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avaSE重点——网络编程


    本文章是本人根据视频和网上资料整理所写笔记,可能有不通顺或遗漏的地方,请尽量参考学习来源处的链接去进行学习。

    1、学习来源

    JavaSE 网络编程 https://www.jianshu.com/p/4418b4005716

    菜鸟教程 https://www.runoob.com/java/java-networking.html

    2、网络编程的两个重要问题

    1. 如何准确定位网络上一台或多台主机
    2. 找到主机之后如何进行通信

    3、网络通信的要素

    1. IP和端口号
    2. 网络通信协议:UDP、TCP

    4、IP

    唯一定位一台网络上计算机(网络中设备的标识)

    127.0.0.1:本机localhost

    ip地址分类:
    (1)ipv4:4个字节
    (2)ipv6:128位,8个无符号整数
    (3)公网(互联网)
    (4)私网(局域网)

    域名:记忆ip

    5、端口port

    • 用于标识进程的逻辑地址,不同的进程有不同的端口号,区分软件
    • 划分0~65535
    • TCP、UDP:单个协议下,端口号不能冲突,(不同协议端口号相同不冲突)
    端口分类(0~65535)
    公有端口:0~1023 HTTP : 80、HTTPS : 443、FTP:21
    软件注册端口:1024~49151,分配用户或者程序 Tomcat :8080、MySQL:3306、Oracle:1521
    动态、私有:49152~65535
     netstat -ano #查看所有的端口
     netstat -ano | findstr "8080" # 查看指定的端口
    

    6、通信协议

    TCP UDP
    用户传输协议 用户数据报协议
    建立连接,形成传输数据的通道 将数据及源和目的封装成数据包中,不需要建立连接
    在连接中进行大数据量传输 每个数据报的大小在限制在64k内
    连接、稳定,可靠协议 不连接、不稳定,不可靠协议
    三次握手,四次挥手
    客户端,服务端 客户端,服务端:没有明确的界限
    传输完成,释放连接,效率低 不管有没有准备好,都可以发送

    7、Socket

    • Socket就是为网络服务提供的一种机制。
    • 通信的两端都有Socket。
    • 网络通信其实就是Socket间的通信。
    • 数据在两个Socket间通过IO传输。

    8、UDP

    不用连接,只需知道对方的地址,可以相互发送接收

    8.1 UDP传输流程

    • DatagramSocket与DatagramPacket
    • 建立发送端,接收端。

    注意: 发送端与接收端是两个独立的运行程序。

    • 建立数据包。

    • 调用Socket的发送接收方法。

    • 关闭Socket。

    重要类 常用方法
    DatagramSocket send方法发送包、带参数的构造器开放一个端口port、receive阻塞接收、close方法关闭流
    DatagramPacket 构造器方法(数据包,包含数据、起始位置、发送地址):包装文件

    8.2 发送端

    • 在发送端,要在数据包对象中明确目的地 IP 及 端口。
    DatagramSocket ds = new DatagramSocket();
    byte[] by = "hello,udp".getBytes();
    DatagramPacket dp = new DatagramPacket(by,0,by.length,InetAddress.getByName("127.0.0.1"),10000);
    ds.send(dp);
    ds.close();
    

    8.3 接收端

    • 在接收端,要指定监听的端口。
    DatagramSocket ds = new DatagramSocket(10000);
    byte[] by = new byte[1024];
    DatagramPacket dp = new DatagramPacket(by,by.length);
    ds.receive(dp);
    String str = new String(dp.getData(),0,dp.getLength());
    System.out.println(str+"--"+dp.getAddress());
    ds.close();
    

    8.4 实现UDP聊天程序的两个步骤

    1. 通过键盘录入获取要发送的信息。
    2. 将发送和接收分别封装到两个线程中。

    9、TCP

    9.1 TCP传输流程

    • Socket和ServerSocket
    • 建立客户端和服务器端
    • 建立连接后,通过Socket中的IO流进行数据的传输
    • 关闭socket
    • 同样,客户端与服务器端是两个独立的应用程序。

    9.2 基本思路(客户端)

