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ngularjs学习总结(~~很详细的教程)


    1 前言

    前端技术的发展是如此之快,各种优秀技术、优秀框架的出现简直让人目不暇接,紧跟时代潮流,学习掌握新知识自然是不敢怠慢。

    AngularJS是google在维护,其在国外已经十分火热,可是国内的使用情况却有不小的差距,参考文献/网络文章也很匮乏。这里便将我学习AngularJS写成文档,一方面作为自己学习路程上的记录,另一方面也给有兴趣的同学一些参考。

    首先我自己也是一名学习者,会以学习者的角度来整理我的行文思路,这里可能只是些探索,有理解或是技术上的错误还请大家指出;其次我特别喜欢编写小例子来把一件事情说明白,故在文中会尽可能多的用示例加代码讲解,我相信这会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最后,我深知AngularJS的使用方式跟jquery的使用方式有很大不同,在大家都有jquery、ext经验的条件下对于angular的学习会困难重重,不过我更相信在大家的坚持下,能够快速的学好AngularJS,至少咱也能深入了解到AngularJS的基本思想,对咱们以后自己的插件开发、项目开发都会有很大的启示。

    2 AngularJS概述

    2.1 AngularJS是什么?

    AngularJs(后面就简称ng了)是一个用于设计动态web应用的结构框架。首先,它是一个框架,不是类库,是像EXT一样提供一整套方案用于设计web应用。它不仅仅是一个javascript框架,因为它的核心其实是对HTML标签的增强。

    何为HTML标签增强?其实就是使你能够用标签完成一部分页面逻辑,具体方式就是通过自定义标签、自定义属性等,这些HTML原生没有的标签/属性在ng中有一个名字:指令(directive)。后面会详细介绍。那么,什么又是动态web应用呢?与传统web系统相区别,web应用能为用户提供丰富的操作,能够随用户操作不断更新视图而不进行url跳转。ng官方也声明它更适用于开发CRUD应用,即数据操作比较多的应用,而非是游戏或图像处理类应用。

    为了实现这些,ng引入了一些非常棒的特性,包括模板机制、数据绑定、模块、指令、依赖注入、路由。通过数据与模板的绑定,能够让我们摆脱繁琐的DOM操作,而将注意力集中在业务逻辑上。

      另外一个疑问,ng是MVC框架吗?还是MVVM框架?官网有提到ng的设计采用了MVC的基本思想,而又不完全是MVC,因为在书写代码时我们确实是在用ng-controller这个指令(起码从名字上看,是MVC吧),但这个controller处理的业务基本上都是与view进行交互,这么看来又很接近MVVM。让我们把目光移到官网那个非醒目的title上:“AngularJS — Superheroic JavaScript MVW Framework”。

    2.2 AngularJS简单介绍

    AngularJS 重新定义了前端应用的开发方式。面对HTML和JavaScript之间的界线,它

    非但不畏缩不前,反而正面出击,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很多前端应用的开发框架,比如Backbone、EmberJS等,都要求开发者继承此框架特有的一些JavaScript对象。这种方式有其长处,但它不必要地污染了开发者自己代码的对象空间,还要求开发者去了解内存里那些抽象对象。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接受了这种方式,因为网络最初的设计无法提供 我们今天所需的交互性,于是我们需要框架,来帮我们填补JavaScript和HTML之间的鸿沟。而且有了它,你不用再“直接”操控DOM,只要给你的DOM注上metadata(即AngularJS里的directive们),然后让AngularJS来帮你操纵DOM。同时,AngularJS不依赖(也不妨碍)任何其他的框架。你甚至可以基于其它的框架来开发AngularJS应用。

    API地址:http://docs.angularjs.org/api/

    AngularJS在github上的中文粗译版地址:https://github.com/basestyle/angularjs-cn

    2.3 什么时候该用AngularJS

    AngularJS是一个 MV* 框架,最适于开发客户端的单页面应用。它不是个功能库,而是用来开发动态网页的框架。它专注于扩展HTML的功能,提供动态数据绑定(data binding),而且它能跟其它框架(如jQuery)合作融洽。

    如果你要开发的是单页应用,AngularJS就是你的上上之选。Gmail、Google Docs、Twitter和Facebook这样的应用,都很能发挥AngularJS的长处。但是像游戏开发之类对DOM进行大量操纵、又或者单纯需要 极高运行速度的应用,就不是AngularJS的用武之地了。

    3 AugularJS特性

    AngularJS是一个新出现的强大客户端技术,提供给大家的一种开发强大应用的方式。这种方式利用并且扩展HTML,CSS和javascript,并且弥补了它们的一些非常明显的不足。本应该使用HTML来实现而现在由它开发的动态一些内容。

    AngularJS有五个最重要的功能和特性:

    3.1 特性一:双向的数据绑定

    数据绑定可能是AngularJS最酷最实用的特性。它能够帮助你避免书写大量的初始代码从而节约开发时间。一个典型的web应用可能包含了80%的代码用来处理,查询和监听DOM。数据绑定是的代码更少,你可以专注于你的应用。

    我们想象一下Model是你的应用中的简单事实。你的Model是你用来读取或者更新的部分。数据绑定指令提供了你的Model投射到view的方法。这些投射可以无缝的,毫不影响的应用到web应用中。

    传统来说,当model变化了。 开发人员需要手动处理DOM元素并且将属性反映到这些变化中。这个一个双向的过程。一方面,model变化驱动了DOM中元素变化,另一方面,DOM元素的变化也会影响到Model。这个在用户互动中更加复杂,因为开发人员需要处理和解析

    这些互动,然后融合到一个model中,并且更新View。这是一个手动的复杂过程,当一个应用非常庞大的时候,将会是一件非常费劲的事情。

    这里肯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那就是AngularJS的双向数据绑定,能够同步DOM和Model等等。

    这里有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用来演示一个input输入框和<h1>元素的双向绑定(例01):

    <!doctype html>

    <html ng-app="demoApp">

      <head>

        <script src="http://m.cnblogs.com/142260/js/angular.min.js" rel="nofollow"/>

      </head>

      <body>

        <div>

          <label>Name:</label>

          <input type="text" ng-model="user.name" placeholder="请输入名字">

          <hr>

          <h1>Hello, {{user.name}}!</h1>

        </div>

      </body>

    </html>

    说明:实际效果请大家看AngularJS/demo/index.html

    3.2 特性二:模板

    在AngularJS中,一个模板就是一个HTML文件。但是HTML的内容扩展了,包含了很多帮助你映射model到view的内容。

    HTML模板将会被浏览器解析到DOM中。DOM然后成为AngularJS编译器的输入。AngularJS将会遍历DOM模板来生成一些指导,即,directive(指令)。所有的指令都负责针对view来设置数据绑定。

    我们要理解AuguarJS并不把模板当做String来操作。输入AngularJS的是DOM而非string。数据绑定是DOM变化,不是字符串的连接或者innerHTML变化。使用DOM作为输入,而不是字符串,是AngularJS区别于其它的框架的最大原因。使用DOM允许你扩展指令词汇并且可以创建你自己的指令,甚至开发可重用的组件。

    最大的好处是为设计师和开发者创建了一个紧密的工作流。设计师可以像往常一样开发标签,然后开发者拿过来添加上功能,通过数据绑定将会使得这个过程非常简单。

    这里有一个例子,我们使用ng-repeat指令来循环图片数组并且加入img模板,如下:

    function AlbumCtrl($scope) {

        scope.images = [

            {"image":"img/image_01.png", "description":"Image 01 description"},

            {"image":"img/image_02.png", "description":"Image 02 description"},

            {"image":"img/image_03.png", "description":"Image 03 description"},

            {"image":"img/image_04.png", "description":"Image 04 description"},

            {"image":"img/image_05.png", "description":"Image 05 description"}

        ];

    }

    <div ng-controller="AlbumCtrl">

      <ul>

        <li ng-repeat="image in images">

          <img ng-src="http://m.cnblogs.com/142260/{{image.thumbnail}}" rel="nofollow"/>

        </li>

      </ul>

    </div>

    这里还有一件事值得提一句,AngularJS并不强制你学习一个新的语法或者从你的应用中提出你的模板。

    3.3 特性三:MVC

    针对客户端应用开发AngularJS吸收了传统的MVC基本原则。MVC或者Model-View-Controll设计模式针对不同的人可能意味不同的东西。AngularJS并不执行传统意义上的MVC,更接近于MVVM(Moodel-View-ViewModel)。 

    Model

    model是应用中的简单数据。一般是简单的javascript对象。这里没有必要继承框架的classes,使用proxy对象封装或者使用特别的setter/getter方法来访问。事实上我们处理vanilla javascript的方法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特性,这种方法使得我们更少使用应用的原型。

    ViewModel

    viewmodel是一个用来提供特别数据和方法从而维护指定view的对象。

    viewmodel是$scope的对象,只存在于AnguarJS的应用中。$scope只是一个简单的js对象,这个对象使用简单的API来侦测和广播状态变化。

    Controller

    controller负责设置初始状态和参数化$scope方法用以控制行为。需要指出的controller并不保存状态也不和远程服务互动。

    View

    view是AngularJS解析后渲染和绑定后生成的HTML 。这个部分帮助你创建web应用的架构。$scope拥有一个针对数据的参考,controller定义行为,view处理布局和互动。

    3.4 特性四:服务和依赖注入

    AngularJS服务其作用就是对外提供某个特定的功能。

    AngularJS拥有内建的依赖注入(DI)子系统,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容易的开发,理解和测试应用。

    DI允许你请求你的依赖,而不是自己找寻它们。比如,我们需要一个东西,DI负责找创建并且提供给我们。

    为了而得到核心的AngularJS服务,只需要添加一个简单服务作为参数,AngularJS会侦测并且提供给你:

    function EditCtrl($scope, $location, $routeParams) {

         // Something clever here...

    }

    你也可以定义自己的服务并且让它们注入:

    angular.module('MyServiceModule', []).

        factory('notify', ['$window', function (win) {

        return function (msg) {

            win.alert(msg);

        };

    }]);

    function myController(scope, notifyService) {

        scope.callNotify = function (msg) {

            notifyService(msg);

        };

    }

    myController.$inject = ['$scope', 'notify']; 

    3.5 特性五:指令(Directives)

    指令是我个人最喜欢的特性。你是不是也希望浏览器可以做点儿有意思的事情?那么AngularJS可以做到。

    指令可以用来创建自定义的标签。它们可以用来装饰元素或者操作DOM属性。可以作为标签、属性、注释和类名使用。

    这里是一个例子,它监听一个事件并且针对的更新它的$scope ,如下:

    myModule.directive('myComponent', function(mySharedService) {

        return {

            restrict: 'E',

            controller: function($scope, $attrs, mySharedService) {

                $scope.$on('handleBroadcast', function() {

                    $scope.message = 'Directive: ' + mySharedService.message;

                });

            },

            replace: true,

            template: '<input>'

        };

    });

    然后,你可以使用这个自定义的directive来使用:

    <my-component ng-model="message"></my-component>

    使用一系列的组件来创建你自己的应用将会让你更方便的添加,删除和更新功能。

    4 功能介绍

    4.1数据绑定

    AngularJS的双向数据绑定,意味着你可以在Mode(JS)中改变数据,而这些变动立刻就会自动出现在View上,反之亦然。即:一方面可以做到model变化驱动了DOM中元素变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做到DOM元素的变化也会影响到Model。

    在我们使用jQuery的时候,代码中会大量充斥类似这样的语句:var val = $(‘#id’).val(); $(‘#id’).html(str);等等,即频繁的DOM操作(读取和写入),其实我们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要操作DOM,而是要实现业务逻辑。ng的绑定将让你摆脱DOM操作,只要模板与数据通过声明进行了绑定,两者将随时保持同步,最新的数据会实时显示在页面中,页面中用户修改的数据也会实时被记录在数据模型中。

    从View到Controller再到View的数据交互(例01):

    <html ng-app="demoApp">

    ……

    <input type="text" ng-model="user.name" placeholder="请输入名称"/>

    Hello, {{ user.name }}!

