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ndroid插件化技术——原理篇


    《Android插件化技术——原理篇》

    转载:https://mp.weixin.qq.com/s/Uwr6Rimc7Gpnq4wMFZSAag?utm_source=androidweekly&utm_medium=website

    | 导语 插件化技术最早从2012年诞生至今,已经走过了5个年头。从最初只支持Activity的动态加载发展到可以完全模拟app运行时的沙箱系统,各种开源项目层出不穷,在此挑选了几个代表性的框架,总结其中的技术原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插件化框架又相当复杂,文中若有错误或者不准确的地方望高手指点。

    内容概要

    一、发展历史

    插件化技术最初源于免安装运行apk的想法,这个免安装的apk可以理解为插件。支持插件化的app可以在运行时加载和运行插件,这样便可以将app中一些不常用的功能模块做成插件,一方面减小了安装包的大小,另一方面可以实现app功能的动态扩展。想要实现插件化,主要是解决下面三个问题:

    • 插件中代码的加载和与主工程的互相调用

    • 插件中资源的加载和与主工程的互相访问

    • 四大组件生命周期的管理

    下面是比较出名的几个开源的插件化框架,按照出现的时间排序。研究它们的实现原理,可以大致看出插件化技术的发展,根据实现原理我把这几个框架划分成了三代。

    第一代:dynamic-load-apk最早使用ProxyActivity这种静态代理技术,由ProxyActivity去控制插件中PluginActivity的生命周期。该种方式缺点明显,插件中的activity必须继承PluginActivity,开发时要小心处理context。而DroidPlugin通过Hook系统服务的方式启动插件中的Activity,使得开发插件的过程和开发普通的app没有什么区别,但是由于hook过多系统服务,异常复杂且不够稳定。

    第二代:为了同时达到插件开发的低侵入性(像开发普通app一样开发插件)和框架的稳定性,在实现原理上都是趋近于选择尽量少的hook,并通过在manifest中预埋一些组件实现对四大组件的插件化。另外各个框架根据其设计思想都做了不同程度的扩展,其中Small更是做成了一个跨平台,组件化的开发框架。

    第三代:VirtualApp比较厉害,能够完全模拟app的运行环境,能够实现app的免安装运行和双开技术。Atlas是阿里今年开源出来的一个结合组件化和热修复技术的一个app基础框架,其广泛的应用与阿里系的各个app,其号称是一个容器化框架。

    下面详细介绍插件化框架的原理,分别对应着实现插件化的三个核心问题。

    二、基本原理

    2.1 类加载

    外部apk中类的加载

    Android中常用的有两种类加载器,DexClassLoader和PathClassLoader,它们都继承于BaseDexClassLoader。

    // DexClassLoaderpublic class DexClassLoader extends BaseDexClassLoader {    public DexClassLoader(String dexPath, String optimizedDirectory,            String libraryPath, ClassLoader parent) {        super(dexPath, new File(optimizedDirectory), libraryPath, parent);    } }
    // PathClassLoader

    public class PathClassLoader extends BaseDexClassLoader {    public PathClassLoader(String dexPath, ClassLoader parent) {    
       super(dexPath, null, null, parent);    }
        
     public PathClassLoader(String dexPath, String libraryPath,            ClassLoader parent) {    
       super(dexPath, null, libraryPath, parent);    } }

    区别在于调用父类构造器时,DexClassLoader多传了一个optimizedDirectory参数,这个目录必须是内部存储路径,用来缓存系统创建的Dex文件。而PathClassLoader该参数为null,只能加载内部存储目录的Dex文件。

    所以我们可以用DexClassLoader去加载外部的apk,用法如下

    //第一个参数为apk的文件目录//第二个参数为内部存储目录//第三个为库文件的存储目录//第四个参数为父加载器new DexClassLoader(apk.getAbsolutePath(), dexOutputPath, libsDir.getAbsolutePath(), parent)

