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ache ab测试


    Apache ab性能测试结果分析

    转自:https://www.cnblogs.com/gumuzi/p/5617232.html

     

    一直以来我都是用Loadrunner去做性能测试。Loadrunner实际上是一个很重的性能测试工具。他的功能很全面,是一把很好的牛刀。

      如果我们只是需要对一个页面做简单的性能测试,使用Loadruner这把牛刀就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了。

      所以就找了把小刀--ab来试试。这把小刀真的是轻巧又锋利,在这里就记录一下对ab测试过程中的一些自己的理解,供大家参考。

      我们就拿百度首页来祭刀吧。首先你得有一把刀,也就是安装好Apache,网上教程一大堆就不复述了,本文使用MacBook自带的ab命令进行测试。

      测试场景:模拟10个用户,对百度首页发起总共100次请求。

      测试命令 ab -n 100 -c 10  https://www.baidu.com/index.html

      本文主要针对ab的测试报告进行解析,有关ab的使用方法改天再新开贴交流。

      测试报告

      

    下面来逐行解释我的理解,以下注释部分有查阅网上资料,但所写内容均为自己理解之后手打内容,希望加入自己的理解之后能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bogon:~ tang$ ab -n 100 -c 10  https://www.baidu.com/index.html

    This is ApacheBench, Version 2.3 <$Revision: 1706008 $>

    Copyright 1996 Adam Twiss, Zeus Technology Ltd, http://www.zeustech.net/

    Licensed to The 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 http://www.apache.org/

    //以上为apache的版本信息,与本次测试无关

    Benchmarking www.baidu.com (be patient).....done

    //以上内容显示测试完成度,本次测试发起请求数量较少,完成较快,无中间过程显示。在请求数量很多时会分行显示当前完成数量。

     

     

    Server Software:        bfe/1.0.8.14    //被测试的服务器所用的软件信息,这里使用的是百度自己开发的反向代理Baidu Front End,类似nginx。

    Server Hostname:        www.baidu.com //被测主机名

    Server Port:            443 //被测主机的服务端口号,一般http请求的默认端口号是80,https默认使用443端口

    SSL/TLS Protocol:       TLSv1.2,ECDHE-RSA-AES128-GCM-SHA256,2048,128  //加密协议

     

    Document Path:          /index.html  //请求的具体文件

    Document Length:        227 bytes   //请求的文件index.html大小

     

    Concurrency Level:      10 //并发级别,也就是并发数,请求中-c参数指定的数量

    Time taken for tests:   1.093 seconds //本次测试总共花费的时间

    Complete requests:      100 //本次测试总共发起的请求数量

    Failed requests:        0 //失败的请求数量。因网络原因或服务器性能原因,发起的请求并不一定全部成功,通过该数值和Complete requests相除可以计算请求的失败率,作为测试结果的重要参考。

    Total transferred:      103314 bytes  //总共传输的数据量,指的是ab从被测服务器接收到的总数据量,包括index.html的文本内容和请求头信息。

    HTML transferred:       22700 bytes //从服务器接收到的index.html文件的总大小,等于Document Length*Complete requests=227 bytes*100=22700 bytes

    Requests per second:    91.50 [#/sec] (mean) //平均(mean)每秒完成的请求数:QPS,这是一个平均值,等于Complete requests/Time taken for tests=100/1.093=91.50

    Time per request:       109.287 [ms] (mean) //从用户角度看,完成一个请求所需要的时间(因用户数量不止一个,服务器完成10个请求,平均每个用户才接收到一个完整的返回,所以该值是下一项数值的10倍。)

    Time per request:       10.929 [ms] (mean, across all concurrent requests)// 服务器完成一个请求的时间。

    Transfer rate:          92.32 [Kbytes/sec] received  //网络传输速度。对于大文件的请求测试,这个值很容易成为系统瓶颈所在。要确定该值是不是瓶颈,需要了解客户端和被测服务器之间的网络情况,包括网络带宽和网卡速度等信息。

     

    Connection Times (ms)

                  min  mean[+/-sd] median   max

    Connect:       47   74  12.9     74     106

    Processing:     9   32  20.2     32     106

    Waiting:        9   29  19.1     27      98

    Total:         66  106  20.8    106     195

    //这几行组成的表格主要是针对响应时间也就是第一个Time per request进行细分和统计。一个请求的响应时间可以分成网络链接(Connect),系统处理(Processing)和等待(Waiting)三个部分。表中min表示最小值; mean表示平均值;[+/-sd]表示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也称均方差(mean square error),这个概念在中学的数学课上学过,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数值越大表示数据越分散,系统响应时间越不稳定。 median表示中位数; max当然就是表示最大值了。

    //需要注意的是表中的Total并不等于前三行数据相加,因为前三行的数据并不是在同一个请求中采集到的,可能某个请求的网络延迟最短,但是系统处理时间又是最长的呢。所以Total是从整个请求所需要的时间的角度来统计的。这里可以看到最慢的一个请求花费了195ms,这个数据可以在下面的表中得到验证。

     

    Percentage of the requests served within a certain time (ms)

      50%    106

      66%    109

      75%    111

      80%    114

      90%    118

      95%    154

      98%    176

      99%    195

     100%    195 (longest request)

    //这个表第一行表示有50%的请求都是在106ms内完成的,可以看到这个值是比较接近平均系统响应时间(第一个Time per request:       109.287 [ms] (mean) )

    以此类推,90%的请求是小于等于118ms的。刚才我们看到响应时间最长的那个请求是195ms,那么显然所有请求(100%)的时间都是小于等于195毫秒的,也就是表中最后一行的数据肯定是时间最长的那个请求(longest request)。

     

    通过以上说明相信大家都能明白这些数据的意义了。如有错误还请留言指正。

  • 相关阅读:
    209. Minimum Size Subarray Sum
    208. Implement Trie (Prefix Tree)
    207. Course Schedule
    206. Reverse Linked List
    205. Isomorphic Strings
    204. Count Primes
    203. Remove Linked List Elements
    201. Bitwise AND of Numbers Range
    199. Binary Tree Right Side View
    ArcGIS API for JavaScript 4.2学习笔记[8] 2D与3D视图同步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eqiyoujing/p/9405669.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