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CPU load


    最近经常收到告警,CPU load大于阈值告警。查看系统的CPU是12核,告警阈值设置的是8。对于CPU load一直有个模糊的概念,具体是什么意思还真搞不明白,趁这个机会好好搞搞究竟。

    1.查看CPU load

    查看CPU load的方法很多,我经常用个最简单的命令:uptime

    [linux@b28-34-98 ~]$ uptime
    16:09:32 up 530 days, 1 min, 1 user, load average: 2.71, 2.44, 1.99

    命令结果的后三位就是load的值了,分别代表1分钟、5分钟、15分钟的平均值。因为是平均值,15分钟更能代表系统的整体负载情况,如果1分钟的值很高,其他两个值很低,只能说明系统有瞬间的高负载。如果15分钟内,系统的平均负载都很大,表明问题持续存在,不是暂时现象。那么CPU load这个值多少算大呢,和CPU核数又有什么关系呢?

    2.CPU load含义

    CPU load是一段时间内CPU正在处理以及等待CPU处理的进程数之和的统计信息。

    2.1单核CPU

    当CPU完全空闲的时候,平均负荷为0(即load average的值为0);当CPU工作量饱和的时候,平均负荷为1;当有线程等待时,平均负荷为等待线程数+1,如果这个时候等待线程过多,等待时间就会长,需要考虑增加CPU 了。

    来个经典比喻:

     不妨把这个CPU想象成一座大桥,桥上只有一根车道,所有车辆都必须从这根车道上通过(很显然,这座桥只能单向通行),大桥的通行能力(一次10辆车),就是CPU的最大工作量;桥梁上的车辆,就是一个个等待CPU处理的进程(process)。

    1)系统负荷为0,意味着大桥上一辆车也没有。

    2)系统负荷为0.5,意味着大桥一半的路段有车。

    3)系统负荷为1.0,意味着大桥的所有路段都有车,也就是说大桥已经"满"了。但是必须注意的是,直到此时大桥还是能顺畅通行的。

    4)系统负荷为1.7,意味着车辆太多了,大桥已经被占满了(100%),后面等着上桥的车辆为桥面车辆的70%。

    以此类推,系统负荷2.0,意味着等待上桥的车辆与桥面的车辆一样多; 系统负荷3.0,意味着等待上桥的车辆是桥面车辆的2倍。 总之,当系统负荷大于1,后面的车辆就必须等待了;系统负荷越大,过桥就必须等得越久。 CPU的系统负荷,基本上等同于上面的类比。为了服务器顺畅运行,系统负荷最好不要超过1.0,这样就没有进程需要等待了,所有进程都能第一时间得到处理。 很显然,1.0是一个关键值,超过这个值,系统就不在最佳状态了,就需要动手干预了。

    2.2多核CPU

    当CPU核数是4时,系统的处理能力是单核CPU的4倍,这时候CPU工作量饱和时,平均负荷为4,即每个CPU正在处理一个负荷。

    类比到这个小车过桥的比喻中,4核CPU相当于4车道大桥。

    1)系统负荷为0,意味着大桥上一辆车也没有。

    2)系统负荷为1.0,意味着大桥只有一条车道占满,其他车道空闲着,其实也不一定所有车辆挤一条车道上,可以平均分配到不同车道,每条车道负载0.25。

    3)系统负荷为4,意味着大桥的4条路段都有车,也就是说大桥已经"满"了。但是必须注意的是,直到此时大桥还是能顺畅通行的。

    4)系统负荷大于4,意味着车辆太多了,大桥已经被占满了(100%),后面已经有等着上桥的车辆了。

    3.CPU load多大合适

    这个仁者见仁,有人觉得CPU负载小于等于"内核数乘以0.5-0.7"算是一种理想状态。 比如4核CPU的服务器,理想负载是小于等于2,最好不要超过2.8,否则性能多少会受影响。个人感觉这个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监控中设置成CPU核数即可,当然如果长时间观察到CPU load饱满运行,就需要多加注意了。

  • 相关阅读:
    Handling Configuration Changes with Fragments
    Android基础——Fragment与Activity交互
    Android基础——Fragment与Activity交互
    Activity和Fragment生命周期对比
    Activity和Fragment生命周期对比
    移动端与PHP服务端接口通信流程设计(基础版)
    移动端与PHP服务端接口通信流程设计(基础版)
    ROW/COW 快照技术原理解析
    ROW/COW 快照技术原理解析
    OpenStack 实现技术分解 (5) 应用开发 — 使用 OpenStackClients 进行二次开发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kenchell/p/12907337.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