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基础学习iOS开发】【02-C语言】08-基本运算


    一、算术运算符

    算术运算符很地简单。就是小学数学里面的一些加减乘除操作。只是呢。还是有一些语法细节须要注意的。

    1.加法运算符 + 

    1 int a = 10;
    2 
    3 int b = a + 5;

    在第3行利用加法运算符 + 进行了加法运算。再将和赋值给了变量b,终于变量b的值是15

     

    2.减法运算符 或 负值运算符 - 

    1 int b = 10 - 5;
    2 
    3 int a = -10;

    1> 在第1行利用减法运算符 - 进行了减法运算,再将差赋值给了变量b,终于变量b的值是5

    2> 在第3行中,这个 - 并非什么减法运算符,而算是一个负值运算符,-10代表的是负十

     

    3.乘法运算符 * 

    1 int b = 10 * 5;

    注意:乘法运算符并非x或者X,而是星号*。

    变量b终于的值是50。

     

    4.除法运算符 / 

    1 double a = 10.0 / 4;
    2 double b = 10 / 4;
    3  
    4 printf("a=%f, b=%f 
    ", a, b);

    注意:除法运算符并非÷。而是一个正斜杠 /

    1> 第1行中的10.0是浮点型。4是整型,因此会将4自己主动类型提升为浮点型后再进行运算,最后变量b的值是2.5

    2> 第2行中的10和4都是整型,计算机中的运算有个原则:同样数据类型的值才干进行运算,并且运算结果依旧是同一种数据类型

    因此。整数除于整数。求出来的结果依旧是整数,会损失小数部分。最后变量b的值是2。

    查看输出结果:

    3> 假设想让 整数除于整数 不损失精度的话,能够将某个整数强制转换为浮点型数据

    复制代码
    1 double a = (double)10 / 4;
    2 
    3 double b = 10 / (double)4;
    4 
    5 double c = (double)10 / (double)4;
    6 
    7 double d = (double) (10 / 4);
    复制代码
    • 10和4之间仅仅要有1个强转为浮点型数据就可以,另外1个整数会自己主动类型提升为浮点型数据。因此。变量a、b、c的值都是2.5。
    • 变量d的情况就不一样了,第7行代码的意思是先计算(10/4)的值,再将(10/4)的值强转为浮点型数据。(10/4)的值是2,将2强转为浮点型数据,那不也就是2么?所以,变量d的值是2

     

    5.模运算符 或称 取余运算符 % 

    注意:这个%并非除号÷,它是一个取余运算符,或者叫做模运算符。

    取余的意思是,取得两个整数相除之后的余数。

    比方,5除于2的余数是1,5除于3的余数是2。

    因此使用这个%有个原则:%两側必须都为整数

    以下的写法是错误的:

    1 int a = 5.0 % 2;

    编译器会直接报错,由于5.0并不是整数。

    1> 正数取余

    1 int a = 5 % 2;
    2 int b = 2 % 5;

    简单计算可得:变量a的值为1。变量b的值为2

     2> 负数取余

    1 int a = -5 % 2;
    2 int b = 5 % -2;
    3 int c = -5 % -2; 

    利用%求出来的余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由%左边的被除数决定,被除数是正数。余数就是正数。反之则反。因此变量a、b、c的值各自是-1、1、-1

     

    6.运算顺序

    1> 算术表达式

    用算术运算符将数据连接起来的式子,称为“算术表达式”。

    比方a + b、10 * 5等。假设表达式比較复杂的话,那么就要注意一下它的运算顺序。

    表达式的运算顺序是依照运算符的结合方向优先级进行的。

    2> 结合方向

    算术运算符的结合方向是从左到右。比如表达式2+3+4,先计算2+3。

    3> 优先级

    优先级越高,就越先进行运算,当优先级同样时,參照结合方向。以下是算术运算符的优先级排序:

    负值运算符(-) > 乘(*)、除(/)、模(%)运算符 > 加(+)、减(-)运算符

    比如表达式4+5*8/-2的计算顺序为:-、*、/、+,最后的结果是-16

    4> 小括号

    假设须要先计算优先级低的能够使用小括号()括住,小括号的优先级是最高的

    • 比如4+5*8-2默认的计算顺序是:*、+、-
    • 假设想先运行加法运算。就能够这样写:(4+5)*8-2。最后的结果都是不一样的

     

