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年对《软件工程》课的学习,大大的改变了自己之前对于“团队合作”这个词的认识与理解。还有很多之前不知道的知识,像关于MVP MBP之类的,在团队合作中也能用燃尽图表现我们五个人团队的工作曲线。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比如:在我们五个人完成一个项目的同时,并不是刻意依赖某个人而完成一个项目,这是不可能的,一个团队合作项目是需要大家一起来完成的,我之前“抱大腿”的观念随之抹去了。在团队合作的同时我也认识到了,如果自己的能力不足会影响到团队的总体实力,所以在每次作业的过程中我也有抓紧学习,为了就是不拖大家的后腿。从课程内容上来说我也明白了不少比如:拓宽了知识面,锻炼了能力,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安排课程设计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人与人的沟通,进一步提高思想觉悟。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培养成为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整个学习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课程设计虽然安排在一周进行,但并不具有绝对独立的意义。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运用学习成果,检验学习成果。运用学习成果,把课堂上学到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软 件工程课为我提供了一个尽早接触到作为一个程序员,在一个完整的项目中所要进行的工作的真实情况的机会。让我知道如何以最小的成本,训练自己的在软件工程 设计中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如何激发自己的积极性等。特别是培养了我在一个完整的项目中,要配合团队工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这能让我在未来的工作中少走 很多弯路。
总之,通过软件工程课上各种类型的作业,我丰富了团队合作的经验、提高了编程的能力。不过,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经历了一次完整的软件开发的过程,并且学 会了很多软件开发的方法,这些实践经验,从书本上只能得到抽象的知识,却难以理解,只有真正参与过才能让这些知识起到应有的作用。
这一个学期里,我还对软件工程有了新的理解。曾 经以为程序就是软件,软件就是程序。现在知道了二者的不同之处,这是学习这门课程第一个收获。事实上在软件开发的早期阶段这也不能说是错误的。那个时候开 发的软件都比较简单。当然可以把软件理解成程序。我以前只写过一些小的程序,大的项目没有接触过,用软件工程的方法还是第一次。在 我以前的理解当中,软件工程,无非就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或一个团队集中在一起进行编写代码的工作,以实现开发出所用的软件。但现在我明白了,软件工程的作 用,就是告诉人们怎样去开发软件和管理软件。具体地讲,它表现在与软件开发和管理有关的人员和过程上。所以,软件工程就不仅仅是单一的编程过程了。它包括 了需求分析、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编码可以理解为编程,这个只占总时间的20%左右。编程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之前问题的回答
PM是指项目管理
RUP(Rational Unified Process,统一软件开发过程,统一软件过程)是一个面向对象且基于网络的程序开发方法论。根据Rational(Rational Rose的开发者)的说法,好像一个在线的指导者,它可以为所有方面和层次的程序开发提供指导方针,模版以及事例支持。 RUP和类似的产品--例如面向对象的软件过程(OOSP),以及OPEN Process都是理解性的软件工程工具--把开发中面向过程的方面(例如定义的阶段,技术和实践)和其他开发的组件(例如文档,模型,手册以及代码等等)整合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
效能工具是指对程序或任务进行提炼,或通过提供需要记忆的资料,来延伸用户的认知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工具。这些工具主要包括:任务自动执行、在线帮助、客户 化的模板和窗体、下拉列表、联机计算器、电子数据表等。而信息效能工具作为用户日常快捷作业工具,包括一些常用的计算机软件(字处理软件、制表软件等), 如微软公司的MicrosofWord,金山公司的WPS2000等。
我对课程的建议:作业要求比较繁琐,不能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作业的要求,因为每个学生的能力不同,因此我希望课程的作业需求能力是“活”的,也就是说每个学生作业不同。反应的能力也能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