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cnblogs.com/hellcat/p/9084894.html
一、符号式编程
1、命令式编程和符号式编程
命令式:
1
2
3
4
5
6
7
8
9
10
|
def add(a, b): return a + b def fancy_func(a, b, c, d): e = add(a, b) f = add(c, d) g = add(e, f) return g fancy_func( 1 , 2 , 3 , 4 ) |
符号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def add_str(): return ''' def add(a, b): return a + b ''' def fancy_func_str(): return ''' def fancy_func(a, b, c, d): e = add(a, b) f = add(c, d) g = add(e, f) return g ''' def evoke_str(): return add_str() + fancy_func_str() + ''' print(fancy_func(1, 2, 3, 4)) ''' prog = evoke_str() print (prog) y = compile (prog, ' ', ' exec ') exec (y) |
以上定义的三个函数都只是返回计算流程。最后,我们编译完整的计算流程并运行。
由于在编译时系统能够完整地看到整个程序,因此有更多空间优化计算。例如,编译的时候可以将程序改写成print((1 + 2) + (3 + 4))
,甚至直接改写成print(10)
。这样不仅减少了函数调用,还节省了内存。
2.MXNet的符号式编程
Sequential类 -> HybridSequential类
Block类 -> HybridBlock类
使用上面两个基于Hybrid的类构建的网络实例会具有.hybridize()方法,进行.hybridize()声明之后网络的第一次运行会生成编译好的C++代码,之后再运行网络实例不会运行python代码,而回转向C++代码,也就是"静态图",同样的,MXNet的静态结构决定了其对python的动态控制流程不支持(同TensorFlow),但是效率大大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def get_net(): net = nn.HybridSequential() net.add( nn.Dense( 256 , activation = "relu" ), nn.Dense( 128 , activation = "relu" ), nn.Dense( 2 ) ) net.initialize() return net x = nd.random.normal(shape = ( 1 , 512 )) net = get_net() net(x) |
我们可以通过调用hybridize
函数来编译和优化HybridSequential实例中串联的层的计算。模型的计算结果不变。
In [5]:
net.hybridize()
net(x)
Out[5]:
[[ 0.08827581 0.00505182]]
<NDArray 1x2 @cpu(0)>
需要注意的是,只有继承HybridBlock的层才会被优化。例如,HybridSequential类和Gluon提供的Dense类都是HybridBlock的子类,它们都会被优化计算。如果一个层只是继承自Block而不是HybridBlock类,那么它将不会被优化。我们接下会讨论如何使用HybridBlock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class HybridNet(nn.HybridBlock): def __init__( self , * * kwargs): super (HybridNet, self ).__init__( * * kwargs) self .hidden = nn.Dense( 10 ) self .output = nn.Dense( 2 ) def hybrid_forward( self , F, x): print ( 'F: ' , F) print ( 'x: ' , x) x = F.relu( self .hidden(x)) print ( 'hidden: ' , x) return self .output(x) |
在继承HybridBlock类时,我们需要在hybrid_forward
函数中添加额外的输入F
。我们知道,MXNet既有基于命令式编程的NDArray类,又有基于符号式编程的Symbol类。由于这两个类的函数基本一致,MXNet会根据输入来决定F
使用NDArray或Symbol。
In [12]:
net.hybridize() net(x)F: <module 'mxnet.symbol' from '/var/lib/jenkins/miniconda3/envs/gluon_zh_docs/lib/python3.6/site-packages/mxnet/symbol/__init__.py'> x: <Symbol data> hidden: <Symbol hybridnet0_relu0> Out[12]: [[ 0.00370749 0.00134991]] <NDArray 1x2 @cpu(0)>
可以看到,F
变成了Symbol。而且,虽然输入数据还是NDArray,但hybrid_forward
函数里,相同输入和中间输出全部变成了Symbol。
再运行一次看看。
In [13]:
net(x)
Out[13]:
[[ 0.00370749 0.00134991]]
<NDArray 1x2 @cpu(0)>
可以看到hybrid_forward
函数里定义的三行打印语句都没有打印任何东西。这是因为上一次在调用hybridize
函数后运行net(x)
的时候,符号式程序已经得到。之后再运行net(x)
的时候MXNet将不再访问Python代码,而是直接在C++后端执行符号式程序。这也是调用hybridize
后模型计算性能会提升的一个原因。但它可能的问题是我们损失了写程序的灵活性。在上面这个例子中,如果我们希望使用那三行打印语句调试代码,执行符号式程序时会跳过它们无法打印。
此外,对于少数Symbol不支持的函数,例如asnumpy
,我们是无法在hybrid_forward
函数中使用并在调用hybridize
函数后进行模型计算的(mxnet.sym类即为Symbol类,支持大部分Ndarray操作)。
二、惰性计算
可以使用不同的前端语言编写MXNet程序,像Python、R、Scala和C++。无论使用何种前端编程语言,MXNet程序的执行主要都发生在C++实现的后端。换句话说,用户写好的前端MXNet程序会传给后端执行计算。后端有自己的线程来不断收集任务,构造、优化并执行计算图。后端优化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包括本章将介绍的惰性计算。
假设我们在前端调用以下四条语句。MXNet后端的线程会分析它们的依赖关系并构建出如下图所示的计算图。
In [3]:
a = nd.ones((1, 2))
b = nd.ones((1, 2))
c = a * b + 2
c
Out[3]:
[[ 3. 3.]]
<NDArray 1x2 @cpu(0)>
在惰性计算中,前端执行前三条语句的时候,仅仅是把任务放进后端的队列里就返回了。当最后一条语句需要打印计算结果时,前端会等待后端线程把c
的结果计算完。此设计的一个好处是,这里的Python前端线程不需要做实际计算。因此,无论Python的性能如何,它对整个程序性能的影响会很小。只要C++后端足够高效,那么不管前端语言性能如何,MXNet都可以提供一致的高性能。
用同步函数实际计算出结果
print()
nd数组.wait_to_read()
nd.waitall()
由于asnumpy
、asscalar(Python内置、numpy等数据结构并不支持惰性计算)
和print
函数会触发让前端等待后端计算结果的行为,我们通常把这类函数称作同步函数。
三、自动并行
在“惰性计算”里我们提到MXNet后端会自动构建计算图。通过计算图,系统可以知道所有计算的依赖关系,并可以选择将没有依赖关系的多个任务并行执行来获得性能的提升。以“惰性计算”一节中的计算图为例。其中a=nd.ones((1,2))
和b=nd.ones((1,2))
这两步计算之间并没有依赖关系。因此,系统可以选择并行执行它们。
通常一个运算符会用掉一个CPU/GPU上所有计算资源。例如,dot
操作符会用到所有CPU(即使是有多个CPU)或单个GPU上所有线程。因此在单CPU/GPU上并行运行多个运算符可能效果并不明显。
MXNet通过自动并行计算提升计算性能,主要经由CPU和GPU的并行以及计算和通讯的并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