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文件系统的创建与挂载方法
1 Linux文件系统的创建
Linux 操作系统在安装服务器时,安装程序已经创建了自己的文件系统,但是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
由于用户和软件系统的增加使得磁盘空间越来越紧张,此时就需要网络管理员对原有的文件系统进行扩展。
文件系统的扩展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利用目前系统上未使用的磁盘空间扩展文件系统。但这种情况很少,因为一般情况下购买服务器时服务商安装Linux操作系统时会把磁盘的所有空间都利用上;
另一种是购买新的磁盘安装在服务器上,来扩展文件系统空间,此种方法最常见,比如:新安装在服务器上的磁盘是第二块SCSI磁盘,安装后启动系统后并不能马上使用,甚至不能见到它,
需要经过以下操作步骤创建文件系统后才能正常使用:
第一步,以root帐户登录并启动“超级终端”,在系统提示符“#”后,使用fdisk–l命令查看本地磁盘的分区情况,确定新磁盘在系统中的存在(即:/dev/sdb),如果不存在检查硬盘安装得是否正确。
第二步,使用fdisk命令在新磁盘(/dev/sdb)上创建新的文件系统分区(具体命令为: #fdisk /dev/sdb)。在fdisk命令菜单中,选择n选项建立新的文件系统分区,可以创建一个也可以创建多个,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而定,这里假设仅创建一个新的文件系统分区(即:/dev/sdb1),建立好后选择w选项保存分区状态。(fdisk磁盘分区工具的使用方法,请查阅相关书籍)。
第三步,格式化新创建的文件系统分区/dev/sdb1。命令为:#mkfs–t ext3 /dev/sdb1
在此步骤中应该说明的是:-t参数用于指定文件系统格式,常用的文件系统格式有:ext2(第二扩展文件系统,2001年之前RedHat版本使用);ext3(第二扩展文件系统,当前默认的格式);vfat(相当于Windows fat32格式);如果想把它格式化为Linux系统的交换空间(swap),可以键入命令:#mkswap /dev/sdb1,这里我们不需要。至此,新文件系统的创建工作就完成了。
2 新创建文件系统的挂载
新创建的文件系统在挂在到原有文件系统之前是不能使用的,这一点和Windows类操作系统不同,因为Linux文件系统只有一个根目录“/”,其他文件系统必须挂在根文件系统中的某个目录下才能使用,这个目录就是挂载点,也称挂载目录。其挂载步骤如下:
第一步,为这个新创建的文件系统(/dev/sdb1)创建挂载点目录,一般是在根文件系统的mnt目录(即:/mnt)下建立挂载目录,也可以在其他位置建立挂载目录,这里我们在根目录下建立新的挂载目录(如:/extdsk),使用命令 # mkdir /extdsk (目录名称可自定)。
第二步,确定挂载目录后,需要为新文件系统/dev/sdb1增加磁盘标志,这个标志很重要,当需要自动挂载此文件系统时,默认的/etc/fstab文件会使用磁盘标志,而分区命令fdisk以及格式化命令mkfs都不增加此标志,这个标志应该是挂载目录的完整路径名,此处应该用命令#e2label /dev/sdb1 /extdsk 完成此操作,命令中的/extdsk就是磁盘标志名称。
第三步,使用mount命令这个新文件系统/dev/sdb1挂载到挂载目录/extdsk,命令格式为:#mount–t ext3 /dev/sdb1 /extdsk
在此步骤中应该说明:如果在/etc/filesystems文件中包含了ext3文件系统格式,命令中的“-t ext3”参数可以省略不写,命令会自动找出与/dev/sdb1分区相应的格式。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来经过此步骤操作后,就可以用df或du命令查看新文件系统/dev/sdb1的相关信息,并且可以通过进入挂载目录/extdsk使用新创建的文件系统了。但是,此时如果重新启动Linux系统的话,还需要在“终端窗口”中键入上面的mount命令重新挂载文件系统,要使Linux启动时自动加载新创建的文件系统,还必须下面的第四步操作。
第四步,将这个新创建文件系统/dev/sdb1加入到/etc/fstab文件中,设置成开机自动加载,可以免去每次重启系统都手动加载该文件系统的麻烦。可以使用“vi /etc/fstab”命令在文件中加入如下一行记录,然后存盘退出vi编辑器即可:
/dev/sdb1 /extdsk ext3 defaults 1 2