    ……

    关键: ng-app 、 ng-model 和 { {user.name } } 

    首先: <html>元素的ng-app属性。标识这个DOM里面的内容将启用AngularJS应用。

    其次:告诉AngularJS,对页面上的“user.name” 这个Model进行双向数据绑定。

    第三:告诉AngularJS,在“{{ user.name}}”这个指令模版上显示“user.name”这个Model的数据。

    从Server到Controller再到View的数据交互(例02):

    <html ng-app="demoApp">

    ……

    <div  ng-controller="demoController">

    <input type="text" ng-model="user.name" disabled="disabled"/>

    <a href="javascript:void(0);"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获取名字</a>

    ……

    demoApp.controller("demoController", function($http, $scope){

    $scope. getAjaxUser = function(){

    // $http.get({url:"../xxx.action"}).success(function(data){

    // $scope.user= data;

    // });

    $scope.user = {"name":"从JOSN中获取的名称","age":22};

    };

    });

    改变$scope中的user,View也会自动更新。

    4.2 scopes、module、controller 

    4.2.1 scopes

    $scope是一个把view(一个DOM元素)连结到controller上的对象。在我们的MVC结构里,这个 $scope 将成为model,它提供一个绑定到DOM元素(以及其子元素)上的excecution context。

    尽管听起来有点复杂,但 $scope 实际上就是一个JavaScript对象,controller和view都可以访问它,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它在两者间传递信息。在这个 $scope 对象里,我们既存储数据,又存储将要运行在view上的函数。

    每一个Angular应用都会有一个 $rootScope。这个 $rootScope 是最顶级的scope,它对应着含有 ng-app 指令属性的那个DOM元素。

    app.run(function($rootScope) { $rootScope.name = "张三"; });

    如果页面上没有明确设定 $scope ,Angular 就会把数据和函数都绑定到这里, 第一部分中的例子就是靠这一点成功运行的。

    这样,我们就可以在view的任何地方访问这个name属性,使用模版表达式{{}},像这样:

    {{ name }}  

    4.2.2 module

    首先需要明确一下模板的概念。在我还不知道有模板这个东西的时候,曾经用js拼接出很长的HTML字符串,然后append到页面中,这种方式想想真是又土又笨。后来又看到可以把HTML代码包裹在一个<script>标签中当作模板,然后按需要取来使用。

    在ng中,模板十分简单,它就是我们页面上的HTML代码,不需要附加任何额外的东西。在模板中可以使用各种指令来增强它的功能,这些指令可以让你把模板和数据巧妙的绑定起来。

    在<html>标签上多了一个属性ng-app=”MyApp”,它的作用就是用来指定ng的作用域是在<html>标签以内部分。在js中,我们调用angular对象的module方法来声明一个模块,模块的名字和ng-app的值对应。这样声明一下就可以让ng运行起来了。

    示例:

    <html ng-app="demoApp">

    var demoApp = angular.module('demoApp', []);

    4.2.3 ng-controller

    要明确创建一个$scope 对象,我们就要给DOM元素安上一个controller对象,使用的是ng-controller 指令属性:

    <div ng-controller="MyController"> {{ person.name }} </div>  

    ng-controller指令给所在的DOM元素创建了一个新的$scope 对象,并将这个$scope 对象包含进外层DOM元素的$scope 对象里。在上面的例子里,这个外层DOM元素的$scope 对象,就是$rootScope 对象。这个scope链是这样的:

     

     

    所有scope都遵循原型继承(prototypal inheritance),这意味着它们都能访问父scope们。对任何属性和方法,如果AngularJS在当前scope上找不到,就会到父 scope上去找,如果在父scope上也没找到,就会继续向上回溯,一直到$rootScope 上。即如果controller是多层嵌套的,就会从最里面一直往外找,这个scope链是这样的:

     

    唯一的例外:有些指令属性可以选择性地创建一个独立的scope,让这个scope不继承它的父scope们,这个会在指令详解中说明。

    4.3 ajax

    $http 服务是AngularJS的核心服务之一,它帮助我们通过XMLHttpRequest对象或JSONP与远程HTTP服务进行交流。

    $http 服务是这样一个函数:它接受一个设置对象,其中指定了如何创建HTTP请求;它将返回一个承诺(*参考JavaScript异步编程的promise模式),其中提供两个方法: success方法和error方法。

    demoApp.controller("demoController", function($http, $scope){

    $scope. getAjaxUser = function(){

    $http.get({url:"../xxx.action"}).success(function(data){

    alert(data);

    }).error(function(){

    Alert(“出错了!”);

    });

     

    };

    });

    AngularJS的AJAX与jquery等框架的AJAX基本一致,这里就不多说了。

    4.4表达式

    ng中的表达式与javascript表达式类似但是不可以划等号,它是ng自己定义的一套模式。表达式可以作为指令的值,如ng-modle=”people.name”、ng-click=”showMe()”,看起来是如此像字符串,故而也叫字符串表达式。也可以在标记中使用表达式,如{{1+2}},或者与过滤器一起使用{{1+2 | currency}}。在框架内部,字符串不会简单的使用eval()来执行,而是有一个专门的$parse服务来处理。在ng表达式中不可以使用循环语句、判断语句,事实上在模板中使用复杂的表达式也是一个不推荐的做法,这样视图与逻辑就混杂在一起了

    我们在使用其他模板库时,一般都会有模板的循环输出、分支输出、逻辑判断等类似的控制。

    要想理解指令属性的运作,我们必须先理解表达式。在之前的例子里我们已经见过表达式,例如 {{ user.name }}。

    请查看例03、例04、例05。

    {{ 8 + 1 }} 9

    {{ person }} {"name":"Ari Lerner"}

    {{ 10 * 3.3 | currency }} $33.00

    表达式粗略来看有点像 eval(javascript) 的结果。它们会经过Angular.js的处理,从而拥有以下重要而独特的性质:

    l 所有表达式都在scope这个context里被执行,因此可以使用所有本地 $scope 中的变量。

    l 如果一个表达式的执行导致类型错误或引用错误,这些错误将不会被抛出。

    l 表达式里不允许任何控制函数流程的功能(如if/else等条件语句)

    l 表达式可接受一个或多个串联起来的过滤器。

    4.5过滤器

    过滤器(filter)正如其名,作用就是接收一个输入,通过某个规则进行处理,然后返回处理后的结果。主要用在数据的格式化上,例如获取一个数组中的子集,对数组中的元素进行排序等。过滤器通常是伴随标记来使用的,将你model中的数据格式化为需要的格式。表单的控制功能主要涉及到数据验证以及表单控件的增强。ng内置了一些过滤器,它们是:

    currency(货币)、date(日期)、filter(子串匹配)、json(格式化json对象)、limitTo(限制个数)、lowercase(小写)、uppercase(大写)、number(数字)、orderBy(排序)。

    4.5.1过滤器使用方式

    总共九种。除此之外还可以自定义过滤器,这个就强大了,可以满足任何要求的数据处理。Filter还是很简单的,需要明白的是内置的filter如何使用,以及自己如何定义一个filter。

    filter的两种使用方法:

      1. 在模板中使用filter

      我们可以直接在{{}}中使用filter,跟在表达式后面用 | 分割,语法如下:

    {{ expression | filter }} 

    也可以多个filter连用,上一个filter的输出将作为下一个filter的输入:

    {{ expression | filter1 | filter2 | ... }}  

    filter可以接收参数,参数用 : 进行分割,如下:

    {{ expression | filter:argument1:argument2:... }}  

    除了对{{}}中的数据进行格式化,我们还可以在指令中使用filter,例如先对数组array进行过滤处理,然后再循环输出:

    <span ng-repeat="a in array | filter ">  

    2. 在controller和service中使用filter

      我们的js代码中也可以使用过滤器,方式就是我们熟悉的依赖注入,例如我要在controller中使用currency过滤器,只需将它注入到该controller中即可,代码如下:

    app.controller('testC',function($scope,currencyFilter){

        $scope.num = currencyFilter(123534);  

    }  

    在模板中使用{{num}}就可以直接输出$123,534.00了!在服务中使用filter也是同样的道理。

      如果你要在controller中使用多个filter,并不需要一个一个注入吗,ng提供了一个$filter服务可以来调用所需的filter,你只需注入一个$filter就够了,使用方法如下:

    app.controller('testC',function($scope,$filter){

    $scope.num = $filter('currency')(123534);  

    $scope.date = $filter('date')(new Date());  

    }  

    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好处是你可以方便使用不同的filter了。

    4.5.2 ng的内置过滤器

    ng内置了九种过滤器,使用方法都非常简单,看文档即懂。不过为了以后不去翻它的文档,我在这里还是做一个详细的记录。

    currency(货币)、date(日期)、filter(子串匹配)、json(格式化json对象)、limitTo(限制个数)、lowercase(小写)、uppercase(大写)、number(数字)、orderBy(排序)

    1. currency (货币处理)

      使用currency可以将数字格式化为货币,默认是美元符号,你可以自己传入所需的符号,例如我传入人民币:

    {{num | currency : '¥'}}  

    2. date (日期格式化)

      原生的js对日期的格式化能力有限,ng提供的date过滤器基本可以满足一般的格式化要求。用法如下:

    {{date | date : 'yyyy-MM-dd hh:mm:ss EEEE'}}  

    参数用来指定所要的格式,y M d h m s E 分别表示 年 月 日 时 分 秒 星期,你可以自由组合它们。也可以使用不同的个数来限制格式化的位数。另外参数也可以使用特定的描述性字符串,例如“shortTime”将会把时间格式为12:05 pm这样的。ng提供了八种描述性的字符串,个人觉得这些有点多余,我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组合出想要的格式,不愿意去记这么多单词~

    3. filter(匹配子串)

      这个名叫filter的filter。用来处理一个数组,然后可以过滤出含有某个子串的元素,作为一个子数组来返回。可以是字符串数组,也可以是对象数组。如果是对象数组,可以匹配属性的值。它接收一个参数,用来定义子串的匹配规则。下面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参数的用法,我用现在特别火的几个孩子定义了一个数组:

    $scope.childrenArray = [

            {name:'kimi',age:3},

            {name:'cindy',age:4},

            {name:'anglar',age:4},

            {name:'shitou',age:6},

            {name:'tiantian',age:5}

    ];

    $scope.func = function(e){return e.age>4;}{{ childrenArray | filter : 'a' }} //匹配属性值中含有a的

    {{ childrenArray | filter : 4 }}  //匹配属性值中含有4的

    {{ childrenArray | filter : {name : 'i'} }} //参数是对象,匹配name属性中含有i的

    {{childrenArray | filter : func }}  //参数是函数,指定返回age>4的  

    4. json(格式化json对象)

      json过滤器可以把一个js对象格式化为json字符串,没有参数。这东西有什么用呢,我一般也不会在页面上输出一个json串啊,官网说它可以用来进行调试,嗯,是个不错的选择。或者,也可以用在js中使用,作用就和我们熟悉的JSON.stringify()一样。用法超级简单:

    {{ jsonTest | json}}

    5. limitTo(限制数组长度或字符串长度)

      limitTo过滤器用来截取数组或字符串,接收一个参数用来指定截取的长度,如果参数是负值,则从数组尾部开始截取。个人觉得这个filter有点鸡肋,首先只能从数组或字符串的开头/尾部进行截取,其次,js原生的函数就可以代替它了,看看怎么用吧:

    {{ childrenArray | limitTo : 2 }}  //将会显示数组中的前两项  

    6. lowercase(小写)

      把数据转化为全部小写。太简单了,不多解释。同样是很鸡肋的一个filter,没有参数,只能把整个字符串变为小写,不能指定字母。怎么用我都懒得写了。

    7. uppercase(大写)

      同上。

    8. number(格式化数字)

      number过滤器可以为一个数字加上千位分割,像这样,123,456,789。同时接收一个参数,可以指定float类型保留几位小数:

    {{ num | number : 2 }}  

    9. orderBy(排序)

      orderBy过滤器可以将一个数组中的元素进行排序,接收一个参数来指定排序规则,参数可以是一个字符串,表示以该属性名称进行排序。可以是一个函数,定义排序属性。还可以是一个数组,表示依次按数组中的属性值进行排序(若按第一项比较的值相等,再按第二项比较),还是拿上面的孩子数组举例:

    <div>{{ childrenArray | orderBy : 'age' }}</div>      //按age属性值进行排序,若是-age,则倒序

    <div>{{ childrenArray | orderBy : orderFunc }}</div>   //按照函数的返回值进行排序

    <div>{{ childrenArray | orderBy : ['age','name'] }}</div>  //如果age相同,按照name进行排序  内置的过滤器介绍完了,写的我都快睡着了。。。正如你所看到的,ng内置的过滤器也并不是万能的,事实上好多都比较鸡肋。更个性化的需求就需要我们来定义自己的过滤器了,下面来看看如何自定义过滤器。

    4.5.3自定义过滤器及示例

      filter的自定义方式也很简单,使用module的filter方法,返回一个函数,该函数接收

    输入值,并返回处理后的结果。话不多说,我们来写一个看看。比如我需要一个过滤器,它可以返回一个数组中下标为奇数的元素,代码如下:

    app.filter('odditems',function(){

        return function(inputArray){

            var array = [];

            for(var i=0;i<inputArray.length;i++){

                if(i%2!==0){

                    array.push(inputArray[i]);

