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第 15 版第三章的读书笔记,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了总结归纳。
阅读此章后可以
1、对自我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以及明白影响自我概念的因素
2、了解沟通如何塑造他人对我们的印象
3、如何使用“自我袒露”来进行印象管理,自我袒露的指导原则是什么,碰到评价衣着、作品等尴尬的问题怎么自我袒露
1. 摘要
你是谁不仅会反应也会影响你与他人的沟通。
2. 沟通和自我
2.1 自我概念与自尊
2.1.1 自我概念
指对自己所持有的相对稳定的知觉,对自己各方面的认识和感觉。
2.1.2 自尊
对自我价值的评估。
高自尊的人往往更加自信、积极,倾向于认为别人是好的。
低自尊的人往往较为不自信、消极,觉得别人一直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他们。
2.2 自我的生物性和社会性根源
2.2.1 生物性与自我
有些自我特性来自人格的遗传,但是大部分是可以被经历塑造的。
2.2.2 社会化与自我概念
家人、老师等"重要他人"对你的评价对自我概念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
选定参照群体后进行的社会比较形成了我们的自我形象,即依据与他人对照的方式评估自身:优于、劣于。
2.3 自我概念的特征
2.3.1 主观的
自我概念过于主观,年轻人对自己沟通能力的认知要好于他们的实际表现。
2.3.1.1 自我评价失准的原因
过时的信息:过去在社交场合的失败经历不代表将来也会失败,过去的成功也不能保证将来的成功。
歪曲的回馈:父母的溺爱和过度批评、朋友的刻薄评论等歪曲的信息反馈往往会造出比实际更好或者更糟的自我形象。
完美主义:“别人家的孩子" 影响着自我概念的形成和评估。
社会期待:所处社会期待谦逊的人,大谈自己的缺点和蔑视自我的言论慢慢让自己误以为自己真的是这样。
2.3.2 抗拒改变的
尽管事实上我们已经改变,但是我们仍倾向于坚持一个过去的自我概念,比如我们设法维持曾经讨人喜欢的自我概念。
2.4 文化、性别
2.4.1 文化
孕育我们长大的文化以不着痕迹的方式塑造着我们对自我的理解,个人主义文化以发表个人意见为荣,集体主义文化认为以间接的方式维持和谐更重要。
2.4.2 性别
我们有区别的向不同性别的孩子传输不同的信息对孩子的认同感和沟通方式的塑造有着很大的影响。
2.5 自我应验预言和沟通
如果个体对事件的发生有所预期,并且他接下来的行为是建立在这些预期上的,那么这件事的发生会比没有预期更可能成真,比如持有消极和积极的态度,最终持有积极态度的这件事更容易成功。
3. 自我的展现:沟通作为印象管理
沟通策略会影响他人看待我们的方式,即观感或者印象,通过与他人沟通来呈现出你不同的脸面或者角色的过程称之为印象管理。
3.1 印象管理的特征
3.1.1 致力于构建多重身份
3.1.2 印象管理是合作式的
沟通者通过回应他人的言语和行为来构建自己的身份。
3.1.3 印象管理可以深思熟虑也可以不知不觉
大部分都在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以一种有助于建立自己在他人眼中的理想身份的方式进行沟通。
3.2 进行印象管理(塑造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的原因
为了开始和经营关系、为了获得别人的顺从、为了保住别人的颜面、为了探索新的自我。
3.3 面对面印象管理
沟通者借着管理他们的行为举止、衣着外貌和物质配备来创造一种印象认同,以便和不同的人互动。
3.4 网络印象管理
网络印象管理因为可以篡改面对面沟通中无法隐藏的东西,所以给予了我们更多印象管理控制权。
3.5 印象管理和诚实
因为每个人都有很多个自己可以展现的面貌,选择其中之一示人并不代表这个人不诚实。
4. 在关系中的自我袒露
有意向他人揭露关于自己的、重要的且不为人知的信息。被人发现的信息不能算是自我袒露。
4.1 自我袒露的模式
使用广度和深度划分的社会穿透模式和使用分区划分的乔哈里视窗是描述我们如何向他人坦露自我的工具。
在社会穿透模式中,根据分享信息的深度和广度,一段关系可以被界定为普通的或亲密的。在一段普通的关系中,谈论的话题很广但是却无法深入,更多是广度;在一段亲密的关系中,谈论的话题更注重深度,比如只针对某个具体的领域进行深入探讨。
乔哈里视窗模式则是根据“自己是否知道”和“别人是否知道”将信息划分成坐标轴中的4个象限,第一象限是自己知道且别人也知道的信息,这是开发区;第三象限是自己知道但是别人不知道的信息,这称之为隐藏区,这个区域内容的信息唯有通过自我袒露才会显现出来。
4.2 自我袒露的好处和风险
好处:宣泄、互惠、自我澄清、自我确认、关系的建立和维持、社会控制
风险:遭到拒绝、负面影响、降低关系满意度、丧失影响力、伤害他人
4.3 自我袒露的指导原则
这个人对你而言重要吗?