    二、赋值运算符

    赋值运算符又分两种:简单赋值运算符 和 复合赋值运算符。

    1.简单赋值运算符 =

    1> 简单使用方法

    事实上这个等号 = 从讲变量開始就见过它了,它的作用是将右边的值赋值给左边。

    1 int a = 10 + 5;

    赋值运算符的结合方向是:从右到左,并且优先级比算术运算符低。因此先进行等号=右边的加法运算,运算完成后再将结果赋值给等号右边的变量。

    最后变量a的值是15。

     

    2> 连续赋值

    1 int a, b;
    2 
    3 a = b = 10;
    • 在第1行分别定义了int类型的变量a、b
    • 第3行代码的意思:将10赋值给变量b,再把变量b的值赋值给a。

      所以最后变量a、b的值都是10

     

    3> 使用注意

    等号=左边仅仅能是变量,不能是常量。常量都是不可变的,怎么能够再次赋值呢?以下的写法是错误的:

    1 10 = 10 + 5;

     

    2.复合赋值运算符

    • +=  加赋值运算符。如a += 3+2。等价于 a = a +(3+2)
    • -=  减赋值运算符。

      如a -= 3+2,等价于 a = a -(3+2)

    • *=  乘赋值运算符。如a *= 3+2,等价于 a = a *(3+2)
    • /=  除赋值运算符。

      如a /= 3+2,等价于 a = a /(3+2)

    • %=  取余赋值运算符。如a %= 3+2。等价于 a = a %(3+2)

     

    三、自增运算符和自减运算符

    1.简单介绍

    • ++  自增运算符。如a++,++a,都等价于a = a+1
    • --  自减运算符。

      如a--。--a,都等价于a = a-1

    注意:你写个5++是错误的。由于5是常量。

     

    2.++a和a++的差别

    1> 单独使用++a和a++时,它们是没差别的

    1 int a = 10;
    2 a++;
    1 int a = 10;
    2 ++a;

    上面两段代码的效果都是让a的值+1,最后a的值都为11

     

    2> 以下这样的情况,++a和a++就有差别了

    1 int a = 10;
    2 
    3 int b = ++a;
    1 int a = 10;
    2 
    3 int b = a++;

     上面两段代码的运行结果是有差别的。

    • 第1段代码:++a的意思是先对a运行+1操作,再将a的值赋值给b。因此最后a、b的值都是11
    • 第2段代码:a++的意思是先将a的值拷贝出来一份,然后对a运行+1操作,于是a变成了11。可是拷贝出来的值还是10,a++运算完成后,再将拷贝出来的值10赋值给了b,所以最后变量b的值是10。变量a的值是11

    --a和a--的差别也是一样的。

     

    3> 再来看一个比較刁钻的样例

    1 int a = 10;
    2 
    3 a = a++;

    非常多人一眼看上去,认为最后a的值应该是11,事实上最后a的值是10。

    前面已经说过a++的作用了。这里也是一样的。先将a的值拷贝出来一份。然后对a运行+1操作,于是a变成了11,可是拷贝出来的值还是10。a++运算完成后,再将拷贝出来的值10赋值给了a,所以最后变量a的值是10

     

    四、sizeof

    * sizeof能够用来计算一个变量或者一个常量、一种数据类型所占的内存字节数。

    int size = sizeof(10);
    printf("10所占的字节数:%d", size);

    输出结果:,10是int类型的数据,在64bit编译器环境下。int类型须要占用4个字节

    * sizeof一共同拥有3种形式

    • sizeof( 变量常量 )
    sizeof(10);
    
    char c = 'a';
    sizeof(c);
    • sizeof  变量常量
    sizeof 10;
    
    char c = 'a';
    sizeof c;
    • sizeof( 数据类型 )
    sizeof(float);

    注意,不能够写成sizeof float;

     

    五、逗号运算符

    * 逗号运算符主要用于连接表达式,比如:

    1 int a = 9;
    2 int b = 10;
    3 
    4 a = a+1 , b = 3*4;

    * 用逗号运算符连接起来的表达式称为逗号表达式,它的一般形式为:

    表达式1, 表达式2, … …, 表达式n

    逗号表达式的运算过程是:从左到右的顺序。先计算表达式1。接着计算表达式2,...,最后计算表达式n

    * 逗号运算符也是一种运算符,因此它也有运算结果。

    整个逗号表达式的值是最后一个表达式的值

    复制代码
    1 int a = 2;
    2 int b = 0;
    3 int c;
    4 
    5 c = (++a, a *= 2, b = a * 5);
    6 
    7 printf("c = %d", c);
    复制代码

