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zoj 4196 [Noi2015]软件包管理器 (树链剖分+线段树)


    4196: [Noi2015]软件包管理器

    Time Limit: 10 Sec  Memory Limit: 512 MB
    Submit: 2852  Solved: 1668
    [Submit][Status][Discuss]

    Description

     Linux用户和OSX用户一定对软件包管理器不会陌生。通过软件包管理器,你可以通过一行命令安装某一个软件包,然后软件包管理器会帮助你从软件源下载软件包,同时自动解决所有的依赖(即下载安装这个软件包的安装所依赖的其它软件包),完成所有的配置。Debian/Ubuntu使用的apt-get,Fedora/CentOS使用的yum,以及OSX下可用的homebrew都是优秀的软件包管理器。

    你决定设计你自己的软件包管理器。不可避免地,你要解决软件包之间的依赖问题。如果软件包A依赖软件包B,那么安装软件包A以前,必须先安装软件包B。同时,如果想要卸载软件包B,则必须卸载软件包A。现在你已经获得了所有的软件包之间的依赖关系。而且,由于你之前的工作,除0号软件包以外,在你的管理器当中的软件包都会依赖一个且仅一个软件包,而0号软件包不依赖任何一个软件包。依赖关系不存在环(若有m(m≥2)个软件包A1,A2,A3,…,Am,其中A1依赖A2,A2依赖A3,A3依赖A4,……,Am−1依赖Am,而Am依赖A1,则称这m个软件包的依赖关系构成环),当然也不会有一个软件包依赖自己。
    现在你要为你的软件包管理器写一个依赖解决程序。根据反馈,用户希望在安装和卸载某个软件包时,快速地知道这个操作实际上会改变多少个软件包的安装状态(即安装操作会安装多少个未安装的软件包,或卸载操作会卸载多少个已安装的软件包),你的任务就是实现这个部分。注意,安装一个已安装的软件包,或卸载一个未安装的软件包,都不会改变任何软件包的安装状态,即在此情况下,改变安装状态的软件包数为0。
     

    Input

    输入文件的第1行包含1个正整数n,表示软件包的总数。软件包从0开始编号。

    随后一行包含n−1个整数,相邻整数之间用单个空格隔开,分别表示1,2,3,…,n−2,n−1号软件包依赖的软件包的编号。
    接下来一行包含1个正整数q,表示询问的总数。
    之后q行,每行1个询问。询问分为两种:
    installx:表示安装软件包x
    uninstallx:表示卸载软件包x
    你需要维护每个软件包的安装状态,一开始所有的软件包都处于未安装状态。对于每个操作,你需要输出这步操作会改变多少个软件包的安装状态,随后应用这个操作(即改变你维护的安装状态)。
     

    Output

    输出文件包括q行。

    输出文件的第i行输出1个整数,为第i步操作中改变安装状态的软件包数。
     

    Sample Input

    7
    0 0 0 1 1 5
    5
    install 5
    install 6
    uninstall 1
    install 4
    uninstall 0

    Sample Output

    3
    1
    3
    2
    3

    HINT

     一开始所有的软件包都处于未安装状态。


    安装 5 号软件包,需要安装 0,1,5 三个软件包。

    之后安装 6 号软件包,只需要安装 6 号软件包。此时安装了 0,1,5,6 四个软件包。

    卸载 1 号软件包需要卸载 1,5,6 三个软件包。此时只有 0 号软件包还处于安装状态。

    之后安装 4 号软件包,需要安装 1,4 两个软件包。此时 0,1,4 处在安装状态。

    最后,卸载 0 号软件包会卸载所有的软件包。

     

     

    n=100000

    q=100000
     
    题意:
    其实就是给你两个操作:
    1.。一条链权值全部变成1
    2.一个子树权值全部变成0
    问每次操作都有多少个点被改变了
     
    思路:
    比较裸的树链剖分+线段树,因为是修改后直接询问,我们可以直接把修改和询问操作合并,询问链的时候因为要在不同链上跳来跳去我们需要加个solve函数,子树的话因为树链剖分的特性一个子树在剖下来的区间中是连续的区间,我们直接区间询问就好了。
    忘了自己是开的双向边。。数组开1e5,RE了一发,自闭。
    实现代码: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ll long long
    #define lson l,m,rt<<1
    #define rson m+1,r,rt<<1|1
    #define mid int m = (l + r) >> 1
    const int mod = 201314;
    const int M = 2e5 + 10;  //建了双向边 *个2
    struct node{
        int to,next;
    }e[M];
    int cnt,cnt1,n;
    int son[M],siz[M],head[M],fa[M],top[M],dep[M],tid[M],mx[M],rk[M];
    int sum[M<<2],lazy[M<<2];
    void add(int u,int v){
        e[++cnt].to = v;e[cnt].next = head[u];head[u] = cnt;
    }
    
