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触发时,会将一个 Event 对象传递给事件处理程序,比如: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Text").addEventListener("keydown", function (event) { alert(event.keyCode); }, false);
事件类型
DOM 事件类型是分为 UIEvent、UIEvent:KeyEvent、UIEvent:MouseEvent,不同的事件有不同的属性和方法,但常用的来说我们都不会用错,比如我们不会在鼠标事件中去取键盘值(Ctrl、Alt、Shift 除外),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深究。
该对象的属性和方法有:
view 只读,对象,发生事件的 Window 对象。
type 只读,字符串。比如鼠标点击事件的类型:click。
eventPhase 只读,数字,事件流正经历的阶段。1-捕获,2-目标,3-冒泡。
target 只读,对象,派发事件的目标对象。比如鼠标是点击在哪个按钮上的。
currentTarget 只读,对象,当前正在调用监听器的对象,也就是当前 addEventListener 是绑定在哪个对象上的。
timeStamp 只读,数字,用毫秒表示事件发生时距计算机开机的时间。
cancelable 只读,布尔,处理事件的默认行为是否可以停止。主要针对一些系统事件,如果值为 true,则 event 的 preventDefault 方法可以使用,否则不可用。preventDefault() 阻止浏览器的默认行为,比如在文本框中打字触发 keydown,如果 keydown 事件处理程序中调用了 preventDefault(),所打的字就不会跑到文本框中去,注意,此时不要弹出 alert 对话框,否则可能不起作用。IE 中在事件处理程序中用 return false 实现类似功能。
bubbles 只读,布尔,事件是否开启冒泡功能。
stopImmediatePropagation()停止当前的事件流传播,并让当前对象(不仅parent了)的次优先级的所有监听都不执行。
stopPropagation() 停止当前的事件流传播,但不会停止当前正在处理的对象的其他监听事件的执行。IE 中用 event.cancelBubble = true 实现类似功能。
cancelBubble 布尔,是否取消冒泡,不建议使用,用 stopPropagation() 代替。
preventBubble() 阻止冒泡,不建议使用,用 stopPropagation() 代替。
preventCapture() 阻止捕获,不建议使用,用 stopPropagation() 代替。
detail 只读,数字,提供时间的额外信息,对于 click 事件、mousedown 事件和 mouseup 事件,这个字段代表点击的次数。
isChar 只读,布尔,按下的按键值是否是字符,比如按下 Ctrl 键时,就返回 false。不过您在 Firefox 中测试时,该值总是 false,Firefox 官方已经说明这是一个 bug。
altKey 只读,布尔,是否按下了 Alt 键。
ctrlKey 只读,布尔,是否按下了 Ctrl 键。
shiftKey 只读,布尔,是否按下了 Shift 键。
metaKey 只读,布尔,是否按下了 Meta 键。
下面一些属性很有意思,请仔细区别
charCode 只读,数字,字符(英文、数字、符号)的 Unicode 值。
- 只用于 keypress。
keyCode 只读,数字,键盘按键值。
- 用于 keypress 时:返回非字符按键值(除 Ctrl、Shift、Alt、Caps Lock、单行文本框中按向上键等);
- 用于 keydown、keyup 时:返回任意键值。
button 只读,数字,鼠标按键值。
- 用于 click 时:0-左键。
- 用于 mousedown、mouseup 时:0-左键,1-中间键(滚轮),2-右键。
which 只读,数字,键盘按键值或鼠标按键值。
- 用于 keypress 时:等同于 charCode + 回退键 + 回车键;
- 用于 keydown、keyup 时:返回任意键值;
- 用于 click 时:1-左键,与 button 的值略有区别。
- 用于 mousedown、mouseup 时:1-左键,2-中间键(滚轮),3-右键,与 button 的值略有区别。
可以看出,which 只有一点没有包括:那就是 keypress 时,不如 keyCode 那么全,但实际上,keypress 事件中用于非字符键的情况较少,所以一般还是用 which 代替全部。
注意:
事件分发时(时间执行过程中)添加的监听不会立即触发,可能会在下一个事件流(比如冒泡阶段)中触发。
如果添加多个相同的 eventListener,如下,三个参数完全相同,并且第二个参数不是匿名函数。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Box").addEventListener("click", Go, false);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Box").addEventListener("click", Go, false);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Box").addEventListener("click", Go, false);
会抛弃多余的,只保留一个,对应的 removeEventListener 也只用一次就可以了(removeEventListener 用法和 addEventListener 完全相同)。
但如果是第二个参数是匿名函数,比如:
document.getElementById("outDiv").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 { document.getElementById("info").innerHTML += "1";}, false);
document.getElementById("outDiv").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 { document.getElementById("info").innerHTML += "1";}, false);
document.getElementById("outDiv").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 { document.getElementById("info").innerHTML += "1";}, false);
则三个均有效,并且无法用 removeEventListener 除去。
关于this
事件处理程序中,this 变成了触发事件的控件,但我们仍推荐用 event.target 或 event.currentTarget。
早期浏览器中事件监听是怎么绑定的
在 DOM0 中,我们用 obj.onclick = FuncName,由于兼容性好,应用非常广泛,只是功能不如 addEventListener 强大。
内存问题
前面提到了许多使用匿名函数的地方,有时这是没办法的,但这会导致内存问题。
一旦事件绑定之后,该绑定代码作用域的变量就都保留下来,不会被 JavaScript 引擎回收,这可能会引起占用大量内存的问题,由于 removeEventListener 无法删除匿名函数的事件处理程序,只有在物件(比如按钮)去除之后,该内存才可能得到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