     ++a的结果为3。a *= 2的结果为6,b = a * 5的结果为30。因此,输出结果为:

    这里要注意的是,右边的表达式是实用括号()包住的,假设不用括号包住,也就是:

    1 c = ++a, a *= 2, b = a * 5;
    2 printf("c = %d", c);

    输出结果将为:。由于c = ++a也属于逗号表达式的一部分。跟后面的a *= 2以及b = a * 5是相互独立的

     

    六、关系运算符

    1.“真”与“假”

    1> 默认情况下。我们在程序中写的每一句正确代码都会被运行。

    但非常多时候,我们想在某个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才运行某一段代码。

    比方微信的这个界面:

    假设用户点击了注冊button。我们就运行“跳转到注冊界面”的代码;假设用户点击了登录button,我们就运行“跳转到登录界面”的代码。假设用户没做出不论什么操作,就不运行前面所说的两段代码。像这样的情况的话能够使用条件语句来完毕,可是我们临时不学习条件语句,先来看一些更基础的知识:怎样推断一个条件成不成立。假设这个都不会推断,还运行什么代码。

    2> 在C语言中,条件成立称为“真”,条件不成立称为“假”。因此。推断条件是否成立。就是推断条件的“真假”。那怎么推断真假呢?C语言规定,不论什么非0值都为“真”,仅仅有0才为“假。也就是说。108、-18、4.5、-10.5等都是“真”,0则是“假”。

     

    2.关系运算符的简单使用

    C语言中还提供了一些关系运算符。能够用来比較两个数值的大小。

    • <   小于。

      比方a<5

    • <=  小于等于。

      比方a<=5

    • >   大于。比方a>5
    • >=  大于等于。比方a>=5
    • ==  等于。

      比方a==5

    • !=  不等于。比方a!=5

    关系运算符的运算结果仅仅有2种:假设条件成立。结果就为1。也就是“真”;假设条件不成立。结果就为0。也就是“假”。

    1 int a1 = 5 > 4; // 1
    2 
    3 int a2 = 5 < 4; // 0

     

    3.关系运算符的使用注意

    1> 关系运算符中==、!=的优先级相等。<、<=、>、>=的优先级相等。且前者的优先级低于后者

    比如2==3>1 :先算3>1。条件成立,结果为1。再计算2==1,条件不成立,结果为0。因此2==3>1的结果为0。

    2> 关系运算符的结合方向为“从左往右

    比如4>3>2 :先算4>3,条件成立,结果为1。再与2比較,即1>2。条件不成立。结果为0。因此4>3>2的结果为0。

    3> 关系运算符的优先级小于算术运算符

    比如3+4>8-2 :先计算3+4。结果为7。再计算8-2,结果为6。最后计算7>6,条件成立。结果为1。因此3+4>8-2的结果为1。

     

    七、逻辑运算符

     有时候,我们须要在多个条件同一时候成立的时候才干运行某段代码,比方:用户仅仅有同一时候输入了QQ和password,才干运行登录代码,假设仅仅输入了QQ或者仅仅输入了password。就不能运行登录代码。

    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要借助于C语言提供的逻辑运算符。

    C语言提供了3个逻辑运算符:&&(逻辑与)、||(逻辑或)、!(逻辑非)。注意:这些都是英文字符,不要写成中文字符。

    跟关系运算符一样,逻辑运算的结果仅仅有2个:“真”为1,“假”为0

    1.&& 逻辑与

    1> 使用格式

    条件A && 条件B

    2> 运算结果

    仅仅有当条件A和条件B都成立时,结果才为1,也就是“真”;其余情况的结果都为0,也就是“假”。

    因此,条件A或条件B仅仅要有一个不成立,结果都为0,也就是“假”

    3> 运算过程

    • 总是先推断条件A是否成立
    • 假设条件A成立,接着再推断条件B是否成立:假设条件B成立。“条件A && 条件B”的结果就为1,即“真”。假设条件B不成立,结果就为0,即“假”
    • 假设条件A不成立,就不会再去推断条件B是否成立:由于条件A已经不成立了,无论条件B怎样。“条件A && 条件B”的结果肯定是0。也就是“假”

    4> 举例

    逻辑与的结合方向是“自左至右”。

    比方表达式 (a>3) && (a<5)