    双亲委托机制

    ClassLoader调用loadClass方法加载类

    protected Class<?> loadClass(String className, boolean resolve) throws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首先从已经加载的类中查找        Class<?> clazz = findLoadedClass(className);    
       if (clazz == null) {            ClassNotFoundException suppressed = null;    
              try {  
                   //如果没有加载过,先调用父加载器的loadClass                clazz = parent.loadClass(className, false);            } catch (ClassNotFoundException e) {                suppressed = e;            }      
           if (clazz == null) {        
                   try {          
         
                     //父加载器都没有加载,则尝试加载                    clazz = findClass(className);                } catch (ClassNotFoundException e) {                    e.addSuppressed(suppressed);      
                        throw e;                }            }        }    
               return clazz;    }

    可以看出ClassLoader加载类时,先查看自身是否已经加载过该类,如果没有加载过会首先让父加载器去加载,如果父加载器无法加载该类时才会调用自身的findClass方法加载,该机制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类的重复加载。

    DexClassLoader的DexPathList

    DexClassLoader重载了findClass方法,在加载类时会调用其内部的DexPathList去加载。DexPathList是在构造DexClassLoader时生成的,其内部包含了DexFile。如下图所示

    DexPathList的loadClass会去遍历DexFile直到找到需要加载的类

    public Class findClass(String name, List<Throwable> suppressed) {
           //循环dexElements,调用DexFile.loadClassBinaryName加载class        for (Element element : dexElements) {            DexFile dex = element.dexFile;    
           if (dex != null) {                Class clazz = dex.loadClassBinaryName(name, definingContext, suppressed);  
                        if (clazz != null) {  
                          return clazz;                }            }        }  
         if (dexElementsSuppressedExceptions != null) {            suppressed.addAll(Arrays.asList(dexElementsSuppressedExceptions));        }    
            return null;    }

    有一种热修复技术正是利用了DexClassLoader的加载机制,将需要替换的类添加到dexElements的前面,这样系统会使用先找到的修复过的类。

    2.2 单DexClassLoader与多DexClassLoader

    通过给插件apk生成相应的DexClassLoader便可以访问其中的类,这边又有两种处理方式,有单DexClassLoader和多DexClassLoader两种结构。

    多DexClassLoader

    对于每个插件都会生成一个DexClassLoader,当加载该插件中的类时需要通过对应DexClassLoader加载。这样不同插件的类是隔离的,当不同插件引用了同一个类库的不同版本时,不会出问题。RePlugin采用的是该方案。

    单DexClassLoader

    将插件的DexClassLoader中的pathList合并到主工程的DexClassLoader中。这样做的好处时,可以在不同的插件以及主工程间直接互相调用类和方法,并且可以将不同插件的公共模块抽出来放在一个common插件中直接供其他插件使用。Small采用的是这种方式。

    互相调用

    插件和主工程的互相调用涉及到以下两个问题

    插件调用主工程

    • 在构造插件的ClassLoader时会传入主工程的ClassLoader作为父加载器,所以插件是可以直接可以通过类名引用主工程的类。

    主工程调用插件

    • 若使用多ClassLoader机制,主工程引用插件中类需要先通过插件的ClassLoader加载该类再通过反射调用其方法。插件化框架一般会通过统一的入口去管理对各个插件中类的访问,并且做一定的限制。

    • 若使用单ClassLoader机制,主工程则可以直接通过类名去访问插件中的类。该方式有个弊病,若两个不同的插件工程引用了一个库的不同版本,则程序可能会出错,所以要通过一些规范去避免该情况发生。

    2.3 资源加载

    Android系统通过Resource对象加载资源,下面代码展示了该对象的生成过程

    //创建AssetManager对象
    AssetManager assets = new AssetManager();
    //将apk路径添加到AssetManager中
     if (assets.addAssetPath(resDir) == 0){                  return null;   }
    //创建Resource对象

    r = new Resources(assets, metrics, getConfiguration(), compInfo);