    void dfs1(int u,int faz,int deep){
        dep[u] = deep;
        fa[u] = faz;
        siz[u] = 1;
        for(int i = head[u];i;i = e[i].next){
            int v = e[i].to;
            if(v == faz) continue;
            dfs1(v,u,deep+1);
            siz[u] += siz[v];
            if(siz[v] > siz[son[u]]||son[u] == -1)
                son[u] = v;
        }
    }
    
    void dfs2(int u,int t){
        top[u] = t;
        mx[u] = cnt1;
        tid[u] = cnt1;
        rk[cnt1] = u;
        cnt1++;
        if(son[u] == -1) return ;
        dfs2(son[u],t),mx[u] = max(mx[u],mx[son[u]]);
        for(int i = head[u];i;i=e[i].next){
            int v = e[i].to;
            if(v != fa[u]&&v != son[u])
                dfs2(v,v),mx[u] = max(mx[u],mx[v]);
        }
    }
    
    void pushup(int rt){
        sum[rt] = sum[rt<<1] + sum[rt<<1|1];
    }
    
    void pushdown(int l,int r,int rt){
        if(lazy[rt]==0){
            sum[rt<<1] = sum[rt<<1|1] = 0;
            lazy[rt<<1] = lazy[rt<<1|1] = 0;
            lazy[rt] = -1;
        }
        else if(lazy[rt] == 1){
            mid;
            sum[rt<<1] = m-l+1  ;
            sum[rt<<1|1] = r-m;
            lazy[rt<<1] = lazy[rt<<1|1] = 1;
            lazy[rt] = -1;
        }
    }
    
    void build(int l,int r,int rt){
        lazy[rt] = -1;
        if(l == r){
            sum[rt] = 0;
            lazy[rt] = -1;
            return ;
        }
        mid;
        build(lson); build(rson);
    }
    
    int update(int L,int R,int c,int l,int r,int rt){
       if(L <= l&&R >= r){
           if(c==0){
               int cnt = sum[rt];
               sum[rt] = 0; lazy[rt] = 0;
               return cnt;
           }
           else{
                int cnt = r-l+1-sum[rt];
                sum[rt] = r-l+1;
                lazy[rt] = 1;
                return cnt;
           }
       }
       pushdown(l,r,rt);
       mid; int ret = 0;
       if(L <= m) ret += update(L,R,c,lson);
       if(R > m) ret += update(L,R,c,rson);
       pushup(rt);
       return ret;
    }
    
    int solve(int x,int y){
        int fx = top[x],fy = top[y];
        int ans = 0;
        while(fx != fy){
            if(dep[fx] < dep[fy]) swap(fx,fy),swap(x,y);
            ans += update(tid[fx],tid[x],1,1,n,1);
            x = fa[fx]; fx = top[x];
        }
        if(dep[x] > dep[y]) swap(x,y);
        ans += update(tid[x],tid[y],1,1,n,1);
        return ans;
    }
    
    char s[100];
    int main()
    {
        int x,m;
        cnt = 1,cnt1 = 1;
        scanf("%d",&n);
        memset(son,-1,sizeof(son));
        for(int i = 2;i <= n;i ++){
            scanf("%d",&x);
            add(x+1,i);add(i,x+1);
        }
        dfs1(1,0,1); dfs2(1,0);
        build(1,n,1);
        scanf("%d",&m);
        for(int i = 1;i <= m;i ++){
            scanf("%s",s);
            if(s[0] == 'i'){
                scanf("%d",&x);
                x++;
                printf("%d
    ",solve(x,1));
            }
            else{
                scanf("%d",&x);
                x++;
                printf("%d
    ",update(tid[x],mx[x],0,1,n,1));
            }
        }
        return 0;
    }
  • 相关阅读:
    Servlet接口实现类开发步骤
    Servlet概述
    Web服务器之HTTP协议与Tomcat服务器
    vant中van-picker选项插入图片
    排序算法-插入排序
    排序算法-快速排序
    排序算法-冒泡排序
    浅谈C#中Dictionary的实现。
    设计模式(23)-备忘录模式
    设计模式(22)-访问者模式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kls123/p/9892545.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