, j):

    """build cache keys"""

    return str(i) + ',' + str(j)

    if __name__ == '__main__':

    print lcs_length(len(A)-1, len(B)-1)

    print lcs(len(A)-1, len(B)-1)

    本小节就暂时到这里了,其实我们很容易能体会到,动态规划的核心就是找到那个状态转移方程,所以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想一想其有没有最优子结构,很可能帮助我们省下大把的思考时间。

     
    技术链接
  • 相关阅读:
    线索二叉树的构建和遍历------小甲鱼数据结构和算法
    小甲鱼数据结构和算法-----二叉树的构建和前序遍历
    python爬虫爬取煎蛋网妹子图片
    C语言实现汉诺塔问题
    C语言实现中缀表达式转后缀表达式
    深度优先算法--判断迷宫的一个起点能否到达一个终点
    python 爬取36K新闻
    栈的操作实现逆波兰表达式的计算
    python 实现汉诺塔问题
    【POJ 3258】River Hopscotch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ujiacai/p/15313330.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