    因此,只要将插件apk的路径加入到AssetManager中,便能够实现对插件资源的访问。

    具体实现时,由于AssetManager并不是一个public的类,需要通过反射去创建,并且部分Rom对创建的Resource类进行了修改,所以需要考虑不同Rom的兼容性。

    资源路径的处理

    和代码加载相似,插件和主工程的资源关系也有两种处理方式

    • 合并式:addAssetPath时加入所有插件和主工程的路径

    • 独立式:各个插件只添加自己apk路径

    合并式由于AssetManager中加入了所有插件和主工程的路径,因此生成的Resource可以同时访问插件和主工程的资源。但是由于主工程和各个插件都是独立编译的,生成的资源id会存在相同的情况,在访问时会产生资源冲突。

    独立式时,各个插件的资源是互相隔离的,不过如果想要实现资源的共享,必须拿到对应的Resource对象。

    Context的处理

    通常我们通过Context对象访问资源,光创建出Resource对象还不够,因此还需要一些额外的工作。 对资源访问的不同实现方式也需要不同的额外工作。以VirtualAPK的处理方式为例

    第一步:创建Resource

    if (Constants.COMBINE_RESOURCES) {
       //插件和主工程资源合并时需要hook住主工程的资源    Resources resources = ResourcesManager.createResources(context, apk.getAbsolutePath());    ResourcesManager.hookResources(context, resources);  
         return resources; } else {  
         //插件资源独立,该resource只能访问插件自己的资源    Resources hostResources = context.getResources();    AssetManager assetManager = createAssetManager(context, apk);  
           return new Resources(assetManager, hostResources.getDisplayMetrics(), hostResources.getConfiguration()); }

    第二步:hook主工程的Resource

    对于合并式的资源访问方式,需要替换主工程的Resource,下面是具体替换的代码。

    public static void hookResources(Context base, Resources resources) {
       try {            ReflectUtil.setField(base.getClass(), base, "mResources", resources);            Object loadedApk = ReflectUtil.getPackageInfo(base);            ReflectUtil.setField(loadedApk.getClass(), loadedApk, "mResources", resources);            Object activityThread = ReflectUtil.getActivityThread(base);            Object resManager = ReflectUtil.getField(activityThread.getClass(), activityThread, "mResourcesManager");      
         if (Build.VERSION.SDK_INT < 24) {                Map<Object, WeakReference<Resources>> map = (Map<Object, WeakReference<Resources>>) ReflectUtil.getField(resManager.getClass(), resManager, "mActiveResources");                Object key = map.keySet().iterator().next();                map.put(key, new WeakReference<>(resources));            } else {                // still hook Android N Resources, even though it's unnecessary, then nobody will be strange.                Map map = (Map) ReflectUtil.getFieldNoException(resManager.getClass(), resManager, "mResourceImpls");                Object key = map.keySet().iterator().next();                Object resourcesImpl = ReflectUtil.getFieldNoException(Resources.class, resources, "mResourcesImpl");                map.put(key, new WeakReference<>(resourcesImpl));            }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注意下上述代码hook了几个地方,包括以下几个hook点

    • 替换了主工程context中LoadedApk的mResource对象

    • 将新的Resource添加到主工程ActivityThread的mResourceManager中,并且根据Android版本做了不同处理

    第三步:关联resource和Activity

    Activity activity = mBase.newActivity(plugin.getClassLoader(), targetClassName, intent); activity.setIntent(intent);
    //设置Activity的mResources属性,Activity中访问资源时都通过mResources

    ReflectUtil.setField(ContextThemeWrapper.class, activity, "mResources", plugin.getResources());

    上述代码是在Activity创建时被调用的(后面会介绍如何hook Activity的创建过程),在activity被构造出来后,需要替换其中的mResources为插件的Resource。由于独立式时主工程的Resource不能访问插件的资源,所以如果不做替换,会产生资源访问错误。