e2label使用小结
e2label可以获取一个设备分区的卷标。比如获取/dev/sda1的卷标:
e2label /dev/sda1
e2label也可以设置一个设备的分区的卷标。比如将/dev/sda1的卷标设置为/dira1
e2label /dev/sda1 /dira1
然后可以使用卷标进行文件系统挂载
# mount LABEL=/dira1 /mnt/dira1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当把硬盘从主板的某个接口换到另一个接口时,内核仍能正确挂载该分区
作为系统配置文件,fstab通常都位于/etc目录下,它包括了所有分区和存储设备的信息,以及它们应该挂载到哪里,以什么样子的方式挂载。
/dev/sda9 swap swap defaults 0 0
LABEL=/ / ext3 defaults 1 1
LABEL=/boot /boot ext3 defaults 1 2
第1列:设备名,问题来了,LABEL=/,靠,这是什么设备啊,e2label /dev/sda8,显示/,知道了,原来/dev/sda8就是/啊,真费尽
第2列:mount点
第3列:文件系统类型
第4列:mount时的参数,defaults=rw,suid,dev,exec,auto,nouser,and async
第5列:dump的参数,0为不检查。dump会检查这个参数, 来决定这个文件系统是否要备份
第6列,fsck的顺序参数,系统启动的时候, fsck命令通过检测该字段来决定文件系统通过什么顺序来扫描检查,根文件系统/对应该字段的值应该为1,其他文件系统应该为2。若文件系统无需在启动时扫描检查,则设置该字段为0。
e2label可以更改一个设备的label名,如:e2label /dev/hda3 /,将/dev/hda3分区的label名设为/
注:grub.conf文件中root参数可以使用分区设备名,也可以使用分区label名,如:
title Fedora Core (2.6.18-1.2798.fc6)
root (hd0,0)
kernel /vmlinuz-2.6.18-1.2798.fc6 ro root=LABEL=/ rhgb quiet
initrd /initrd-2.6.18-1.2798.fc6.img
安装oracle数据库rac时需要让两台机器的swap分区一致;如果不一致这里就需要手动的去创建swap分区了
下面介绍两种创建swap的方法
首先, swapoff -a #停止所有的swap分区
一、新建磁盘分区作为swap分区
1. 用fdisk命令(例:# fdisk /dev/sdb)对磁盘进行分区,添加swap分区,新建分区,在fdisk中用“t”命令将新添的分区id改为82(Linux swap类型)
2. # mkswap /dev/sdb1 #格式化swap分区,这里的sdb2要看您加完后p命令显示的实际分区设备名
3. # swapon /dev/sdb1 #启动新的swap分区
4. 让系统启动时能自动启用这个交换分区,可以编辑/etc/fstab,加入下面一行
/dev/sdb1 swap swap defaults 0 0
二、用文件作为Swap分区
1.创建要作为swap分区的文件:增加1GB大小的交换分区,则命令写法如下,其中的count等于想要的块的数量(bs*count=文件大小)。
# dd if=/dev/zero of=/root/swapfile bs=1M count=1024
2.格式化为交换分区文件:
# mkswap /root/swapfile #建立swap的文件系统
3.启用交换分区文件:
# swapon /root/swapfile #启用swap文件
4.使系统开机时自启用,在文件/etc/fstab中添加一行:
/root/swapfile swap swap defaults 0 0
做完以后用free -g查看以下
AIX添加磁盘并在上面创建文件系统的主要步骤:
将磁盘连接到系统中;(主机下电、连接硬盘、重新启动)
把磁盘定义成物理卷; (自动分配卷标名称 如hdisk1)
把物理卷加到一个卷组中,或在物理卷建立一个新的卷组; (extendevg /mkvg varyonvg)
创建一个逻辑卷,根据需要修改相应的特性,如 是否镜像、或在磁盘上存放位置;(mklv)
在逻辑卷上创建一个文件系统。如果创建文件系统之前不想实现建一个逻辑卷,aix也提供自动创建逻辑卷的选择;(crfs / mkps)
装入mount该文件系统; (mount)
AIX 创建文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