    1. 客户端需要明确服务器的ip地址以及端口,这样才可以去试着建立连接,如果连接失败,会出现异常。
    2. 连接成功,说明客户端与服务端建立了通道,那么通过IO流就可以进行数据的输,而Socket对象已经提供了输入流和输出流对象,通过getInputStream(),getOutputStream()获取即可。
    3. 与服务端通讯结束后,关闭Socket。
    • 通过Socket建立对象并指定要连接的服务端主机以及端口。

      Socket s = new Socket("127.0.0.1",9999);
      OutputStream out = s.getOutputStream();
      out.write("hello".getBytes());
      s.close();
      

    9.3 基本思路(服务端)

    1. 服务端需要明确它要处理的数据是从哪个端口进入的。
    2. 当有客户端访问时,要明确是哪个客户端,可通过accept()获取已连接的客户端对象,并通过该对象与客户端通过IO流进行数据传输。
    3. 当该客户端访问结束,关闭该客户端。
    • 建立服务端需要监听一个端口
    ServerSocket ss = new ServerSocket(9999);
    Socket s = ss.accept ();
    InputStream in = s.getInputStream();
    byte[] buf = new byte[1024];
    int num = in.read(buf);
    String str = new String(buf,0,num);
    System.out.println(s.getInetAddress().toString()+":"+str);
    s.close();
    ss.close();
    

    10、Tcp传输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1. 客户端连接上服务端,两端都在等待,没有任何数据传输。
    2. 通过例程分析:
      • 因为read方法或者readLine方法是阻塞式。
    3. 解决办法:
      • 自定义结束标记
      • 使用shutdownInput,shutdownOutput方法。

    11、TCP实现聊天

    11.1 客户端

    1. 连接服务器 Socket
    2. 发送消息
    • 核心代码
    //1. 要知道服务器的地址、端口号
    InetAddress serverIP = InetAddress.getByName("127.0.0.1");
    int port = 9999;
    //2. 创建一个socket连接
    Socket socket = new Socket(serverIP,port);
    //3. 发送消息  IO流
    OutputStream os = socket.getOutputStream();
    os.write("Hello world".getBytes());
    

    11.2 服务器

    1. 建立服务的端口 ServerSocket
    2. 等待用户的链接 accept
    3. 接收用户消息
    • 核心代码
    //1.  建立地址
    ServerSocket serverSocket = new ServerSocket(9999);
    while(true) {
        //2. 等待用户端连接
        Socket socket = serverSocket.accept();//阻塞式监听,一直等待客户端连接
        //3.  读取客户端的消息
        InputStream is = socket.getInputStream();
        
        //管道流
        ByteArrayOutputStream baos = new ByteArrayOutputStream();
        byte[] buffer = new byte[1024];
        int len;
        while( (len = is.read(buffer) )!= -1) {
            baos.write(buffer,0,len);
        }
        System.out.println(baos.toString());
    }
    

    12、练习

    1. 建立一个群聊服务端。
    2. 客户端向服务端上传一个图片。
    3. 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用户名请求登陆,服务端通过验证,返回“欢迎光临”,未通过“用户不存在”。

    13、关于BIO、NIO和AIO

    13.1 同步和异步:

    同步和异步是针对应用程序和内核的交互而言的,同步指的是用户进程触发IO 操作并等待或者轮询的去查看IO 操作是否就绪,而异步是指用户进程触发IO 操作以后便开始做自己的事情,而当IO 操作已经完成的时候会得到IO 完成的通知。

    以银行取款为例:

    同步 : 自己亲自出马持银行卡到银行取钱(使用同步 IO 时,Java 自己处理IO 读写);

    异步 : 委托一小弟拿银行卡到银行取钱,然后给你(使用异步IO 时,Java 将 IO 读写委托给OS 处理,需要将数据缓冲区地址和大小传给OS(银行卡和密码),OS 需要支持异步IO操作API);

    阻塞和非阻塞:阻塞和非阻塞是针对于进程在访问数据的时候,根据IO操作的就绪状态来采取的不同方式,说白了是一种读取或者写入操作方法的实现方式,阻塞方式下读取或者写入函数将一直等待,而非阻塞方式下,读取或者写入方法会立即返回一个状态值。

    以银行取款为例:

    阻塞 : ATM排队取款,你只能等待(使用阻塞IO时,Java调用会一直阻塞到读写完成才返回);

