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Git中一定要关注的crlf自动转换


    GitHub 第一坑:换行符自动转换

    如果你已经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也不需要重新安装,可以直接使用命令行来修改设置。很简单,直接打开这货自带的命令行工具 Git Bash,输入以下命令,再敲回车即可:

    git config --global core.autocrlf false
    

    在各操作系统下,文本文件所使用的换行符是不一样的。UNIX/Linux 使用的是 0x0A(LF),早期的 Mac OS 使用的是 0x0D(CR),后来的 OS X 在更换内核后与 UNIX 保持一致了。但 DOS/Windows 一直使用 0x0D0A(CRLF)作为换行符。(不知道 Bill Gates 是怎么想的,双向兼容?)

    这种不统一确实对跨平台的文件交换带来麻烦。虽然靠谱的文本编辑器和 IDE 都支持这几种换行符,但文件在保存时总要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啊,比如跨平台协作的项目源码,到底保存为哪种风格的换行符呢?

    Git 作为一个源码版本控制系统,以一种(我看起来)有点越俎代庖、自作聪明的态度,对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

    Git 由大名鼎鼎的 Linus 开发,最初只可运行于 *nix 系统,因此推荐只将 UNIX 风格的换行符保存入库。但它也考虑到了跨平台协作的场景,并且提供了一个“换行符自动转换”功能。

    安装好 GitHub 的 Windows 客户端之后,这个功能默认处于“自动模式”。当你在签出文件时,Git 试图将 UNIX 换行符(LF)替换为 Windows 的换行符(CRLF);当你在提交文件时,它又试图将 CRLF 替换为 LF。

    这是一个相当大的坑,Windows 下的中文开发者几乎都会中招。举个例子,你在 Windows 下用默认状态的 Git 签出一个文件,写了一行中文注释(或者这个文件本来就包含中文),然后存盘提交……不经意间,你的文件就被毁掉了。

    因为你提交到仓库的文件已经完全变成了 Windows 风格(签出时把 UNIX 风格转成了 Windows 风格但提交时并没有转换),每一行都有修改(参见本文开头的示意图),而这个修改又不可见(大多数 diff 工具很难清楚地显示出换行符),这最终导致谁也看不出你这次提交到底修改了什么。

    这还没完。如果其他小伙伴发现了这个问题、又好心地把换行符改了回来,然后你又再次重演上面的悲剧,那么这个文件的编辑历史基本上就成为一个谜团了。

    由于老外几乎不可能踩到这个坑,使得这个 bug 一直隐秘地存在着。但在网上随便搜一下,就会发现受害者绝对不止我一个。

    
    
  • 相关阅读:
    C语言:通过函数指针来完成两个数的加减乘除(函数指针当做参数使用)
    C语言:通过函数指针来完成两个数的加减乘除
    C语言:通过指针函数输出二维数组中每个学生的成绩
    C语言:通过指针对字符串进行拼接
    C语言:通过指针对数组元素进行排序
    C语言:通过返回指针的形式找出数组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C语言:十进制进制转换为其他进制(思想:查表法)
    C语言:其他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方法二)
    C语言:其他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方法一)
    socket programming Max size of tcp/ip socket Buffer?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amwolf/p/3452916.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