                }

            }

            return array;

        }

    });  

    格式就是这样,你的处理逻辑就写在内部的那个闭包函数中。你也可以让自己的过滤器接收参数,参数就定义在return的那个函数中,作为第二个参数,或者更多个参数也可以。

    自定义过滤器实例(例04):

    /* View html */

    First name:<input ng-model="user.firstName"/><br/>

    Last  name:<input ng-model="user.lastName"/> <br/>

    First name:{{user.firstName}}      Last  name:{{user.lastName}} <br/>

    Fullname:{{user | flFullname}}<br/>

    Fullname:{{user | flFullname:"-"}}<br/>

    Fullname:{{user | flFullname:"•" | uppercase }}

    /* Controller js */

    demoApp.filter("flFullname", function() {

        return function(user, sep) {

            sep = sep || " ";

            user = user || {};

            fullName = "";

            if(user.firstName){fullName += user.firstName;}

            if(user.lastName){fullName = fullName + sep + user.lastName;}

            if(fullName && fullName.length>0){return fullName;

            }else{return "";}

        };

    });

    4.6指令(directive)

      通过使用模板,我们可以把model和controller中的数据组装起来呈现给浏览器,还可以通过数据绑定,实时更新视图,让我们的页面变成动态的。

      模板中可以使用的东西包括以下四种:

    1.指令(directive):ng提供的或者自定义的标签和属性,用来增强HTML表现力;

    2.标记(markup):即双大括号{{}},可将数据单向绑定到HTML中;

    3.过滤器(filter):用来格式化输出数据;

    4.表单控制:用来增强表单的验证功能。

    其中,指令无疑是使用量最大的,ng内置了很多指令用来控制模板,如ng-repeat,ng-class,也有很多指令来帮你完成业务逻辑,如ng-controller,ng-model。

    指令的几种使用方式如下:

    l 作为标签:<my-dir></my-dir>

    l 作为属性:<span my-dir="exp"></span>

    l 作为注释:<!-- directive: my-dir exp -->

    l 作为类名:<span class="my-dir: exp;"></span>

    其实常用的就是作为标签和属性。

    4.6.1样式相关的指令

      既然模板就是普通的HTML,那我首要关心的就是样式的控制,元素的定位、字体、背景色等等如何可以灵活控制。下面来看看常用的样式控制指令。

    1. ng-class

       ng-class用来给元素绑定类名,其表达式的返回值可以是以下三种:

    l 类名字符串,可以用空格分割多个类名,如’redtext boldtext’;

    l 类名数组,数组中的每一项都会层叠起来生效;

    l 一个名值对应的map,其键值为类名,值为boolean类型,当值为true时,该类会被加在元素上。

      下面来看一个使用map的例子:

    ng-class测试

    红色 加粗 删除线 

    map:{redtext:{{red}}, boldtext:{{bold}}, striketext:{{strike}}}

      如果你想拼接一个类名出来,可以使用插值表达式,如:

      <div class=”{{style}}text”>字体样式测试</div>

      然后在controller中指定style的值:

      $scope.style = ‘red’;

      注意我用了class而不是ng-class,这是不可以对换的,官方的文档也未做说明,姑且认为这是ng的语法规则吧。

      与ng-class相近的,ng还提供了ng-class-odd、ng-class-even两个指令,用来配合ng-repeat分别在奇数列和偶数列使用对应的类。这个用来在表格中实现隔行换色再方便不过了。

    2. ng-style

      ng-style用来绑定元素的css样式,其表达式的返回值为一个js对象,键为css样式名,值为该样式对应的合法取值。用法比较简单:

    <div ng-style="{color:'red'}">ng-style测试</div>

    <div ng-style="style">ng-style测试</div>

    $scope.style = {color:'red'};  

    3. ng-show,ng-hide

       对于比较常用的元素显隐控制,ng也做了封装,ng-show和ng-hide的值为boolean类型的表达式,当值为true时,对应的show或hide生效。框架会用display:block和display:none来控制元素的显隐。

    4.6.2表单控件功能相关指令

      对于常用的表单控件功能,ng也做了封装,方便灵活控制。

      ng-checked控制radio和checkbox的选中状态

      ng-selected控制下拉框的选中状态

      ng-disabled控制失效状态

      ng-multiple控制多选

      ng-readonly控制只读状态

      以上指令的取值均为boolean类型,当值为true时相关状态生效,道理比较简单就不多做解释。注意: 上面的这些只是单向绑定,即只是从数据到模板,不能反作用于数据。要双向绑定,还是要使用 ng-model 。

    4.6.3事件绑定相关指令

    事件绑定是javascrpt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内容,ng对此也做了详细的封装,正如我们之前使用过的ng-click一样,事件的指令如下:

    ng-click

      ng-change

      ng-dblclick

      ng-mousedown

      ng-mouseenter

      ng-mouseleave

      ng-mousemove

      ng-mouseover

      ng-mouseup

      ng-submit

      事件绑定指令的取值为函数,并且需要加上括号,例如:

    <select ng-change=”change($event)”></select>  

    然后在controller中定义如下:

    $scope.change = function($event){

             alert($event.target);

             //……………………

    }  

    在模板中可以用变量$event将事件对象传递到controller中。

    对于ng的这种设计,一些人有所质疑,视图与事件绑定混在一起到底好不好?我们不是要讲究视图与逻辑分离吗?如此一来,把事件的绑定又变回了内联的,岂不是历史的倒退。我也一样对此表示不解,因为不写onclick已经很多年。。。但既然已经存在了,我们不妨往合理的方向上想一想,或许ng的设计者压根就不想让模板成为单纯的视图层,本来就是想增强HTML,让它有一点业务能力。这么想的话似乎也能想通,好吧,先欺骗一下自己吧~

    4.6.4特殊的ng-src和ng-href

    在说明这两个指令的特殊之前,需要先了解一下ng的启动及执行过程,如下图:

     

    1) 浏览器加载静态HTML文件并解析为DOM;

      2) 浏览器加载angular.js文件;

      3) angular监听DOMContentLoaded 事件,监听到时开始启动;

      4) angular寻找ng-app指令,确定作用范围;

      5) 找到app中定义的Module使用$injector服务进行依赖注入;

      6) 根据$injector服务创建$compile服务用于编译;

      7) $compile服务编译DOM中的指令、过滤器等;

      8) 使用ng-init指令,将作用域中的变量进行替换;

      9) 最后生成了我们在最终视图。

      可以看到,ng框架是在DOMcontent加载完毕后才开始发挥作用。假如我们模板中有一张图片如下:

      <img src="http://m.cnblogs.com/142260/”{{imgUrl}}” />

      那么在页面开始加载到ng编译完成之前,页面上会一直显示一张错误的图片,因为路径{{imgUrl}}还未被替换。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使用ng-src指令,这样在路径被正确得到之前就不会显示找不到图片。同理,<a>标签的href属性也需要换成ng-href,这样页面上就不会先出现一个地址错误的链接。

    顺着这个思路再多想一点,我们在模板中使用{{}}显示数据时,在ng编译完成之前页面上岂不是会显示出大括号及里面的表达式?确实是这样。为了避免这个,ng中有一个与{{}}等同的指令:ng-bind,同样用于单向绑定,在页面刚加载的时候就不会显示出对用户无用的数据了。尽管这样你可能不但没舒心反而更纠结了,{{}}那么好用易理解,还不能用了不成?好消息是我们依然可以使用。因为我编写的是单页面应用,页面只会在加载index.html的时

    候出这个问题,只需在index.html中的模板中换成ng-bind就行。其他的模板是我们动态加载的,就可以放心使用{{}}了。

    4.6.5 自定义指令示例

    下面我们来解析下指令的例子(例07)。

    1.首先,我们定义一个名为userInfo的指令:

    demoApp.directive('userInfo',function(){

    return {

            restrict : 'E',

            templateUrl : 'userInfoTemplate.html',

            replace : true,

            transclude : true,

            scope : {

                mytitle : '=etitle'

            },

            link : function(scope,element,attrs){

                scope.showText = false;

                scope.toggleText = function(){

                    scope.showText = ! scope.showText;

                }

            }

        };

    })  

    Restrict为'E':用作标签;replace为true:用模板替换当前标签;transclude为true:将当前元素的内容转移到模板中;scope 为 {mytitle : '=etitle'}:定义一个名为mytitle的MODEL,其值指向当前元素的etitle属性;templateUrl为'userInfoTemplate.html':模板内容为ng-template定义ID为userInfoTemplate.html的内容;link:指定所包含的行为。其具体的说明及其他参数,请参考:6.2指令详解。

    2. userInfoTemplate.html模板为:

    <script type="text/ng-template" id="userInfoTemplate.html">

    <div class="mybox">

    <div class="mytitle" style="cursor: pointer;" ng-click="toggleText()">

    { {mytitle} }

    </div>

    <div ng-transclude ng-show="showText">

    </div>

    </div>

    </script>

    将当前元素的内容添加到有ng-transclude属性的这个DIV下,默认是隐藏的。

    3.Controller信息:

    demoApp.controller("test7Controller", function($scope){

    $scope.title = '个人简介';

    $scope.text = '大家好,我正在研究AngularJs,欢迎大家与我交流。';

    $scope.updateInfo = function (){

    $scope.title = '个人信息';

    $scope.text = '大家好,今天天气真好!';

    }

    });

    4.指令使用方式(View信息)为:

    <user-info etitle="title">{ {text} }</user-info>

    Etitle指向Controller中的$scope.title。注意命名方式:指令名为userInfo,对应的标签为user-info。

    4.7服务(service)

    4.7.1服务介绍

      服务这个概念其实并不陌生,在其他语言中如java便有这样的概念,其作用就是对外提供某个特定的功能,如消息服务,文件压缩服务等,是一个独立的模块。ng的服务是这样定义的:

    Angular services are singletons objects or functions that carry out specific tasks common to web apps.

    它是一个单例对象或函数,对外提供特定的功能。

    首先是一个单例,即无论这个服务被注入到任何地方,对象始终只有一个实例。

    其次这与我们自己定义一个function然后在其他地方调用不同,因为服务被定义在一个模块中,所以其使用范围是可以被我们管理的。ng的避免全局变量污染意识非常强。

      ng提供了很多内置的服务,可以到API中查看http://docs.angularjs.org/api/。知道了概念,我们来拉一个service出来溜溜,看看到底是个什么用法。  

      我们在controller中直接声明$location服务,这依靠ng的依赖注入机制。$location提供地址栏相关的服务,我们在此只是简单的获取当前的地址。

      服务的使用是如此简单,我们可以把服务注入到controller、指令或者是其他服务中。

    4.7.2自定义服务

      如同指令一样,系统内置的服务以$开头,我们也可以自己定义一个服务。定义服务的方式有如下几种:

    l 使用系统内置的$provide服务;

    l 使用Module的factory方法;

    l 使用Module的service方法。

      下面通过一个小例子来分别试验一下。我们定义一个名为remoteData服务,它可以从远程获取数据,这也是我们在程序中经常使用的功能。不过我这里没有远程服务器,就写死一点数据模拟一下。

    //使用$provide来定义

    var app = angular.module('MyApp', [], function($provide) {

        $provide.factory('remoteData', function() {

     var data = {name:'n',value:'v'};

            return data;

        });

    });

    //使用factory方法

    app.factory('remoteData',function(){

        var data = {name:'n',value:'v'};

        return data;

    });

    //使用service方法

    app.service('remoteData',function(){

        this.name = 'n';

        this.value = 'v';

    });

    Module的factory和$provide的factory方法是一模一样的,从官网文档看它们其实就是一回事。至于Module内部是如何调用的,我此处并不打算深究,我只要知道怎么用就好了。

    再看Module的service方法,它没有return任何东西,是因为service方法本身返回一个构造器,系统会自动使用new关键字来创建出一个对象。所以我们看到在构造器函数内可以使用this,这样调用该服务的地方便可以直接通过remoteData.name来访问数据了。

    4.7.3管理服务的依赖关系

      服务与服务中间可以有依赖关系,例如我们这里定义一个名为validate的服务,它的作用是验证数据是否合法,它需要依赖我们从远程获取数据的服务remoteData。代码如下:

       在factory的参数中,我们可以直接传入服务remoteData,ng的依赖注入机制便帮我们做好了其他工作。不过一定要保证这个参数的名称与服务名称一致,ng是根据名称来识别的。若参数的名次与服务名称不一致,你就必须显示的声明一下,方式如下:

    app.factory('validate',['remoteData',function(remoteDataService){

        return function(){

            if(remoteDataService.name=='n'){

                alert('验证通过');

            }

        };

    }]);  