    做完以上工作后,则可以在插件的Activity中放心的使用setContentView,inflater等方法加载布局了。

    资源冲突

    合并式的资源处理方式,会引入资源冲突,原因在于不同插件中的资源id可能相同,所以解决方法就是使得不同的插件资源拥有不同的资源id。

    资源id是由8位16进制数表示,表示为0xPPTTNNNN。PP段用来区分包空间,默认只区分了应用资源和系统资源,TT段为资源类型,NNNN段在同一个APK中从0000递增。如下表所示

    所以思路是修改资源ID的PP段,对于不同的插件使用不同的PP段,从而区分不同插件的资源。具体实现方式有两种

    • 修改aapt源码,编译期修改PP段。

    • 修改resources.arsc文件,该文件列出了资源id到具体资源路径的映射。

    具体实现可以分别参考Atlas框架和Small框架。推荐第二种方式,不用入侵原有的编译流程。

    三、四大组件支持

    Android开发中有一些特殊的类,是由系统创建的,并且由系统管理生命周期。如常用的四大组件,Activity,Service,BroadcastReceiver和ContentProvider。 仅仅构造出这些类的实例是没用的,还需要管理组件的生命周期。其中以Activity最为复杂,不同框架采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下面以Activity为例详细介绍插件化如何支持组件生命周期的管理。 大致分为两种方式:

    • ProxyActivity代理

    • 预埋StubActivity,hook系统启动Activity的过程

    3.1 ProxyActivity代理

    ProxyActivity代理的方式最早是由dynamic-load-apk提出的,其思想很简单,在主工程中放一个ProxyActivy,启动插件中的Activity时会先启动ProxyActivity,在ProxyActivity中创建插件Activity,并同步生命周期。下图展示了启动插件Activity的过程。

    1. 首先需要通过统一的入口(如图中的PluginManager)启动插件Activity,其内部会将启动的插件Activity信息保存下来,并将intent替换为启动ProxyActivity的intent。

    2. ProxyActivity根据插件的信息拿到该插件的ClassLoader和Resource,通过反射创建PluginActivity并调用其onCreate方法。

    3. PluginActivty调用的setContentView被重写了,会去调用ProxyActivty的setContentView。由于ProxyActivity重写了getResource返回的是插件的Resource,所以setContentView能够访问到插件中的资源。同样findViewById也是调用ProxyActivity的。

    4. ProxyActivity中的其他生命周期回调函数中调用相应PluginActivity的生命周期。

    代理方式的关键总结起来有下面两点:

    • ProxyActivity中需要重写getResouces,getAssets,getClassLoader方法返回插件的相应对象。生命周期函数以及和用户交互相关函数,如onResume,onStop,onBackPressedon,KeyUponWindow,FocusChanged等需要转发给插件。

    • PluginActivity中所有调用context的相关的方法,如setContentView,getLayoutInflater,getSystemService等都需要调用ProxyActivity的相应方法。

    该方式有几个明显缺点:

    • 插件中的Activity必须继承PluginActivity,开发侵入性强。

    • 如果想支持Activity的singleTask,singleInstance等launchMode时,需要自己管理Activity栈,实现起来很繁琐。

    • 插件中需要小心处理Context,容易出错。

    • 如果想把之前的模块改造成插件需要很多额外的工作。

    该方式虽然能够很好的实现启动插件Activity的目的,但是由于开发式侵入性很强,dynamic-load-apk之后的插件化方案很少继续使用该方式,而是通过hook系统启动Activity的过程,让启动插件中的Activity像启动主工程的Activity一样简单。

    3.2 hook方式

    在介绍hook方式之前,先用一张图简要的介绍下系统是如何启动一个Activity的。

    上图列出的是启动一个Activity的主要过程,具体步骤如下:

    1. Activity1调用startActivity,实际会调用Instrumentation类的execStartActivity方法,Instrumentation是系统用来监控Activity运行的一个类,Activity的整个生命周期都有它的影子。