    非阻塞 : 柜台取款,取个号,然后坐在椅子上做其它事,等号广播会通知你办理,没到号你就不能去,你可以不断问大堂经理排到了没有,大堂经理如果说还没到你就不能去(使用非阻塞IO时,如果不能读写Java调用会马上返回,当IO事件分发器通知可读写时再继续进行读写,不断循环直到读写完成)

    13.2 BIO 编程

    Blocking IO: 同步阻塞的编程方式。

    BIO编程方式通常是在JDK1.4版本之前常用的编程方式。编程实现过程为:首先在服务端启动一个ServerSocket来监听网络请求,客户端启动Socket发起网络请求,默认情况下ServerSocket回建立一个线程来处理此请求,如果服务端没有线程可用,客户端则会阻塞等待或遭到拒绝。

    且建立好的连接,在通讯过程中,是同步的。在并发处理效率上比较低。大致结构如下:

    同步并阻塞,服务器实现模式为一个连接一个线程,即客户端有连接请求时服务器端就需要启动一个线程进行处理,如果这个连接不做任何事情会造成不必要的线程开销,当然可以通过线程池机制改善。

    BIO方式适用于连接数目比较小且固定的架构,这种方式对服务器资源要求比较高,并发局限于应用中,JDK1.4以前的唯一选择,但程序直观简单易理解。

    使用线程池机制改善后的BIO模型图如下:

    13.3 NIO 编程:Unblocking IO(New IO): 同步非阻塞的编程方式。

    NIO本身是基于事件驱动思想来完成的,其主要想解决的是BIO的大并发问题,NIO基于Reactor,当socket有流可读或可写入socket时,操作系统会相应的通知引用程序进行处理,应用再将流读取到缓冲区或写入操作系统。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已经不是一个连接就要对应一个处理线程了,而是有效的请求,对应一个线程,当连接没有数据时,是没有工作线程来处理的。

    NIO的最重要的地方是当一个连接创建后,不需要对应一个线程,这个连接会被注册到多路复用器上面,所以所有的连接只需要一个线程就可以搞定,当这个线程中的多路复用器进行轮询的时候,发现连接上有请求的话,才开启一个线程进行处理,也就是一个请求一个线程模式。

    在NIO的处理方式中,当一个请求来的话,开启线程进行处理,可能会等待后端应用的资源(JDBC连接等),其实这个线程就被阻塞了,当并发上来的话,还是会有BIO一样的问题

    13.4 AIO编程:Asynchronous IO: 异步非阻塞的编程方式。

    与NIO不同,当进行读写操作时,只须直接调用API的read或write方法即可。这两种方法均为异步的,对于读操作而言,当有流可读取时,操作系统会将可读的流传入read方法的缓冲区,并通知应用程序;对于写操作而言,当操作系统将write方法传递的流写入完毕时,操作系统主动通知应用程序。即可以理解为,read/write方法都是异步的,完成后会主动调用回调函数。在JDK1.7中,这部分内容被称作NIO.2,主要在java.nio.channels包下增加了下面四个异步通道:AsynchronousSocketChannel、AsynchronousServerSocketChannel、AsynchronousFileChannel、AsynchronousDatagramChannel

  • 相关阅读:
    WM_SIZE和WM_MOVE的函数体内容为什么不一样?
    java调用计算机显示文档
    把消息送到默认窗口函数里,并非一点用都没有,可能会产生新的消息(以WM_WINDOWPOSCHANGED为例)
    使用SetWindowPos API函数移动窗口后,还需修改Delphi的属性值,以备下次使用,否则就会出问题(不是API不起作用,而是使用了错误的坐标值)
    Delphi调用WINAPI时到底应该是指针还是结构体(注意是Delphi变量本身就是指针)
    TWinControl.SetBounds与TWinControl.UpdateBounds赏析(定义和调用)
    delphi的取整函数round、trunc、ceil和floor
    2013Esri全球用户大会之互操作和标准
    Delphi判断文件是否正在被使用(CreateFile也可以只是为了读取数据,而不是创建)
    Delphi 的运算符列表,运算符及优先级表格 good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jiaozhang/p/15658845.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