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次课学习到的知识点:
(1)一堆数组定义的一般定义:
类型名 数组名 [数组长度];
例如:int a [10]; /*定义一个有10个整型元素的数组a*/
char c [200]; /*定义一个有200个字符型元素的数组c*/
float f [5]; /*定义一个有5个单精度浮点型元素的数组f*/
(2)数组长度(定义时必须指定)是一个常量,数组名是一个地址常量,数组下标从0开始,下标不能越界;
数组元素的引用要指定下标,形式:
数组名 [下标]
下标合理取值范围是 [0,数组长度-1];
(3)一堆数组的初始化,一般形式:
类型名 数组名 [数组长度] = {初值表};
数组元素赋初值:a [0]为1,a [1]为2,...,a [9]为10;
(4)利用数组计算斐波那契数列;用顺序查找法找出相应的最小下标;
输出最小值:
min=a [0];
for (i=1; i<n; i++)
if (a [i] <a [min])
(5)课本例题的练习;
2.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理解能力不是很好,有时候并不能立刻弄清题意;
(2)数组的定义和数值元素的引用有时搞错;
(3)题目多读几遍,问同学,看书;
3. 实验心得体会及本章学习总结:
(1)心得:上课需要跟着老师的步伐,少玩手机,别睡觉,把不懂的问题弄清;
(2)总结:刚刚结束第6章节,还没吸收完,就教了第7章节的数组,总体上来说,教的是越来越多,不懂的也是越积越多,还容易混乱,或者之前学的忘记了些;
4.预习:
(1)二维数组的定义形式:
类型名 数组名 [行长度] [列长度];
例:int a [3] [2]; /*定义一个二维数组a,3行2列,共6个元素。*/
(2)引用二堆数组的元素要指定两个下标,形式为:
数组名 [行下标] [列下标]
行下标的合理取值范围[0,行长度-1];
(3)分行赋初值一般形式:
类型名 数组名 [行长度] [列长度] = { {初值表0},...,{初值表k},...};
(4)顺序赋初值一般形式:
类型名 数组名 [行长度] [列长度] = {初值表};
(5)矩阵的术语与二维数组下标的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