    • 若a的值是4:先推断a>3,成立。再推断a<5,也成立。因此结果为1
    • 若a的值是2:先推断a>3。不成立,停止推断。因此结果为0
    • 因此,假设a的值在(3, 5)这个范围内,结果就为1;否则。结果就为0

    5> 注意

    • 若想推断a的值是否在(3, 5)范围内,千万不能写成3<a<5,由于关系运算符的结合方向为“从左往右”。

      比方a为2。它会先算3<a,也就是3<2,条件不成立,结果为0。

      再与5比較。即0<5,条件成立,结果为1。因此3<a<5的结果为1,条件成立,也就是说当a的值为2时,a的值是在(3, 5)范围内的。这明显是不正确的。正确的推断方法是:(a>3) && (a<5)

    • C语言规定:不论什么非0值都为“真”。仅仅有0才为“假。因此逻辑与也适用于数值。比方 5 && 4的结果是1,为“真”;-6 && 0的结果是0,为“假”

     

    2.||  逻辑或

    1> 使用格式

    条件A || 条件B

    2> 运算结果

    当条件A条件B仅仅要有一个成立时(也包含条件A和条件B都成立)。结果就为1。也就是“真”。仅仅有当条件A和条件B都不成立时,结果才为0,也就是“假”。

    3> 运算过程

    • 总是先推断条件A是否成立
    • 假设条件A成立,就不会再去推断条件B是否成立:由于条件A已经成立了。无论条件B怎样。“条件A || 条件B”的结果肯定是1,也就是“真”
    • 假设条件A不成立。接着再推断条件B是否成立:假设条件B成立。“条件A || 条件B”的结果就为1,即“真”。假设条件B不成立,结果就为0,即“假”

    4> 举例

    逻辑或的结合方向是“自左至右”。比方表达式 (a<3) || (a>5)

    • 若a的值是4:先推断a<3。不成立。再推断a>5,也不成立。因此结果为0
    • 若a的值是2:先推断a<3。成立,停止推断。因此结果为1
    • 因此。假设a的值在(-∞, 3)或者(5, +∞)范围内。结果就为1;否则。结果就为0

     

    5> 注意

     C语言规定:不论什么非0值都为“真”,仅仅有0才为“假。因此逻辑或也适用于数值。比方 5 || 4的结果是1,为“真”;-6 || 0的结果是1。为“真”;0 || 0的结果是0,为“假”

     

    3.!   逻辑非

    1> 使用格式

    ! 条件A

    2> 运算结果

    事实上就是对条件A进行取反:若条件A成立,结果就为0,即“假”。若条件A不成立,结果就为1,即“真”。

    也就是说:真的变假,假的变真。

    3> 举例

    逻辑非的结合方向是“自右至左”。

    比方表达式 ! (a>5)

    • 若a的值是6:先推断a>5,成立,再取反之后的结果为0
    • 若a的值是2:先推断a>3。不成立,再取反之后的结果为1
    • 因此。假设a的值大于5,结果就为0;否则,结果就为1

    4> 注意

    • 能够多次连续使用逻辑非运算符:!(4>2)结果为0,是“假”,!!(4>2)结果为1,是“真”,!!!(4>2)结果为0,是“假”
    • C语言规定:不论什么非0值都为“真”,仅仅有0才为“假。因此。对非0值进行逻辑非!运算的结果都是0。对0值进行逻辑非!运算的结果为1。!5、!6.7、!-9的结果都为0,!0的结果为1

     

    4.优先级

    逻辑运算符的优先级顺序为: 小括号() > 负号 - > ! > 算术运算符 > 关系运算符 > && > ||

    • 表达式!(3>5) || (2<4) && (6<1) :先计算 !(3>5)、(2<4)、(6<1),结果为1,式子变为1 || 1 && 0,再计算1 && 0,式子变为1 || 0,最后的结果为1
    • 表达式3+2<5||6>3 等价于 ((3+2) < 5) || (6>3),结果为1
    • 表达式4>3 && !-5>2 等价于 (4>3) &&  ((!(-5)) > 2) ,结果为0

     

    八、三目运算符

    1.N目运算符

    • 像逻辑非(!)、负号(-)这样的仅仅连接一个数据的符号,称为“单目运算符”。比方!5、-5。
    • 像算术运算符、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这样的连接二个数据的负号,称为“双目运算符”。比方6+7、8*5、5>6、4 && 0、
    • 以此类推,连接3个数据的运算符,应该称为“三目运算符”

     