    2. 通过跨进程的binder调用,进入到ActivityManagerService中,其内部会处理Activity栈。之后又通过跨进程调用进入到Activity2所在的进程中。

    3. ApplicationThread是一个binder对象,其运行在binder线程池中,内部包含一个H类,该类继承于类Handler。ApplicationThread将启动Activity2的信息通过H对象发送给主线程。

    4. 主线程拿到Activity2的信息后,调用Instrumentation类的newActivity方法,其内通过ClassLoader创建Activity2实例。

    下面介绍如何通过hook的方式启动插件中的Activity,需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 插件中的Activity没有在AndroidManifest中注册,如何绕过检测。

    • 如何构造Activity实例,同步生命周期

    解决方法有很多种,以VirtualAPK为例,核心思路如下:

    1. 先在Manifest中预埋StubActivity,启动时hook上图第1步,将Intent替换成StubActivity。

    2. hook第10步,通过插件的ClassLoader反射创建插件Activity

    3. 之后Activity的所有生命周期回调都会通知给插件Activity

    下面具体分析整个过程涉及到的代码:

    替换系统Instrumentation

    VirtualAPK在初始化时会调用hookInstrumentationAndHandler,该方法hook了系统的Instrumentaiton类,由上文可知该类和Activity的启动息息相关。

    private void hookInstrumentationAndHandler() {
       try {  
             //获取Instrumentation对象        Instrumentation baseInstrumentation = ReflectUtil.getInstrumentation(this.mContext);  
                  //构造自定义的VAInstrumentation        final VAInstrumentation instrumentation = new VAInstrumentation(this, baseInstrumentation);
                         //设置ActivityThread的mInstrumentation和mCallBack        Object activityThread = ReflectUtil.getActivityThread(this.mContext);        ReflectUtil.setInstrumentation(activityThread, instrumentation);        ReflectUtil.setHandlerCallback(this.mContext, instrumentation);
             this.mInstrumentation = instrumentation;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该段代码将主线程中的Instrumentation对象替换成了自定义的VAInstrumentation类。在启动和创建插件activity时,该类都会偷偷做一些手脚。

    hook activity启动过程

    VAInstrumentation类重写了execStartActivity方法,图 3.2中的第一步。

    public ActivityResult execStartActivity(    //省略了无关参数    Intent intent) {
    //转换隐式intent    mPluginManager.getComponentsHandler().transformIntentToExplicitAsNeeded(intent);
       if (intent.getComponent() != null) {  
         //替换intent中启动Activity为StubActivity        this.mPluginManager.getComponentsHandler().markIntentIfNeeded(intent);    }            //调用父类启动Activity的方法}
    public void markIntentIfNeeded(Intent intent) {
       if (intent.getComponent() == null) {  
             return;    }    String targetPackageName = intent.getComponent().getPackageName();    String targetClassName = intent.getComponent().getClassName();    // search map and return specific launchmode stub activity    if (!targetPackageName.equals(mContext.getPackageName()) && mPluginManager.getLoadedPlugin(targetPackageName) != null) {        intent.putExtra(Constants.KEY_IS_PLUGIN, true);        intent.putExtra(Constants.KEY_TARGET_PACKAGE, targetPackageName);        intent.putExtra(Constants.KEY_TARGET_ACTIVITY, targetClassName);        dispatchStubActivity(intent);    } }

    execStartActivity中会先去处理隐式intent,如果该隐式intent匹配到了插件中的Activity,将其转换成显式。之后通过markIntentIfNeeded将待启动的的插件Activity替换成了预先在AndroidManifest中占坑的StubActivity,并将插件Activity的信息保存到该intent中。其中有个dispatchStubActivity函数,会根据Activity的launchMode选择具体启动哪个StubActivity。VirtualAPK为了支持Activity的launchMode在主工程的AndroidManifest中对于每种启动模式的Activity都预埋了多个坑位。

    hook Activity的创建过程

    上一步欺骗了系统,让系统以为自己启动的是一个正常的Activity。当来到图 3.2的第10步时,再将插件的Activity换回来。此时调用的是VAInstrumentation类的newActivity方法。