    我们在controller中注入服务也是同样的道理,使用的名称需要与服务名称一致才可以正确注入。否则,你必须使用$inject来手动指定注入的服务。比如:

    function testC(scope,rd){

        scope.getData = function(){

            alert('name:'+rd.name+'   value:'+rd.value);

        }

    }

    testC.$inject = ['$scope','remoteData'];

     

      在controller中注入服务,也可以在定义controller时使用数组作为第二个参数,在此处

    把服务注入进去,这样在函数体中使用不一致的服务名称也是可以的,不过要确保注入的顺序是一致的,如:

    app.controller('testC',['$scope','remoteData',function($scope,rd){

        $scope.getData = function(){

            alert('name:'+rd.name+'   value:'+rd.value);

        }

    }]); 

    4.7.4 自定义服务示例

    接下来让我们看下例子(例08 自定义服务)代码,自定义userService服务:

    demoApp.factory('userService', ['$http', function($http) {

    var doGetUser = function(userId, path) {

    //return $http({

    //method: 'JSONP',

    //url: path

    //});

    /*手动指定数据*/

    var data = {userId:"woshishui",userName:"我是谁",userInfo:"我是谁!我是谁!"};;

    if(userId=='zhangsan'){

    data = {userId:"zhangsan",userName:"张三",userInfo:"我是张三,我为自己"};

    }else if(userId=='lisi'){

    data = {userId:"lisi",userName:"李四",userInfo:"我是李四,我为卿狂!"};

    }

    return data;

    }

    return {

    /*userService对外暴露的函数,可有多个*/

    getUser: function(userId) { 

    return doGetUser(userId, '../xxx/xxx.action'); 

    }

    };

    }]);

    我们创建了一个只有一个方法的userService,getUser为这个服务从后台获取用户信息的函数,并且对外暴露。当然,由于这是一个静态的例子,无法访问后台,那么我们便制定其返回的数据。

    然后我们把这个服务添加到我们的controller中。我们建立一个controller并加载(或者注入)userService作为运行时依赖,我们把service的名字作为参数传递给controller 函数:

    demoApp.controller("test8Controller", function($scope,userService){

    /*文章信息*/

    $scope.articles = [{

    title : "爱飞像风",

    userId : "zhangsan",

    userName : "张三"

    },{

    title : "无法停止的雨",

    userId : "lisi",

    userName : "李四"

    }];

    $scope.showUserInfo = false;//显示作者详细信息开关

    $scope.currentUser = {}; //当前选中的作者

    $scope.getUserInfo = function(userId){

    $scope.currentUser = userService.getUser(userId);

    //调用 userService的getUser函数

    $scope.showUserInfo = true;

    setTimeout(function(){//定时器:隐藏作者详细信息

    $scope.showUserInfo = false;

    },3000);

    }

    });

    我们的userService注入到我们的test8Controller后,我们就可以像使用其他服务(我们前面提到的$http服务)一样的使用userService了。

    相关的HTML代码如下:

    /* View HTML*/

    <tr ng-repeat="article_ in articles">

    <td>

    {{article_.title}}

    </td>

    <td>

    <a href="javascript:void(0);"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td>

    </tr>

    ......

    <div ng-show="showUserInfo">

    用户ID:{{currentUser.userId}}<br/>

    用户名:{{currentUser.userName}}<br/>

    用户简介:{{currentUser.userInfo}}<br/>

    </div>

    4.8依赖注入DI

    通过依赖注入,ng想要推崇一种声明式的开发方式,即当我们需要使用某一模块或服务时,不需要关心此模块内部如何实现,只需声明一下就可以使用了。在多处使用只需进行多次声明,大大提高可复用性。

      比如我们的controller,在定义的时候用到一个$scope参数。

    app.controller('testC',function($scope){});  

    如果我们在此处还需操作其他的东西,比如与浏览器地址栏进行交互。我们只需再多添

    一个参数$location进去:

    app.controller('testC',function($scope,$location){});  

    这样便可以通过$location来与地址栏进行交互了,我们仅仅是声明了一下,所需的其他代码,框架已经帮我们注入了。我们很明显的感觉到了这个函数已经不是常规意义上的javascript函数了,在常规的函数中,把形参换一个名字照样可以运行,但在此处若是把$scope换成别的名字,程序便不能运行了。因为这是已经定义好的服务名称。

    这便是依赖注入机制。顺理成章的推断,我们可以自己定义模块和服务,然后在需要的地方进行声明,由框架来替我们注入。

    来看下我们如何定义一个服务:

    app.factory('tpls',function(){

        return ['tpl1','tpl2','tpl3','tpl4'];

    });  

    看上去相当简单,是因为我在这里仅仅是直接返回一个数组。在实际应用中,这里应该是需要向服务器发起一个请求,来获取到这些模板们。服务的定义方式有好几种,包括使用provider方法、使用factory方法,使用service方法。它们之间的区别暂且不关心。我们现在只要能创建一个服务出来就可以了。我使用了factory方法。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是,框架提供的服务名字都是由$开头的,所以我们自己定义的最好不要用$开头,防止发生命名冲突。

    定义好一个服务后,我们就可以在控制器中声明使用了,如下:

    app.controller('testC',function($scope,tpls){

        $scope.question = questionModel;

        $scope.nowTime = new Date().valueOf();

        $scope.templates = tpls; //赋值到$scope中

        $scope.addOption = function(){

            var o = {content:''};

            $scope.question.options.push(o);

        };

        $scope.delOption = function(index){

            $scope.question.options.splice(index,1);

        };

    });  

    此时,若在模板中书写如下代码,我们便可以获取到服务tpls所提供的数据了:

    模板:

    <a href="javascript:void(0);"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4.9路由(route)

    在谈路由机制前有必要先提一下现在比较流行的单页面应用,就是所谓的single page APP。为了实现无刷新的视图切换,我们通常会用ajax请求从后台取数据,然后套上HTML模板渲染在页面上,然而ajax的一个致命缺点就是导致浏览器后退按钮失效,尽管我们可以在页面上放一个大大的返回按钮,让用户点击返回来导航,但总是无法避免用户习惯性的点后退。解决此问题的一个方法是使用hash,监听hashchange事件来进行视图切换,另一个方法是用HTML5的history API,通过pushState()记录操作历史,监听popstate事件来进行视图切换,也有人把这叫pjax技术。基本流程如下:

    如此一来,便形成了通过地址栏进行导航的深度链接(deeplinking ),也就是我们所需要的路由机制。通过路由机制,一个单页应用的各个视图就可以很好的组织起来了。

    4.9.1 ngRoute内容

      ng的路由机制是靠ngRoute提供的,通过hash和history两种方式实现了路由,可以检测浏览器是否支持history来灵活调用相应的方式。ng的路由(ngRoute)是一个单独的模块,包含以下内容:

    l 服务$routeProvider用来定义一个路由表,即地址栏与视图模板的映射

    l 服务$routeParams保存了地址栏中的参数,例如{id : 1, name : 'tom'}

    l 服务$route完成路由匹配,并且提供路由相关的属性访问及事件,如访问当前路由对应的controller

    l 指令ngView用来在主视图中指定加载子视图的区域

     以上内容再加上$location服务,我们就可以实现一个单页面应用了。下面来看一下具体如何使用这些内容。

    4.9.2 ng的路由机制

      第一步:引入文件和依赖

      ngRoute模块包含在一个单独的文件中,所以第一步需要在页面上引入这个文件,如下:

    <script src="http://code.angularjs.org/1.2.8/angular.min.js" rel="nofollow"/>

    <script src="http://code.angularjs.org/1.2.8/angular-route.min.js" rel="nofollow"/>  

    光引入还不够,我们还需在模块声明中注入对ngRoute的依赖,如下:

    var app = angular.module('MyApp', ['ngRoute']);  

    完成了这些,我们就可以在模板或是controller中使用上面的服务和指令了。下面我们需要定义一个路由表。

      第二步:定义路由表

      $routeProvider提供了定义路由表的服务,它有两个核心方法,when(path,route)和otherwise(params),先看一下核心中的核心when(path,route)方法。

      when(path,route)方法接收两个参数,path是一个string类型,表示该条路由规则所匹配的路径,它将与地址栏的内容($location.path)值进行匹配。如果需要匹配参数,可以在path中使用冒号加名称的方式,如:path为/show/:name,如果地址栏是/show/tom,那么参数name和所对应的值tom便会被保存在$routeParams中,像这样:{name : tom}。我们也可以用*进行模糊匹配,如:/show*/:name将匹配/showInfo/tom。

      route参数是一个object,用来指定当path匹配后所需的一系列配置项,包括以下内容:

    l controller //function或string类型。在当前模板上执行的controller函数,生成新的scope;

    l controllerAs //string类型,为controller指定别名;

    l template //string或function类型,视图z所用的模板,这部分内容将被ngView引用;

    l templateUrl //string或function类型,当视图模板为单独的html文件或是使用了<script type="text/ng-template">定义模板时使用;

    l resolve //指定当前controller所依赖的其他模块;

    l redirectTo //重定向的地址。

    最简单情况,我们定义一个html文件为模板,并初始化一个指定的controller:

    function emailRouteConfig($routeProvider){

        $routeProvider.when('/show', {

            controller: ShowController,

            templateUrl: 'show.html'

        }).

        when('/put/:name',{

           controller: PutController,

           templateUrl: 'put.html'

        });  

    };  

    otherwise(params)方法对应路径匹配不到时的情况,这时候我们可以配置一个redirectTo参数,让它重定向到404页面或者是首页。

      第三步:在主视图模板中指定加载子视图的位置

      我们的单页面程序都是局部刷新的,那这个“局部”是哪里呢,这就轮到ngView出马了,只需在模板中简单的使用此指令,在哪里用,哪里就是“局部”。例如:

    <div ng-view></div>  或:<ng-view></ng-view>  

    我们的子视图将会在此处被引入进来。完成这三步后,你的程序的路由就配置好了。

    4.9.3 路由示例

    下面我们将用一个例子(例09)来说明路由的使用方式及步骤:

    1.为demoApp添加一个路由,代码如下:

    demoApp.config(['$routeProvider',function($routeProvider) {  

    $routeProvider.when('/list', {  

    templateUrl: 'route/list.html',  

      controller: 'routeListController'

    }).when('/list/:id', {  

      templateUrl: 'route/detail.html',

       controller: 'routeDetailController'

      }).otherwise({  

            redirectTo: '/list'  

         });  

    }]);

    /list 对应为:route/list.html页面,显示用户列表;/list/:id对应于route/detail.html页面,显示用户详细信息。

    2.为list.html和detail.html分别声明Controller:routeListController和routeDetailController。

    demoApp.controller('routeListController',function($scope) {  

    $scope.users = [{userId:"zhangsan",userName:"张三",userInfo:"我是张三,我为自己带盐!"},

    {userId:"lisi",userName:"李四",userInfo:"我是李四,我为卿狂!"},

    {userId:"woshishui",userName:"我是谁",userInfo:"我是谁!我是谁!我是谁!"}];

     

    });  

    demoApp.controller('routeDetailController',function($scope, $routeParams, userService) {  

        $scope.userDetail = userService.getUser($routeParams.id);

    });

    routeDetailController中如上面提到的一样,注入了userService服务,在这里直接拿来用。

    3.创建list.html和detail.html页面,代码如下:

    <hr/>  

    <h3>Route : List.html(用户列表页面)</h3>  

    <ul>  

    <li ng-repeat="user in users">  

          <a href="http://m.cnblogs.com/142260/3817063.html?full=1#/list/{{ user.userId }}"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li>  

    </ul>

    <hr/>

     

    <h3>Route : detail.html(用户详细信息页面)</h3>  

    <h3>用户名:<span style="color: red;">{{userDetail.userName}}</span></h3>

    <div>

    <span>用户ID:{{userDetail.userId}}</span><span>用户名:{{userDetail.userName}}</span>

    </div>

    <div>

    用户简介:<span>{{userDetail.userInfo}}</span>

    </div>

    <div>

    <a href="http://m.cnblogs.com/142260/3817063.html?full=1#/list"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返回</a>  

    </div>

    4. 路由局部刷新位置:

    <h1>AngularJS路由(Route) 示例</h1>  

    <div ng-view></div>

    4.10 NG动画效果

    4.10.1 NG动画效果简介

    NG动画效果,现在可以通过CSS3或者是JS来实现,如果是通过JS来实现的话,需要其他JS库(比如JQuery)来支持,实际上底层实现还是靠其他JS库,只是NG将其封装了,

    使其更易使用。

    NG动画效果包含以下几种:

    • enter:元素添加到DOM中时执行动画;
    • leave:元素从DOM删除时执行动画;
    • move:移动元素时执行动画;
    • beforeAddClass:在给元素添加CLASS之前执行动画;
    • addClass:在给元素添加CLASS时执行动画;
    • beforeRemoveClass:在给元素删除CLASS之前执行动画;
    • removeClass:在给元素删除CLASS时执行动画。

    其相关参数为:

    var ngModule = angular.module('YourApp', ['ngAnimate']);

      demoApp.animation('.my-crazy-animation', function() {

    return {

       enter: function(element, done) {

      //run the animation here and call done when the animation is complete

            return function(cancelled) {

              //this (optional) function will be called when the animation

              //completes or when the animation is cancelled (the cancelled

              //flag will be set to true if cancelled).

