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三大特性:封装,继承和多态。其中,封装,继承都比较通俗易懂,唯有多态令我甚是头疼。经过仔细研究之后,终于搞懂了一点,特来做一个分享。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何为多态?多态的本质是:一个程序中同名的不同方法。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中,多态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来实现。
(1)、通过子类对父类方法的覆盖来实现多态。
(2)、通过一个类中方法的重载来实现多态。
(3)、通过将子类的对象作为父类的对象实现多态。
其中,前俩中方法比较容易理解,我们重点阐述第三种实现方法。
把不同的子类对象都当作父类来看,可以屏蔽不同子类对象之间的差异,写出通用的代码,做出通用的编程,以适应需求的不断变化。赋值之后,父对象就可以根据当前赋值给它的子对象的特性以不同的方式运作。也就是说,父亲的行为像儿子,而不是儿子的行为像父亲。(这句话是我理解第三种方法的关键,请仔细阅读理解)
对象的引用型变量是具有多态性的,因为一个引用型变量可以指向不同形式的对象,即:子类对象作为父类对象来使用。
举一个例子,在一个单位中,有职工employee,职工中又有少数是管理者manager,管理者中又有一部分是领导。若小明是管理者manager类的对象,他也可以被看做是employee的对象,即他也可以被看做是一个职工,他同时具备着职工的所有属性。
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testDuoTai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Employee emp1=new Employee("小明",23, 1000); //emp1是Employee的对象 System.out.println(emp1.getInfo()); Employee emp2=new Manager("小明",23, 1000,5000); //注意此处emp2是Manager类的对象 System.out.println(emp2.getInfo()); } } //定义一个父类 class Employee { String name; int age; float salary; Employee(){}; Employee(String name,int age,float sal) { this.name=name; this.age=age; this.salary=sal; } String getInfo() { return "职工姓名:"+name+"年龄:"+age+"工资:"+salary; } } //定义一个子类 class Manager extends Employee { float allowance; Manager(String name,int age,float sal,float aa) { this.name=name; this.age=age; this.salary=sal; allowance=aa; } }
输出结果如下:
职工姓名:小明年龄:23工资:1000.0 职工姓名:小明年龄:23工资:1000.0
此案例中,充分体现了多态性。即子类的对象可以作为父类的对象来使用。
再来看一道牛客网专项练习题:
下面代码的输出是什么?
public class Base { private String baseName = "base"; public Base() { callName(); } public void callName() { System. out. println(baseName); } static class Sub extends Base { private String baseName = "sub"; public void callName() { System. out. println (baseName)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ase b = new Sub(); } }
A null B sub C base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与内部类无关系,去掉内部类后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Base { private String baseName = "base"; public Base() { callName(); } public void callName() { System.out.println(baseNam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ase b = new Sub(); } } class Sub extends Base { private String baseName = "sub"; public void callName() { System.out.println(baseName); } }
执行 Base b = new Sub();时由于多态 b编译时表现为Base类特性,运行时表现为Sub类特性,Base b = new Sub();不管是哪
种状态都会调用Base构造器执行 callName()方法;执行方法时,由于多台表现为子类特性,所以会先在子类是否有 callName();
而此时子类尚未初始化(执行完父类构造器后才会开始执行子类),如果有就执行,没有再去父类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