    @Overridepublic Activity newActivity(ClassLoader cl, String className, Intent intent){
       try {        cl.loadClass(className);    } catch (ClassNotFoundException e) {
           //通过LoadedPlugin可以获取插件的ClassLoader和Resource        LoadedPlugin plugin = this.mPluginManager.getLoadedPlugin(intent);
                   //获取插件的主Activity        String targetClassName = PluginUtil.getTargetActivity(intent);
                   if (targetClassName != null) {
                      //传入插件的ClassLoader构造插件Activity            Activity activity = mBase.newActivity(plugin.getClassLoader(), targetClassName, intent);            activity.setIntent(intent);
                       //设置插件的Resource,从而可以支持插件中资源的访问            try {                ReflectUtil.setField(ContextThemeWrapper.class, activity, "mResources", plugin.getResources());            } catch (Exception ignored) {
                                      // ignored.            }  
             return activity;        }    }    return mBase.newActivity(cl, className, intent); }

    由于AndroidManifest中预埋的StubActivity并没有具体的实现类,所以此时会发生ClassNotFoundException。之后在处理异常时取出插件Activity的信息,通过插件的ClassLoader反射构造插件的Activity。

    一些额外操作

    插件Activity构造出来后,为了能够保证其正常运行还要做些额外的工作。VAInstrumentation类在图3.2中的第11步中也做了一些处理。

    @Overridepublic void callActivityOnCreate(Activity activity, Bundle icicle) {
       final Intent intent = activity.getIntent();
           if (PluginUtil.isIntentFromPlugin(intent)) {        Context base = activity.getBaseContext();
                   try {            LoadedPlugin plugin = this.mPluginManager.getLoadedPlugin(intent);            ReflectUtil.setField(base.getClass(), base, "mResources", plugin.getResources());            ReflectUtil.setField(ContextWrapper.class, activity, "mBase", plugin.getPluginContext());            ReflectUtil.setField(Activity.class, activity, "mApplication", plugin.getApplication());            ReflectUtil.setFieldNoException(ContextThemeWrapper.class, activity, "mBase", plugin.getPluginContext());
                   // set screenOrientation            ActivityInfo activityInfo = plugin.getActivityInfo(PluginUtil.getComponent(intent));
                  if (activityInfo.screenOrientation != ActivityInfo.SCREEN_ORIENTATION_UNSPECIFIED) {                activity.setRequestedOrientation(activityInfo.screenOrientation);            }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mBase.callActivityOnCreate(activity, icicle); }

    这段代码主要是将Activity中的Resource,Context等对象替换成了插件的相应对象,保证插件Activity在调用涉及到Context的方法时能够正确运行。

    经过上述步骤后,便实现了插件Activity的启动,并且该插件Activity中并不需要什么额外的处理,和常规的Activity一样。那问题来了,之后的onResume,onStop等生命周期怎么办呢?答案是所有和Activity相关的生命周期函数,系统都会调用插件中的Activity。原因在于AMS在处理Activity时,通过一个token表示具体Activity对象,而这个token正是和启动Activity时创建的对象对应的,而这个Activity被我们替换成了插件中的Activity,所以之后AMS的所有调用都会传给插件中的Activity。

    小结

    VirtualAPK通过替换了系统的Instrumentation,hook了Activity的启动和创建,省去了手动管理插件Activity生命周期的繁琐,让插件Activity像正常的Activity一样被系统管理,并且插件Activity在开发时和常规一样,即能独立运行又能作为插件被主工程调用。