            };

          },

          leave: function(element, done) { },

          move: function(element, done) { },

          //animation that can be triggered before the class is added

          beforeAddClass: function(element, className, done) { },

          //animation that can be triggered after the class is added

          addClass: function(element, className, done) { },

          //animation that can be triggered before the class is removed

          beforeRemoveClass: function(element, className, done) { },

          //animation that can be triggered after the class is removed

          removeClass: function(element, className, done) { }

        };

      });

    4.10.2 动画效果示例

    下面我们来看下DEMO中的例子(例10)。

    1.首先,我们在demoApp下定义一个动画效果,匹配CLASS:” .border-animation”

    /*定义动画*/

    demoApp.animation('.border-animation', function(){ 

    return{ 

    beforeAddClass : function (element, className, done) { 

    $(element).stop().animate({

    'border-width':1

    },2000, function() {

    done(); 

    });

    }, 

    removeClass : function (element ,className ,done ) { 

    $(element).stop().animate({

    'border-width':50

    },3000, function() {

    done(); 

    });

    }; 

    });

    动画效果的含义就是:在匹配CLASS为border-animation的元素添加一个CLASS之前使其边框的宽度在2秒内变为1PX;并在其移除一个CLASS时使其边框的宽度在3秒内变为50PX。

    2. 视图中的代码如下(主要,其他相关样式请查看例子代码):

    <div class="border-animation" ng-show="testShow"></div>

    <a href="javascript:void(0);"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g-show为false时会为其加上“ng-hide“的CLASS; ng-show为true时会为其移除“ng-hide“的CLASS,从而触发动画效果。

    3.其他代码:

    demoApp.controller("test10Controller", function($scope, $animate){

    $scope.testShow = true;

    });

    5 功能演示

    略(详情请看AngularJS/demo WEB演示)

    6 AngularJS进阶

    6.1数据绑定原理研究

    Angular用户都想知道数据绑定是怎么实现的。你可能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词汇:$watch、$apply、$digest、dirty-checking...它们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工作的呢?这里我想回答这些问题,其实它们在官方的文档里都已经回答了,但是我还是想把它们结合在一起来讲,但是我只是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讲解,如果要想了解技术细节,查看源代码。

    6.1.1 AngularJS扩展事件循环

    我们的浏览器一直在等待事件,比如用户交互。假如你点击一个按钮或者在输入框里输入东西,事件的回调函数就会在javascript解释器里执行,然后你就可以做任何DOM操作,等回调函数执行完毕时,浏览器就会相应地对DOM做出变化。(记住,这是个重要的概念),为了解释什么是context以及它如何工作,我们还需要解释更多的概念。

    6.1.2 $watch 队列

    每次你绑定一些东西到你的DOM上时你就会往$watch队列里插入一条$watch。想象一下$watch就是那个可以检测它监视的model里时候有变化的东西。例如你有如下的代码:

    /*View  index.html */

    User: <input type="text" ng-model="user" />

    Password: <input type="password" ng-model="pass" />

    在这里我们有个$scope.user,他被绑定在了第一个输入框上,还有个$scope.pass,它被绑定在了第二个输入框上,然后我们在$watch list里面加入两个$watch。

    再看下面的例子:

    /*Controller  controllers.js */

    app.controller('MainCtrl', function($scope) {

       $scope.foo = "Foo";

       $scope.world = "World";

    });

    /*View  index.html */

    Hello, {{ World }}

    这里,即便我们在$scope上添加了两个东西,但是只有一个绑定在了DOM上,因此在这里只生成了一个$watch。

    再看下面的例子:

    /*Controller  controllers.js */

    app.controller('MainCtrl', function($scope) {

      $scope.people = [...];

    });

    /*View  index.html */

    <ul>

      <li ng-repeat="person in people">

          {{person.name}} - {{person.age}}

      </li>

    </ul>

    这里又生成了多少个$watch呢?每个person有两个(一个name,一个age),然后ng-repeat又有一个,因此10个person一共是(2 * 10) +1,也就是说有21个$watch。 

    因此,每一个绑定到了DOM上的数据都会生成一个$watch。

    那这写$watch是什么时候生成的呢? 

    当我们的模版加载完毕时,也就是在linking阶段(Angular分为compile阶段和linking阶段),Angular解释器会寻找每个directive,然后生成每个需要的$watch。

    6.1.3 $digest循环

    还记得我前面提到的扩展的事件循环吗?当浏览器接收到可以被angular context处理的事件时,$digest循环就会触发。这个循环是由两个更小的循环组合起来的。一个处理evalAsync队列,另一个处理$watch队列。 这个是处理什么的呢?$digest将会遍历我们的$watch,然后询问:

    •嘿,$watch,你的值是什么? 

    ◦是9。

    •好的,它改变过吗? 

    ◦没有,先生。

    •(这个变量没变过,那下一个)

    •你呢,你的值是多少? 

    ◦报告,是Foo。

    •刚才改变过没? 

    ◦改变过,刚才是Bar。

    •(很好,我们有DOM需要更新了)

    •继续询问直到$watch队列都检查过。

    这就是所谓的dirty-checking。既然所有的$watch都检查完了,那就要问了:有没有$watch更新过?如果有至少一个更新过,这个循环就会再次触发,直到所有的$watch都没有变化。这样就能够保证每个model都已经不会再变化。记住如果循环超过10次的话,它将会抛出一个异常,防止无限循环。当$digest循环结束时,DOM相应地变化。

    例如: 

    /*Controller  controllers.js */

    app.controller('MainCtrl', function() {

      $scope.name = "Foo";

      $scope.changeFoo = function() {

          $scope.name = "Bar";

      }

    });

    /*View  index.html */

    {{ name }}

    <button ng-click="changeFoo()">Change the name</button>

    这里我们有一个$watch因为ng-click不生成$watch(函数是不会变的)。

    我们可以看出ng的处理流程:

    •我们按下按钮;

    •浏览器接收到一个事件,进入angular context;

    •$digest循环开始执行,查询每个$watch是否变化;

    •由于监视$scope.name的$watch报告了变化,它会强制再执行一次$digest循环;

    •新的$digest循环没有检测到变化;

    •浏览器拿回控制权,更新与$scope.name新值相应部分的DOM。

    这里很重要的是每一个进入angular context的事件都会执行一个$digest循环,也就是说每次我们输入一个字母循环都会检查整个页面的所有$watch。

    6.1.4如何进入angular context

    谁决定什么事件进入angular context,而哪些又不进入呢?通过$apply!

    如果当事件触发时,你调用$apply,它会进入angular context,如果没有调用就不会进入。现在你可能会问:刚才的例子里我也没有调用$apply啊,为什么?Angular已经做了!因此你点击带有ng-click的元素时,时间就会被封装到一个$apply调用。如果你有一个ng-model="foo"的输入框,然后你敲一个f,事件就会这样调用$apply("foo = 'f';")。

    Angular什么时候不会自动为我们$apply呢?

    这是Angular新手共同的痛处。为什么我的jQuery不会更新我绑定的东西呢?因为jQuery没有调用$apply,事件没有进入angular context,$digest循环永远没有执行。

    我们来看一个有趣的例子:

    假设我们有下面这个directive和controller。

    /*Controller  app.js */

    app.directive('clickable', function() {

    return {

      restrict: "E",

      scope: {

        foo: '=',

        bar: '='

      },

      template: '<ul style="<li>{{foo}}</li><li>{{bar}}</li></ul>',

      link: function(scope, element, attrs) {

        element.bind('click', function() {

          scope.foo++;

          scope.bar++;

        });

      }

    }

    });

    app.controller('MainCtrl', function($scope) {

      $scope.foo = 0;

      $scope.bar = 0;

    });

    它将foo和bar从controller里绑定到一个list里面,每次点击这个元素的时候,foo和bar都会自增1。那我们点击元素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呢?我们能看到更新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点击事件是一个没有封装到$apply里面的常见的事件,这意味着我们会失去我们的计数吗?不会。

    真正的结果是:$scope确实改变了,但是没有强制$digest循环,监视foo 和bar的$watch没有执行。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自己执行一次$apply那么这些$watch就会看见这些变化,然后根据需要更新DOM。

    执行$apply:

    element.bind('click', function() {

    scope.foo++;

      scope.bar++;

      scope.$apply();

    });

    $apply是我们的$scope(或者是direcvie里的link函数中的scope)的一个函数,调用它会强制一次$digest循环(除非当前正在执行循环,这种情况下会抛出一个异常,这是我们不需要在那里执行$apply的标志)。

    更好的使用$apply的方法:

    element.bind('click', function() {

      scope.$apply(function() {

          scope.foo++;

          scope.bar++;

      });

    })

    有什么不一样的?差别就是在第一个版本中,我们是在angular context的外面更新的数据,如果有发生错误,Angular永远不知道。很明显在这个像个小玩具的例子里面不会出什么大错,但是想象一下我们如果有个alert框显示错误给用户,然后我们有个第三方的库进行一个网络调用然后失败了,如果我们不把它封装进$apply里面,Angular永远不会知道失败了,alert框就永远不会弹出来了。

    因此,如果你想使用一个jQuery插件,并且要执行$digest循环来更新你的DOM的话,要确保你调用了$apply。

    有时候我想多说一句的是有些人在不得不调用$apply时会“感觉不妙”,因为他们会觉得他们做错了什么。其实不是这样的,Angular不是什么魔术师,他也不知道第三方库想要更新绑定的数据。

    6.1.5使用$watch来监视

    你已经知道了我们设置的任何绑定都有一个它自己的$watch,当需要时更新DOM,但是我们如果要自定义自己的watches呢?简单,来看个例子:

    /*Controller  app.js */

    app.controller('MainCtrl', function($scope) {

      $scope.name = "Angular";

      $scope.updated = -1;

      $scope.$watch('name', function() {

        $scope.updated++;

      });

    });

    /*View  index.html*/

    <body ng-controller="MainCtrl">

      <input ng-model="name" />

      Name updated: {{updated}} times.

    </body>

    这就是我们创造一个新的$watch的方法。第一个参数是一个字符串或者函数,在这里是只是一个字符串,就是我们要监视的变量的名字,在这里,$scope.name(注意我们只需要

    用name)。第二个参数是当$watch说我监视的表达式发生变化后要执行的。我们要知道的第一件事就是当controller执行到这个$watch时,它会立即执行一次,因此我们设置updated为-1。

    例子2:

    /*Controller  app.js */

    app.controller('MainCtrl', function($scope) {

      $scope.name = "Angular";

      $scope.updated = 0;

      $scope.$watch('name', function(newValue, oldValue) {

        if (newValue === oldValue) { return; } // AKA first run

        $scope.updated++;

      });

    });

    /*View  index.html*/

    <body ng-controller="MainCtrl">

      <input ng-model="name" />

      Name updated: {{updated}} times.

    </body>

    watch的第二个参数接受两个参数,新值和旧值。我们可以用他们来略过第一次的执行。通常你不需要略过第一次执行,但在这个例子里面你是需要的。

    例子3:

    /*Controller  app.js */

    app.controller('MainCtrl', function($scope) {

      $scope.user = { name: "Fox" };

      $scope.updated = 0;

      $scope.$watch('user', function(newValue, oldValue) {

        if (newValue === oldValue) { return; }

        $scope.updated++;

      });

    });

    /*View  index.html*/

    <body ng-controller="MainCtrl">

      <input ng-model="user.name" />

      Name updated: {{updated}} times.

    </body>

    我们想要监视$scope.user对象里的任何变化,和以前一样这里只是用一个对象来代替前面的字符串。

    呃?没用,为啥?因为$watch默认是比较两个对象所引用的是否相同,在例子1和2里面,每次更改$scope.name都会创建一个新的基本变量,因此$watch会执行,因为对这个变量的引用已经改变了。在上面的例子里,我们在监视$scope.user,当我们改变$scope.user.name时,对$scope.user的引用是不会改变的,我们只是每次创建了一个新的$scope.user.name,但是$scope.user永远是一样的。

    例子4:

    /*Controller  app.js */

    app.controller('MainCtrl', function($scope) {

      $scope.user = { name: "Fox" };

     

      $scope.updated = 0;

     

      $scope.$watch('user', function(newValue, oldValue) {

        if (newValue === oldValue) { return; }

        $scope.updated++;

      }, true  );

    });

    /*View  index.html*/

    <body ng-controller="MainCtrl">

      <input ng-model="user.name" />

      Name updated: {{updated}} times.

