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y2 操作系统


    一.为何要有操作系统

      程序员无法把所有的硬件操作细节都了解到,管理这些硬件并且加以优化使用是非常繁琐的工作,这个繁琐的工作就是操作系统来干的,有了他,程序员就从这些繁琐的工作中解脱了出来,只需要考虑自己的应用软件的编写就可以了,应用软件直接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功能来间接使用硬件。

    二.操作系统的位置

      操作系统位于计算机硬件与应用软件之间,本质也是一个软件。操作系统由操作系统的内核(运行于内核态,管理硬件资源)以及系统调用(运行于用户态,为应用程序员写的应用程序提供系统调用接口)两部分组成,所以,单纯的说操作系统是运行于内核态的,是不准确的。

    三.操作系统的功能

      操作系统应该分成两部分功能:

      ①:隐藏了丑陋的硬件调用接口,为应用程序员提供调用硬件资源的更好,更简单,更清晰的模型(系统调用接口)。应用程序员有了这些接口后,就不用再考虑操作硬件的细节,专心开发自己的应用程序即可。

      比如,磁盘资源的抽象是文件系统(C盘,D盘,E盘...下的目录及文件),有了文件的概念,我们直接打开文件,读或者写就可以了,无需关心记录是否应该使用修正的调频记录方式,以及当前电机的状 态等细节

       需要指出的是,操作系统的实际客户是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员负责开发应用程序,因而也可以说应用程序员是操作系统的客户)。应用程序直接与操作系统及其抽象打交道。而最终,用户则是与应用程序(即用户接口)打交道,或者是命令行shell或者是图形界面(比如桌面),它们都只是运行于操作系统之上的应用软件,并不属于操作系统。

      ②:将应用程序对硬件资源的竞态请求变得有序化,例如:很多应用软件其实是共享一套计算机硬件,比方说有可能有三个应用程序同时需要申请打印机来输出内容,那么a程序竞争到了打印机资源就打印,然后可能是b竞争到打印机资源,也可能是c,这就导致了无序,打印机可能打印一段a的内容然后又去打印c...,操作系统的一个功能就是将这种无序变得有序(多路复用)

    四。操作系统的发展

       第一代计算机(1940~1955):真空管和穿孔卡片

      第二代计算机(1955~1965):晶体管和批处理系统

      第三代计算机(1965~1980):集成电路芯片和多道程序设计

      第四代计算机(1980~至今):个人计算机

    五.多道技术

    多道技术中的多道指的是多个程序,多道技术的实现是为了解决多个程序竞争或者说共享同一个资源(比如cpu)的有序调度问题,解决方式即多路复用,多路复用分为时间上的复用和空间上的复用。

    空间上的复用:将内存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放入一个程序,这样,同一时间内存中就有了多道程序。

       

    时间上的复用:当一个程序在等待I/O时,另一个程序可以使用cpu,如果内存中可以同时存放足够多的作业,则cpu的利用率可以接近100%,类似于我们小学数学所学的统筹方法

    空间上的复用最大的问题是:程序直接的内存必须分割,这种分割在硬件层面实现,由操作系统控制实现。如果内存彼此不分割,则一个程序可以访问另外一个程序的内存,

    首先丧失的是安全性,比如你的qq程序可以访问操作系统的内存,这意味着你的qq可以拿到操作系统的所有权限。

    其次丧失的是稳定性,某个程序崩溃时有可能把别人的内存也给回收了,比方说把操作系统的内存给回收了,则操作系统崩溃。

  • 相关阅读:
    matlab简单线性规划&单纯形法
    matlab多变量绘图函数(类似ggplot2)
    matlab近似泛函优化
    如何求矩阵的逆矩阵
    数值分析手写笔记
    latex绘图小结
    数理统计手写笔记
    matlab kriging模型
    运筹学与最优化手写笔记
    matlab既约梯度法习题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sddon/p/6878433.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