袒露的量和方式合适吗?
袒露的风险合理吗?(如果对方值得信赖且支持你,那么袒露的风险可以降到合理的地步)
有建设性的影响吗?
你的自我袒露是互惠的吗?
你在道德上有义务袒露吗?
5. 自我袒露的替代选择
5.1 替代选择的应用场景
让人两难的情况,袒露实情不是、不袒露实情也不是的情况。比如让你评价对方的着装或者作品。
5.2 具体的替代方式
沉默:当事实有可能危害你和对方的关系的时候,可以选择将自己的想法与感受保留在心中。
说谎:对被告知人来说没有恶意的,甚至是有帮助的谎话,也称善意的谎言,仅限于不会造成重大影响的情况。
模棱两可:选择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不用说谎,也不用说出令人不愉快的真相。
暗示:委婉的传递一些信息,旨在从对方那里得到期待的回应,但是成功的暗示有赖于他人有能力解读你没表达出的信息。
5.3 回避的伦理问题
虽然上面的策略在伦理上可以替代自我坦露,但具体情境中它们是否合乎伦理还要取决于说话者的动机以及欺骗的影响。
6. 总结
自我概念是个人关于自我知觉方面比较稳定的部分,有些自我特性来自人格的遗传。自我概念是由重要他人所发送的信息而创造出来的,也经由与参照群体的社会比较而得出。自我概念是主观而且多元的,会因别人对自己的认知而变化。尽管自我会随着时间逐步发展,但是自我概念同时也抗拒改变。另外,文化、性别等因素也会对自我概念的形成产生影响。
印象管理是人们设计出来的策略性沟通,用来影响别人对自己的观感。印象管理旨在向他人呈现出你不同的脸面或者角色,且这不是你私下的或者无意识的行为。沟通者借着管理他们的举止、外貌和配备来创造一种认同,以便和不同的人互动。印象管理既发生在面对面沟通,也发生在媒介沟通中。因为每个人都有很多个自己可以展现的面貌,选择其中之一示人并不代表这个人不诚实。
人际沟通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自我坦露:有意向他人揭露关于自己的、重要的且不为人知的信息。社会穿透模式和乔哈里视窗是描述我们如何向他人坦露自我的工具。沟通者出于好几种原因和好处而坦露个人的信息,如宣泄、互惠、自我澄清、自我确认、关系的建立和维持、社会控制等。自我坦露的风险包括遭到拒绝、造成负面印象、降低关系满意度、丧失影响力、伤害别人等。除了自我坦露,我们还可以选择沉默、说谎、模棱两可和暗示来回应。虽然,这些策略在伦理上可以替代自我坦露,但具体情境中它们是否合乎伦理还要取决于说话者的动机以及欺骗的影响。
欢迎关注公众号TestDevelop, 这里是一个互联网测试开发工程师的知识和经验分享小空间,分享各种测试开发技术知识、沟通技巧、职场感言。欢迎后续与我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