    </body>

    现在有用了吧!因为我们对$watch加入了第三个参数,它是一个bool类型的参数,表示的是我们比较的是对象的值而不是引用。由于当我们更新$scope.user.name时$scope.user也会改变,所以能够正确触发。

    6.1.6 总结

    我希望你们已经学会了在Angular中数据绑定是如何工作的。我猜想你的第一印象是dirty-checking很慢,好吧,其实是不对的。它像闪电般快。但是,如果你在一个模版里有2000-3000个watch,它会开始变慢。但是我觉得如果你达到这个数量级,就可以找个用户体验专家咨询一下了。

    无论如何,随着ECMAScript6的到来,在Angular未来的版本里我们将会有Object.observe那样会极大改善$digest循环的速度。

    6.2自定义指令详解

    angular的指令机制。angular通过指令的方式实现了HTML的扩展,增强后的HTML不仅长相焕然一新,同时也获得了很多强大的技能。更厉害的是,你还可以自定义指令,这就意味着HTML标签的范围可以扩展到无穷大。angular赋予了你造物主的能力。既然是作为angular的精华之一,相应的指令相关的知识也很多的。

    6.2.1指令的编译过程

      在开始自定义指令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指令在框架中的执行流程:

    1.浏览器得到 HTML 字符串内容,解析得到 DOM 结构。

    2.ng 引入,把 DOM 结构扔给 $compile 函数处理:

    ① 找出 DOM 结构中有变量占位符;

    ② 匹配找出 DOM 中包含的所有指令引用;

    ③ 把指令关联到 DOM;

    ④ 关联到 DOM 的多个指令按权重排列;

    ⑤ 执行指令中的 compile 函数(改变 DOM 结构,返回 link 函数);

    ⑥ 得到的所有 link 函数组成一个列表作为 $compile 函数的返回。

    3. 执行 link 函数(连接模板的 scope)。

    这里注意区别一下$compile和compile,前者是ng内部的编译服务,后者是指令中的编译函数,两者发挥作用的范围不同。compile和link函数息息相关又有所区别,这个在后面会讲。了解执行流程对后面的理解会有帮助。

    在这里有些人可能会问,angular不就是一个js框架吗,怎么还能跟编译扯上呢,又不是像C++那样的高级语言。其实此编译非彼编译,ng编译的工作是解析指令、绑定监听器、替换模板中的变量等。因为工作方式很像高级语言编辑中的递归、堆栈过程,所以起名为编译,不要疑惑。

    6.2.2指令的使用方式及命名方法

      指令的几种使用方式如下:

    • 作为标签:<my-dir></my-dir>
    • 作为属性:<span my-dir="exp"></span>
    • 作为注释:<!-- directive: my-dir exp -->
    • 作为类名:<span class="my-dir: exp;"></span>

      其实常用的就是作为标签和属性,下面两种用法目前还没见过,感觉就是用来卖萌的,姑且留个印象。我们自定义的指令就是要支持这样的用法。

    关于自定义指令的命名,你可以随便怎么起名字都行,官方是推荐用[命名空间-指令名称]这样的方式,像ng-controller。不过你可千万不要用ng-前缀了,防止与系统自带的指令重名。另外一个需知道的地方,指令命名时用驼峰规则,使用时用-分割各单词。如:定义myDirective,使用时像这样:<my-directive>。

    6.2.3自定义指令的配置参数

    下面是定义一个标准指令的示例,可配置的参数包括以下部分:

    myModule.directive('namespaceDirectiveName', function factory(injectables) {

            var directiveDefinitionObject = {

                restrict: string,//指令的使用方式,包括标签,属性,类,注释

                priority: number,//指令执行的优先级

                template: string,//指令使用的模板,用HTML字符串的形式表示

                templateUrl: string,//从指定的url地址加载模板

                replace: bool,//是否用模板替换当前元素,若为false,则append在当前元素上

                transclude: bool,//是否将当前元素的内容转移到模板中

                scope: bool or object,//指定指令的作用域

            controller: function controllerConstructor($scope, $element, $attrs, $transclude){...},//定义与其他指令进行交互的接口函数

                require: string,//指定需要依赖的其他指令

    link: function postLink(scope, iElement, iAttrs) {...},//以编程的方式操作DOM,包

    括添加监听器等

                compile: function compile(tElement, tAttrs, transclude){

                    return: {

                        pre: function preLink(scope, iElement, iAttrs, controller){...},

                        post: function postLink(scope, iElement, iAttrs, controller){...}

                    }

                }//编程的方式修改DOM模板的副本,可以返回链接函数

            };

            return directiveDefinitionObject;

    });         

    看上去好复杂的样子,定义一个指令需要这么多步骤嘛?当然不是,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使用哪些参数。事实上priority和compile用的比较少,template和templateUrl又是互斥的,两者选其一即可。所以不必紧张,接下来分别学习一下这些参数:

    l 指令的表现配置参数:restrict、template、templateUrl、replace、transclude;

    l 指令的行为配置参数:compile和link;

    l 指令划分作用域配置参数:scope;

    l 指令间通信配置参数:controller和require。

    6.2.3指令的表现参数restrict等

    指令的表现配置参数:restrict、template、templateUrl、replace、transclude。

    我将先从一个简单的例子开始。

        例子的代码如下:

    var app = angular.module('MyApp', [], function(){console.log('here')});

    app.directive('sayHello',function(){

    return {

         restrict : 'E',

    template : '<div>hello</div>'

    };

    })         

    然后在页面中,我们就可以使用这个名为sayHello的指令了,它的作用就是输出一个hello单词。像这样使用:

    <say-hello></say-hello>         

    这样页面就会显示出hello了,看一下生成的代码:

    <say-hello>

    <div>hello</div>

    </say-hello> 

       稍稍解释一下我们用到的两个参数,restirct用来指定指令的使用类型,其取值及含义如下:

    取值

    含义

    使用示例

    E

    标签

    <my-menu title=Products></my-menu>

    A

    属性

    <div my-menu=Products></div>

    C

    <div class="my-menu":Products></div>

    M

    注释

    <!--directive:my-menu Products-->

    默认值是A。也可以使用这些值的组合,如EA,EC等等。我们这里指定为E,那么它就可以像标签一样使用了。如果指定为A,我们使用起来应该像这样:

    <div say-hello></div>

    从生成的代码中,你也看到了template的作用,它就是描述你的指令长什么样子,这部分内容将出现在页面中,即该指令所在的模板中,既然是模板中,template的内容中也可以使用ng-modle等其他指令,就像在模板中使用一样。

    在上面生成的代码中,我们看到了<div>hello</div>外面还包着一层<say-hello>标签,如果我们不想要这一层多余的东西了,replace就派上用场了,在配置中将replace赋值为true,将得到如下结构:

    <div>hello</div>

       replace的作用正如其名,将指令标签替换为了temple中定义的内容。不写的话默认为false。

    上面的template未免也太简单了,如果你的模板HTML较复杂,如自定义一个ui组件指令,难道要拼接老长的字符串?当然不需要,此时只需用templateUrl便可解决问题。你可以将指令的模板单独命名为一个html文件,然后在指令定义中使用templateUrl指定好文件的路径即可,如:

    templateUrl : ‘helloTemplate.html’         

    系统会自动发一个http请求来获取到对应的模板内容。是不是很方便呢,你不用纠结于拼接字符串的烦恼了。如果你是一个追求完美的有考虑性能的工程师,可能会发问:那这样的话岂不是要牺牲一个http请求?这也不用担心,因为ng的模板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定义,那就是使用<script>标签。使用起来如下:

    <script type="text/ng-template" id="helloTemplate.html">

         <div>hello</div>

    </script>        

     你可以把这段代码写在页面头部,这样就不必去请求它了。在实际项目中,你也可以将所有的模板内容集中在一个文件中,只加载一次,然后根据id来取用。

    接下来我们来看另一个比较有用的配置:transclude,定义是否将当前元素的内容转移到模板中。看解释有点抽象,不过亲手试试就很清楚了,看下面的代码(例06):

    app.directive('sayHello',function(){

    return {

         restrict : 'E',

    template : '<div>hello,<b ng-transclude></b>!</div>',

         replace : true,

          transclude : true

    };

    })         

    指定了transclude为true,并且template修改了一下,加了一个<b>标签,并在上面使用了ng-transclude指令,用来告诉指令把内容转移到的位置。那我们要转移的内容是什么呢?请看使用指令时的变化:

    <say-hello>美女</say-hello>

    内容是什么你也看到了哈~在运行的时候,美女将会被转移到<b>标签中,原来此配置的作用就是——乾坤大挪移!看效果:

    hello, 美女!

    这个还是很有用的,因为你定义的指令不可能老是那么简单,只有一个空标签。当你需要对指令中的内容进行处理时,此参数便大有可用。

    6.2.4指令的行为参数:compile和link

    6.2.3中简单介绍了自定义一个指令的几个简单参数,restrict、template、templateUrl、replace、transclude,这几个理解起来相对容易很多,因为它们只涉及到了表现,而没有涉及行为。我们继续学习ng自定义指令的几个重量级参数:compile和link

    l 理解compile和link

      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自己定义指令的时候跟写jQuery插件有几分相似之处,都是先预先定义好页面结构及监听函数,然后在某个元素上调用一下,该元素便拥有了特殊的功能。区别在于,jQuery的侧重点是DOM操作,而ng的指令中除了可以进行DOM操作外,更注重的是数据和模板的绑定。jQuery插件在调用的时候才开始初始化,而ng指令在页面加载进来的时候就被编译服务($compile)初始化好了。

    在指令定义对象中,有compile和link两个参数,它们是做什么的呢?从字面意义上看,编译、链接,貌似太抽象了点。其实可大有内涵,为了在自定义指令的时候能正确使用它们,现在有必要了解一下ng是如何编译指令的。

    l 指令的解析流程详解

      我们知道ng框架会在页面载入完毕的时候,根据ng-app划定的作用域来调用$compile服务进行编译,这个$compile就像一个大总管一样,清点作用域内的DOM元素,看看哪些元素上使用了指令(如<div ng-modle=”m”></div>),或者哪些元素本身就是个指令(如<mydierc></mydirec>),或者使用了插值指令( {{}}也是一种指令,叫interpolation directive),$compile大总管会把清点好的财产做一个清单,然后根据这些指令的优先级(priority)排列一下,真是个细心的大总管哈~大总管还会根据指令中的配置参数(template,place,transclude等)转换DOM,让指令“初具人形”。

    然后就开始按顺序执行各指令的compile函数,注意此处的compile可不是大总管$compile,人家带着$是土豪,此处执行的compile函数是我们指令中配置的,compile函数中可以访问到DOM节点并进行操作,其主要职责就是进行DOM转换,每个compile函数执行完后都会返回一个link函数,这些link函数会被大总管汇合一下组合成一个合体后的link函数,为了好理解,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葫芦小金刚,就像是进行了这样的处理。

    //合体后的link函数

    function AB(){

      A(); //子link函数

      B(); //子link函数

    }  

    接下来进入link阶段,合体后的link函数被执行。所谓的链接,就是把view和scope链接起来。链接成啥样呢?就是我们熟悉的数据绑定,通过在DOM上注册监听器来动态修改scope中的数据,或者是使用$watchs监听 scope中的变量来修改DOM,从而建立双向绑定。由此也可以断定,葫芦小金刚可以访问到scope和DOM节点。

    不要忘了我们在定义指令中还配置着一个link参数呢,这么多link千万别搞混了。那这

    个link函数是干嘛的呢,我们不是有葫芦小金刚了嘛?那我告诉你,其实它是一个小三。此话怎讲?compile函数执行后返回link函数,但若没有配置compile函数呢?葫芦小金刚自然就不存在了。 

    正房不在了,当然就轮到小三出马了,大总管$compile就把这里的link函数拿来执行。这就意味着,配置的link函数也可以访问到scope以及DOM节点。值得注意的是,compile函数通常是不会被配置的,因为我们定义一个指令的时候,大部分情况不会通过编程的方式进行DOM操作,而更多的是进行监听器的注册、数据的绑定。所以,小三名正言顺的被大总管宠爱。

    听完了大总管、葫芦小金刚和小三的故事,你是不是对指令的解析过程比较清晰了呢?不过细细推敲,你可能还是会觉得情节生硬,有些细节似乎还是没有透彻的明白,所以还需要再理解下面的知识点:

    l compile和link的区别

      其实在我看完官方文档后就一直有疑问,为什么监听器、数据绑定不能放在compile函数中,而偏偏要放在link函数中?为什么有了compile还需要link?就跟你质疑我编的故事一样,为什么最后小三被宠爱了?所以我们有必要探究一下,compile和link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好,正房与小三的PK现在开始。