    其他插件框架在处理Activity时思想大都差不多,无非是这两种方式之一或者两者的结合。在hook时,不同的框架可能会选择不同的hook点。如360的RePlugin框架选择hook了系统的ClassLoader,即图3.2中构造Activity2的ClassLoader,在判断出待启动的Activity是插件中的时,会调用插件的ClassLoader构造相应对象。另外RePlugin为了系统稳定性,选择了尽量少的hook,因此它并没有选择hook系统的startActivity方法来替换intent,而是通过重写Activity的startActivity,因此其插件Activity是需要继承一个类似PluginActivity的基类的。不过RePlugin提供了一个Gradle插件将插件中的Activity的基类换成了PluginActivity,用户在开发插件Activity时也是没有感知的。

    3.3 其他组件

    四大组件中Activity的支持是最复杂的,其他组件的实现原理要简单很多,简要概括如下

    • Service:Service和Activity的差别在于,Activity的生命周期是由用户交互决定的,而Service的生命周期是我们通过代码主动调用的,且Service实例和manifest中注册的是一一对应的。实现Service插件化的思路是通过在manifest中预埋StubService,hook系统startService等调用替换启动的Service,之后在StubService中创建插件Service,并手动管理其生命周期。

    • BroadCastReceiver:解析插件的manifest,将静态注册的广播转为动态注册。

    • ContentProvider:类似于Service的方式,对插件ContentProvider的所有调用都会通过一个在manifest中占坑的ContentProvider分发。

    四、发展方向

    通过对插件化技术的学习,可以看出目前插件化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

    结合组件化技术,成为一个中大型app的基础框架

    以Small和阿里的Atlas为代表,利用了插件化技术对复杂工程的模块进行解耦,将app分成主工程和多个插件模块。主工程在运行期间动态加载相应模块的插件运行,并负责插件模块的管理工作。各个插件可以独立开发和运行,也可以依赖主工程或者其他插件。下面是基于Atlas的手淘app的框架图

    其中的独立bundle即是一个插件,手淘中的首页,详情页,扫码,支付等都做成了单独的bundle,并且首页bundle还可以依赖于定位bundle。而主工程中则包含了各种基础功能库供各个bundle调用,并且包含了对bundle的安装,运行,版本管理,安全校验等运行期的管理工作。

    组件化技术是利用gradle脚本实现的编译期的功能解耦,而Atlas是利用插件化技术实现了一套运行期的功能解耦,所以其也号称是动态组件化技术。

    app沙盒系统,完全模拟app的运行环境

    以VirtualAPP为代表,在应用层构建了一个虚拟的app运行环境,实现了免安装运行apk,应用双开等黑科技。另外作为应用开发者也需要注意我们的应用可能会运行在一个虚拟的环境下,对于支付,登录等功能要特别注意其安全性。

    最后用VirtualAPP的作者Lody的一句话结束本篇文章,相信插件化技术还会继续发展壮大下去。

    “插件化技术的成熟程度虽然在最近几年呈上升趋势,但是总体而言仍然处于初、中级阶段。
    App沙盒技术的出现就是插件化发展的创新和第一阶段的产物。在未来,我相信很多插件化技
    术会被更多的应用,如果插件化稳定到了一定的程度,甚至可以颠覆App开发的方式。”

    参考
    1.Android插件化:从入门到放弃(http://www.infoq.com/cn/articles/android-plug-ins-from-entry-to-give-up)

    2.Android apk动态加载机制的研究
    (http://blog.csdn.net/singwhatiwanna/article/details/22597587)

    3.Android插件化原理解析系列文章
    (http://weishu.me/2016/01/28/understand-plugin-framework-overview/)

    4.深度 | 滴滴插件化方案 VirtualApk 源码解析

    5.VirtualAPK资源加载原理解析
    (https://www.notion.so/VirtualAPK-1fce1a910c424937acde9528d2acd537)

  • 相关阅读:
    设计一个移动应用的本地缓存机制
    LeetCode 15
    POJ 2411
    Mahout构建图书推荐系统【一起学Mahout】
    firefox篇
    zTree实现删除树节点
    Tomcat与Servlet工作流程
    cocos2d 重写顶点着色语言
    将HTML格式的String转化为HTMLElement
    JQuery总结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it-tsz/p/11509878.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