    2.三目运算符

    C语言提供了唯一一个三目运算符:条件运算符。

    1> 使用格式

    表达式A ? 表达式B : 表达式C

    2> 运算结果

    假设表达式A成立,也就是为“真”,条件运算符的结果就是表达式B的值,否则,就为表达式C的值

    3> 结合方向和优先级

    • 优先级顺序为:算术运算符 > 关系运算符 > 条件运算符 > 赋值运算符
    • 条件运算符的结合方向是“从右至左
    1 int a = 3>4 ? 4+5 : 5>4 ? 5+6 : 6>7+1;

    上面的代码等价于

    1 int a = (3>4) ? (4+5) : ( (5>4) ? (5+6) : (6>(7+1)) );

    简化一下就是

    1 int a = 0 ? 9 : ( 1 ? 11 : 0 );

    继续简化为

    1 int a = 0 ? 9 : 11;

    所以a的值是11

     

    九、位运算符

    所谓位运算就是对每个二进制位进行运算。C语言一共提供了6种位运算符。仅仅能对整数进行操作。各自是:&按位与、|按位或、^按位异或、<<左移、>>右移、~取反。

    1.& 按位与

    1> 使用形式:整数a & 整数b

    2> 功能:整数a和b各相应的二进位相与。仅仅有相应的两个二进位均为1时。结果位才为1,否则为0。參与运算的数以补码方式出现。

    3> 举例:比方9&5,事实上就是1001&101=1,因此9&5=1

    4> 规律:

    • 同样整数相&的结果是整数本身。比方5&5=5
    • 多个整数相&的结果跟顺序无关。比方5&6&7=5&7&6

     

    2.| 按位或

    1> 使用形式:整数a | 整数b

    2> 功能:整数a和b各相应的二进位相或。仅仅要相应的二个二进位有一个为1时,结果位就为1,否则为0。參与运算的数以补码方式出现。

    3> 举例:比方9|5,事实上就是1001|101=1101。因此9|5=13

    4> 规律:

    • 同样整数相|的结果是整数本身。

      比方5|5=5

    • 多个整数相|的结果跟顺序无关。比方5|6|7=5|7|6

     

    3.^ 按位异或

    1> 使用形式:整数a ^ 整数b

    2> 功能:整数a和b各相应的二进位相异或。

    当相应的二进位相异(不同样)时,结果为1,否则为0。

    參与运算的数以补码方式出现。

    3> 举例:比方9^5,事实上就是1001^101=1100,因此9^5=12

    4> 规律:

    • 二进制中。与1相^就会取反。与0相^保持原位
    • 同样整数相^的结果是0。比方5^5=0
    • 多个整数相^的结果跟顺序无关。比方5^6^7=5^7^6
    • 因此得出结论:a^b^a = b

     

    4.~ 取反

    1> ~为单目运算符,具有右结合性,使用形式:~整数a

    2> 功能:对整数a的各二进位进行取反(0变1,1变0)

    3> 举例:比方~9,事实上就是~(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1001)=(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0110),因此~9=-10

     

    5.<< 左移

    1> <<是双目运算符。使用形式:整数a<<正数n

    2> 功能:把整数a的各二进位所有左移n位,高位丢弃,低位补0。左移n位事实上就是乘以2的n次方。

    3> 举例:3<<4,3本来是0000 0011,左移4位后变成了0011 0000。因此3<<4 = 48 = 3 * 24

    4> 须要注意的是:因为左移是丢弃最高位,0补最低位,所以符号位也会被丢弃,左移出来的结果值可能会改变正负性

     

    6.>> 右移

    1> >>是双目运算符,使用形式:整数a>>正数n

    2> 功能:把整数a的各二进位所有右移n位,保持符号位不变

    右移n位事实上就是除以2的n次方。

    3> 举例:32>>3,32本来是0010 0000,右移3位后变成了0000 0100,因此32>>3 = 4 = 32 / 23

  • 相关阅读:
    ResNet——Deep Residual Learning for Image Recognition
    Inception——Going deeper with convolutions
    VGG——Very deep convolutional networks for large-scale image recognition
    ReLU——Deep Sparse Rectifier Neural Networks
    Oracle、SqlServer——基础知识——oracle 与 SqlServer 的区别(未完工)
    Oracle——判断对象是否存在(未完工)
    javascript——屏蔽右键快捷菜单
    SqlServer——判断对象是否存在
    javascript——事件处理模型(DOM 和 IE)
    ASP.NET——配置文件——连接字符串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jzssuanfa/p/7355894.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