    首先是性能。举个例子:

    <ul>

      <li ng-repeat="a in array">

        <input ng-modle=”a.m” />

      </li>

    </ul>         

    我们的观察目标是ng-repeat指令。假设一个前提是不存在link。大总管$compile在编译这段代码时,会查找到ng-repeat,然后执行它的compile函数,compile函数根据array的长度复制出n个<li>标签。而复制出的<li>节点中还有<input>节点并且使用了ng-modle指令,所以compile还要扫描它并匹配指令,然后绑定监听器。每次循环都做如此多的工作。而更加糟糕的一点是,我们会在程序中向array中添加元素,此时页面上会实时更新DOM,每次有新元素进来,compile函数都把上面的步骤再走一遍,岂不是要累死了,这样性能必然不行。

    现在扔掉那个假设,在编译的时候compile就只管生成DOM的事,碰到需要绑定监听器的地方先存着,有几个存几个,最后把它们汇总成一个link函数,然后一并执行。这样就轻松多了,compile只需要执行一次,性能自然提升。

    另外一个区别是能力。

    尽管compile和link所做的事情差不多,但它们的能力范围还是不一样的。比如正房能管你的存款,小三就不能。小三能给你初恋的感觉,正房却不能。

    我们需要看一下compile函数和link函数的定义:

    function compile(tElement, tAttrs, transclude) { ... }

    function link(scope, iElement, iAttrs, controller) { ... }            

    这些参数都是通过依赖注入而得到的,可以按需声明使用。从名字也容易看出,两个函数各自的职责是什么,compile可以拿到transclude,允许你自己编程管理乾坤大挪移的行为。而link中可以拿到scope和controller,可以与scope进行数据绑定,与其他指令进行通信。两者虽然都可以拿到element,但是还是有区别的,看到各自的前缀了吧?compile拿到的是编译前的,是从template里拿过来的,而link拿到的是编译后的,已经与作用域建立了

    关联,这也正是link中可以进行数据绑定的原因。

      我暂时只能理解到这个程度了。实在不想理解这些知识的话,只要简单记住一个原则就行了:如果指令只进行DOM的修改,不进行数据绑定,那么配置在compile函数中,如果指令要进行数据绑定,那么配置在link函数中。

    6.2.5指令的划分作用域参数:scope

    我们在上面写了一个简单的<say-hello></say-hello>,能够跟美女打招呼。但是看看人家ng内置的指令,都是这么用的:ng-model=”m”,ng-repeat=”a in array”,不单单是作为属性,还可以赋值给它,与作用域中的一个变量绑定好,内容就可以动态变化了。假如我们的sayHello可以这样用:<say-hello speak=”content”>美女</say-hello>,把要对美女说的话写在一个变量content中,然后只要在controller中修改content的值,页面就可以显示对美女说的不同的话。这样就灵活多了,不至于见了美女只会说一句hello,然后就没有然后。

    为了实现这样的功能,我们需要使用scope参数,下面来介绍一下。

    使用scope为指令划分作用域

      顾名思义,scope肯定是跟作用域有关的一个参数,它的作用是描述指令与父作用域的关系,这个父作用域是指什么呢?想象一下我们使用指令的场景,页面结构应该是这个样子:

    <div ng-controller="testC">

        <say-hello speak="content">美女</say-hello>

    </div>  

    外层肯定会有一个controller,而在controller的定义中大体是这个样子:

    var app = angular.module('MyApp', [], function(){console.log('here')});

    app.controller('testC',function($scope){

    $scope.content = '今天天气真好!';

    }); 

    所谓sayHello的父作用域就是这个名叫testC的控制器所管辖的范围,指令与父作用域的关系可以有如下取值:

    取值

    说明

    false

    默认值。使用父作用域作为自己的作用域

    true

    新建一个作用域,该作用域继承父作用域

    javascript对象

    与父作用域隔离,并指定可以从父作用域访问的变量

    乍一看取值为false和true好像没什么区别,因为取值为true时会继承父作用域,即父作用域中的任何变量都可以访问到,效果跟直接使用父作用域差不多。但细细一想还是有区别的,有了自己的作用域后就可以在里面定义自己的东西,与跟父作用域混在一起是有本质上的区别。好比是父亲的钱你想花多少花多少,可你自己挣的钱父亲能花多少就不好说了。你若想看这两个作用域的区别,可以在link函数中打印出来看看,还记得link函数中可以访问到scope吧。

    最有用的还是取值为第三种,一个对象,可以用键值来显式的指明要从父作用域中使用属性的方式。当scope值为一个对象时,我们便建立了一个与父层隔离的作用域,不过也不是完全隔离,我们可以手工搭一座桥梁,并放行某些参数。我们要实现对美女说各种话就得靠这个。使用起来像这样:

    scope: {

            attributeName1: 'BINDING_STRATEGY',

            attributeName2: 'BINDING_STRATEGY',...

    }  

    键为属性名称,值为绑定策略。等等!啥叫绑定策略?最讨厌冒新名词却不解释的行为!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先说属性名称吧,你是不是认为这个attributeName1就是父作用域中的某个变量名称?错!其实这个属性名称是指令自己的模板中要使用的一个名称,并不对应父作用域中的变量,稍后的例子中我们来说明。再来看绑定策略,它的取值按照如下的规则:

    符号

    说明

    举例

    @

    传递一个字符串作为属性的值

    str : ‘@string’

    =

    使用父作用域中的一个属性,绑定数据到指令的属性中

    name : ‘=username’

    &

    使用父作用域中的一个函数,可以在指令中调用

    getName : ‘&getUserName’

      总之就是用符号前缀来说明如何为指令传值。你肯定迫不及待要看例子了,我们结合例子看一下,小二,上栗子~

    举例说明

    我想要实现上面想像的跟美女多说点话的功能,即我们给sayHello指令加一个属性,通过给属性赋值来动态改变说话的内容 主要代码如下:

    app.controller('testC',function($scope){

       $scope.content = '今天天气真好!';

    });

    app.directive('sayHello',function(){

        return {

            restrict : 'E',

    template: '<div>hello,<b ng-transclude></b>,{{ cont }}</div>',

            replace : true,

            transclude : true,

            scope : {

     

                 cont : '=speak'

             }

        };

    });

    然后在模板中,我们如下使用指令:

    <div ng-controller="testC">

        <say-hello speak=" content ">美女</say-hello>

    </div>

    看看运行效果:

    美女今天天气真好!

      执行的流程是这样的:

      ① 指令被编译的时候会扫描到template中的{ {cont} },发现是一个表达式;

      ② 查找scope中的规则:通过speak与父作用域绑定,方式是传递父作用域中的属性;

      ③ speak与父作用域中的content属性绑定,找到它的值“今天天气真好!”;

      ④ 将content的值显示在模板中。

    这样我们说话的内容content就跟父作用域绑定到了一其,如果动态修改父作用域的content的值,页面上的内容就会跟着改变,正如你点击“换句话”所看到的一样。

      这个例子也太小儿科了吧!简单虽简单,但可以让我们理解清楚,为了检验你是不是真的明白了,可以思考一下如何修改指令定义,能让sayHello以如下两种方式使用:

    <span say-hello speak="content">美女</span>

    <span say-hello="content" >美女</span>

      答案我就不说了,简单的很。下面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我们说好了要写一个真正能用的东西来着。接下来就结合所学到的东西来写一个折叠菜单,即点击可展开,再点击一次就收缩回去的菜单。

    控制器及指令的代码如下(例07):

    app.controller('testC',function($scope){

            $scope.title = '个人简介';

        $scope.text = '大家好,我是一名前端工程师,我正在研究AngularJs,欢迎大家与我交流';

    });

        app.directive('expander',function(){

            return {

                restrict : 'E',

                templateUrl : 'expanderTemp.html',

                replace : true,

                transclude : true,

                scope : {

                    mytitle : '=etitle'

                },

                link : function(scope,element,attris){

                    scope.showText = false;

                    scope.toggleText = function(){

                        scope.showText = ! scope.showText;

                    }

                }

            };

        });

    HTML中的代码如下:

     

    <script type="text/ng-template" id="expanderTemp.html">

        <div  class="mybox">

    <div class="mytitle" ng-click="toggleText()">

    {{mytitle}}

    </div>

    <div ng-transclude ng-show="showText">

    </div>

    </div>

    </script>

    <div ng-controller="testC">

        <expander etitle="title">{{text}}</expander>

    </div>

      还是比较容易看懂的,我只做一点必要的解释。首先我们定义模板的时候使用了ng的一种定义方式<script type=”text/ng-template”id="expanderTemp.html">,在指令中就可以用templateUrl根据这个id来找到模板。指令中的{{mytitle}}表达式由scope参数指定从etitle传递,etitle指向了父作用域中的title。为了实现点击标题能够展开收缩内容,我们把这部分逻辑放在了link函数中,link函数可以访问到指令的作用域,我们定义showText属性来表示内容部分的显隐,定义toggleText函数来进行控制,然后在模板中绑定好。 如果把showText和toggleText定义在controller中,作为$scope的属性呢?显然是不行的,这就是隔离作用域的意义所在,父作用域中的东西除了title之外通通被屏蔽。

    上面的例子中,scope参数使用了=号来指定获取属性的类型为父作用域的属性,如果我们想在指令中使用父作用域中的函数,使用&符号即可,是同样的原理。

    6.2.6指令间通信参数:controller和require

      使用指令来定义一个ui组件是个不错的想法,首先使用起来方便,只需要一个标签或者属性就可以了,其次是可复用性高,通过controller可以动态控制ui组件的内容,而且拥有双向绑定的能力。当我们想做的组件稍微复杂一点,就不是一个指令可以搞定的了,就需要指令与指令的协作才可以完成,这就需要进行指令间通信。

    想一下我们进行模块化开发的时候的原理,一个模块暴露(exports)对外的接口,另外一个模块引用(require)它,便可以使用它所提供的服务了。ng的指令间协作也是这个原理,这也正是自定义指令时controller参数和require参数的作用。

    controller参数用于定义指令对外提供的接口,它的写法如下:

     

    controller: function controllerConstructor($scope, $element, $attrs, $transclude)  

    它是一个构造器函数,将来可以构造出一个实例传给引用它的指令。为什么叫controller(控制器)呢?其实就是告诉引用它的指令,你可以控制我。至于可以控制那些东西呢,就需要在函数体中进行定义了。先看controller可以使用的参数,作用域、节点、节点的属性、节点内容的迁移,这些都可以通过依赖注入被传进来,所以你可以根据需要只写要用的参数。关于如何对外暴露接口,我们在下面的例子来说明。

    require参数便是用来指明需要依赖的其他指令,它的值是一个字符串,就是所依赖的指令的名字,这样框架就能按照你指定的名字来从对应的指令上面寻找定义好的controller了。不过还稍稍有点特别的地方,为了让框架寻找的时候更轻松些,我们可以在名字前面加个小小的前缀:^,表示从父节点上寻找,使用起来像这样:require : ‘^directiveName’,如果不加,$compile服务只会从节点本身寻找。另外还可以使用前缀:?,此前缀将告诉$compile服务,如果所需的controller没找到,不要抛出异常。

    所需要了解的知识点就这些,接下来是例子时间,依旧是从书上抄来的一个例子,我们要做的是一个手风琴菜单,就是多个折叠菜单并列在一起,此例子用来展示指令间的通信再合适不过。

    首先我们需要定义外层的一个结构,起名为accordion,代码如下:

    app.directive('accordion',function(){

            return {

                restrict : 'E',

                template : '<div ng-transclude></div>',

                replace : true,

                transclude : true,

    controller :function(){

                    var expanders = [];

                    this.gotOpended = function(selectedExpander){

                        angular.forEach(expanders,function(e){

                            if(selectedExpander != e){

                                e.showText = false;

                            }

                        });

                    }

                    this.addExpander = function(e){

                        expanders.push(e);

                    }

                }

            }

        });

    需要解释的只有controller中的代码,我们定义了一个折叠菜单数组expanders,并且通过this关键字来对外暴露接口,提供两个方法。gotOpended接受一个selectExpander参数用来修改数组中对应expander的showText属性值,从而实现对各个子菜单的显隐控制。addExpander方法对外提供向expanders数组增加元素的接口,这样在子菜单的指令中,便可以调用它把自身加入到accordion中。

    看一下我们的expander需要做怎样的修改呢:

    app.directive('expander',function(){

            return {

                restrict : 'E',

                templateUrl : 'expanderTemp.html',

                replace : true,

                transclude : true,

                require : '^?accordion',

                scope : {

                    title : '=etitle'

                },

     

                link : function(scope,element,attris,accordionController){

                    scope.showText = false;

                    accordionController.addExpander(scope);

                    scope.toggleText = function(){

                        scope.showText = ! scope.showText;

                        accordionController.gotOpended(scope);

                    }

                }

            };

        });

    首先使用require参数引入所需的accordion指令,添加?^前缀表示从父节点查找并且失败后不抛出异常。然后便可以在link函数中使用已经注入好的accordionController了,调用addExpander方法将自己的作用域作为参数传入,以供accordionController访问其属性。然

    后在toggleText方法中,除了要把自己的showText修改以外,还要调用accordionController的gotOpended方法通知父层指令把其他菜单给收缩起来。

    指令定义好后,我们就可以使用了,使用起来如下:

     

    <accordion>

    <expander ng-repeat="expander in expanders" etitle="expander.title"> 

    {{expander.text}} 

    </expander>

    </accordion>  

    外层使用了accordion指令,内层使用expander指令,并且在expander上用ng-repeat循环输出子菜单。请注意这里遍历的数组expanders可不是accordion中定义的那个expanders,如果你这么认为了,说明还是对作用域不够了解。此expanders是ng-repeat的值,它是在外层controller中的,所以,在testC中,我们需要添加如下数据:

    $scope.expanders = [

                {title: '个人简介',

                 text: '大家好,我是一名前端工程师,我正在研究AngularJs,欢迎大家与我交流'},

                {title: '我的爱好',

                 text: 'LOL '},

                {title: '性格',

                 text: ' 我的性格就是无性格'}

            ];

    6.3 性能及调优

    6.3.1性能测试

    AnglarJS作为一款优秀的Web框架,可大大简化前端开发的负担。

    AnglarJS很棒,但当处理包含复杂数据结构的大型列表时,其运行速度就会非常慢。

    这是我们将核心管理页面迁移到AngularJS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些页面在显示500行数据时本应该工作顺畅,但首个方法的渲染时间竟花费了7秒,太可怕了。后来,我们发现了在实现过程中存在两个主要性能问题。一个与“ng-repeat ”指令有关,另一个与过滤器有关。

    AngularJS 中的ng-repeat在处理大型列表时,速度为什么会变慢? 

    AngularJS中的ng-repeat在处理2500个以上的双向数据绑定时速度会变慢。这是由于AngularJS通过“dirty checking”函数来检测变化。每次检测都会花费时间,所以包含复杂数据结构的大型列表将降低你应用的运行速度。

    提高性能的先决条件 

    时间记录指令 

    为了测量一个列表渲染所花费的时间,我们写了一个简单的程序,通过使用“ng-repeat”的属性“$last”来记录时间。时间存放在TimeTracker服务中,这样时间记录就与服务器端的数据加载分开了。

    // Post repeat directive for logging the rendering time   

    angular.module('siApp.services').directive('postRepeatDirective',   

    ['$timeout', '$log',  'TimeTracker',   

      function($timeout, $log, TimeTracker) {  

        return function(scope, element, attrs) {  

          if (scope.$last){  

             $timeout(function(){  

                 var timeFinishedLoadingList = TimeTracker.reviewListLoaded();  

                 var ref = new Date(timeFinishedLoadingList);  

                 var end = new Date();  

                 $log.debug("## DOM rendering list took: " + (end - ref) + " ms");  

             });  

           }  

        };  

      }  

    ]);  

    // Use in HTML:   

    <tr ng-repeat="item in items" post-repeat-directive>…</tr>  

    Chrome开发者工具的时间轴(Timeline)属性 

    在Chrome开发者工具的时间轴标签中,你可以看见事件、每秒内浏览器帧数和内存分配。“memory”工具用来检测内存泄漏,及页面所需的内存。当帧速率每秒低于30帧时就会出现页面闪烁问题。“frames”工具可帮助了解渲染性能,还可显示出一个JavaScript任务所花费的CPU时间。

    通过限制列表的大小进行基本的调优 

    缓解该问题,最好的办法是限制所显示列表的大小。可通过分页、添加无限滚动条来实现。

    分页,我们可以使用AngularJS的“limitTo”过滤器(AngularJS1.1.4版本以后)和“startFrom”过滤器。可以通过限制显示列表的大小来减少渲染时间。这是减少渲染时间最高效的方法。

    6.3.2七大调优法则 

    1.渲染没有数据绑定的列表 

    这是最明显的解决方案,因为数据绑定是性能问题最可能的根源。如果你只想显示一次列表,并不需要更新、改变数据,放弃数据绑定是绝佳的办法。不过可惜的是,你会失去对数据的控制权,但除了该法,我们别无选择。

    2.不要使用内联方法计算数据 

    为了在控制器中直接过滤列表,不要使用可获得过滤链接的方法。“ng-repeat”会评估每个表达式。在我们的案例中,“filteredItems()”返回过滤链接。如果评估过程很慢,它将迅速降低整个应用的速度。

     

    l <li ng-repeat="item in filteredItems()"> //这并不是一个好方法,因为要频繁地评估。   

    l <li ng-repeat="item in items"> //这是要采用的方法  

    3.使用两个列表(一个用来进行视图显示,一个作为数据源) 

    将要显示的列表与总的数据列表分开,是非常有用的模型。你可以对一些过滤进行预处理,并将存于缓存中的链接应用到视图上。下面案例展示了基本实现过程。filteredLists变量保存着缓存中的链接,applyFilter方法来处理映射。

    /* Controller */  

    // Basic list    

    var items = [{name:"John", active:true }, {name:"Adam"}, {name:"Chris"}, {name:"Heather"}];    

    // Init displayedList   

    $scope.displayedItems = items;  

    // Filter Cache   

    var filteredLists['active'] = $filter('filter)(items, {"active" : true});  

    // Apply the filter   

    $scope.applyFilter = function(type) {  

        if (filteredLists.hasOwnProperty(type){ // Check if filter is cached   

           $scope.displayedItems = filteredLists[type];  

        } else {   

            /* Non cached filtering */  

        }  

    }  

    // Reset filter   

    $scope.resetFilter = function() {  

        $scope.displayedItems = items;  

    }  

    /* View */  

    <button ng-click="applyFilter('active')">Select active</button>  

    <ul><li ng-repeat="item in displayedItems">{{item.name}}<li></ul>  

    4.在其他模板中使用ng-if来代替ng-show 

    如果你用指令、模板来渲染额外的信息,例如通过点击来显示列表项的详细信息,一定要使用  ng-if(AngularJSv. 1.1.5以后)。ng-if可阻止渲染(与ng-show相比)。所以其它DOM和数据绑定可根据需要进行评估。

    <li ng-repeat="item in items">  

     

       <p> {{ item.title }} </p>  

       <button ng-click="item.showDetails = !item.showDetails">Show details</buttons>  

       <div ng-if="item.showDetails">  

           {{item.details}}  

       </div>  

    </li>  

    5.不要使用ng-mouseenter、ng-mouseleave等指令 

    使用内部指令,像ng-mouseenter,AngularJS会使你的页面闪烁。浏览器的帧速率通常低于每秒30帧。使用jQuery创建动画、鼠标悬浮效果可以解决该问题。确保将鼠标事件放入jQuery的.live()函数中。

    6.关于过滤的小提示:通过ng-show隐藏多余的元素 

    对于长列表,使用过滤同样会减低工作效率,因为每个过滤都会创建一个原始列表的子链接。在很多情况下,数据没有变化,过滤结果也会保持不变。所以对数据列表进行预过滤,并根据情况将它应用到视图中,会大大节约处理时间。

    在ng-repeat指令中使用过滤器,每个过滤器会返回一个原始链接的子集。AngularJS 从DOM中移除多余元素(通过调用 $destroy),同时也会从$scope中移除他们。当过滤器的输入发生改变时,子集也会随着变化,元素必须进行重新链接,或着再调用$destroy。

    大部分情况下,这样做很好,但一旦用户经常过滤,或者列表非常巨大,不断的链接与

    销毁将影响性能。为了加快过滤的速度,你可以使用ng-show和ng-hide指令。在控制器中,进行过滤,并为每项添加一个属性。依靠该属性来触发ng-show。结果是,只为这些元素增加ng-hide类,来代替将它们移除子列表、$scope和DOM。

    触发ng-show的方法之一是使用表达式语法。ng-show的值由表达式语法来确定。可以看下面的例子:

    <input ng-model="query"></input>  

    <li ng-repeat="item in items" ng-show="([item.name] | filter:query).length"> {{item.name}} </li>

    <span style="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4px; font-family:; white-space: normal;"></span> 

    7.关于过滤的小提示:防抖动输入

    解决第6点提出的持续过滤问题的另一个方法是防抖动用户输入。例如,如果用户输入一个搜索关键词,只当用户停止输入后,过滤器才会被激活。使用该防抖动服务的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请见: http://jsfiddle.net/Warspawn/6K7Kd/。将它应用到你的视图及控制器中,如下所示:

    /* Controller */  

    // Watch the queryInput and debounce the filtering by 350 ms.   

    $scope.$watch('queryInput', function(newValue, oldValue) {  

        if (newValue === oldValue) { return; }  

        $debounce(applyQuery, 350);  

    });  

    var applyQuery = function() {   

        $scope.filter.query = $scope.query;  

    };    

    /* View */  

    <input ng-model="queryInput"/>  

    <li ng-repeat= item in items | filter:filter.query>{{ item.title }} </li> 

     

    7 总结

    angular上手比较难,初学者(特别是习惯了使用JQuery的人)可能不太适应其语法以及思想。随着对ng探索的一步步深入,也确实感觉到了这一点,尤其是框架内部的某些执行机制。

    7.1页面效果

     ng-show ng-hide 无动画效果问题

    7.2委派事件(代理事件)

    7.2.1 NG循环及事件绑定

    <ul>

      <li ng-repeat="a in array">

        <input ng-modle=”a.m” />

      </li>

    </ul>

    Ng会根据array的长度复制出n个<li>标签。而复制出的<li>节点中还有<input>节点并且使用了ng-modle指令,所以ng会对所有的<input>绑定监听器(事件)。如果array很大,就会绑定太多的事件,性能出现问题。

    7.2.2 jQuery委派事件

     

    从jQuery1.7开始,提供了.on()附加事件处理程序。

    .on( events [, selector ] [, data ], handler(eventObject) ) 

    参数Selector为一个选择器字符串,用于过滤出被选中的元素中能触发事件的后代元素。如果选择器是 null 或者忽略了该选择器,那么被选中的元素总是能触发事件。

    如果省略selector或者是null,那么事件处理程序被称为直接事件 或者 直接绑定事件 。每次选中的元素触发事件时,就会执行处理程序,不管它直接绑定在元素上,还是从后代(内部)元素冒泡到该元素的。

    当提供selector参数时,事件处理程序是指为委派事件(代理事件)。事件不会在直接绑定的元素上触发,但当selector参数选择器匹配到后代(内部元素)的时候,事件处理函数才会被触发。jQuery 会从 event target 开始向上层元素(例如,由最内层元素到最外层元素)开始冒泡,并且在传播路径上所有绑定了相同事件的元素若满足匹配的选择器,那么这些元素上的事件也会被触发。

    委托事件有两个优势:他们能在后代元素添加到文档后,可以处理这些事件;代理事件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当需要监视很多元素的时候,代理事件的开销更小。

    例如,在一个表格的 tbody 中含有 1,000 行,下面这个例子会为这 1,000 元素绑定事

    $("#dataTable tbody tr").on("click", function(event){ alert($(this).text());}); 

    委派事件的方法只有一个元素的事件处理程序,tbody,并且事件只会向上冒泡一层(从被点击的tr 到 tbody ):

    $("#dataTable tbody").on("click", "tr", function(event){  alert($(this).text());}); 

    许多委派的事件处理程序绑定到 document 树的顶层附近,可以降低性能。每次发生事件时,jQuery 需要比较从 event target(目标元素) 开始到文档顶部的路径中每一个元素上所有该类型的事件。为了获得更好的性能,在绑定代理事件时,绑定的元素最好尽可能的靠近目标元素。避免在大型文档中,过多的在 document 或 document.body 上添加代理事件。

  • 相关阅读:
    LeetCode --- Climbing Stairs
    LeetCode --- Best Time to Buy and Sell Stock II
    LeedCode --- Best Time to Buy and Sell Stock
    git命令总结
    LeetCode --- Jump Game II
    Hdu 4497
    数据库lib7第4题创建存储过程
    Hdu 4496
    Hdu 4493
    快速排序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jiligalaer/p/4169521.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