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决策的五个要素 by 彼得。德鲁克


      1 领导者决策能力的高下,深刻影响着企业的成败。正确的选择越多,企业就能走得越远,而一旦在重大抉择面前行差踏错,企业就可能从此走上一条不归路。
      2 
      3   文/彼得·德鲁克
      4 
      5   管理者的任务繁多,决策只是其中一项。管理者在决策时通常并不需要花很多时间, 
      6  
      7  
      8    
      9  
     10  
     11  
     12 但决策却是身为管理者特有的任务。所以决策问题值得做特别的讨论。决策有五个要素:
     13 
     14   1、 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如果问题是经常性的,那就只能通过一项建立规则或原则的决策解决。
     15 
     16   2、 要确实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界限,换言之,应找出问题的“边界条件”。
     17 
     18   3、 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然后再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应及让步事项,以期该决策能被接受。
     19 
     20   4、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
     21 
     22   5、 在执行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23 
     24   了解问题的性质
     25 
     26   有效的决策人首先需要辨明问题的性质:是一再发生的经常性问题呢,还是偶然的例外?换言之,某一问题是否为另一个一再发生的问题的原因?或是否确属特殊事件,需以特殊方法解决?倘若是经常性的老毛病,就应该建立原理原则来根治;而偶然发生的例外,则应该按情况做个别的处置。
     27 
     28   按问题的发生情况来说,细究起来,不只有“经常”和“例外”两类,一般可以分成四类:
     29 
     30   第一类,是真正经常性的问题。发生的个别问题,只是一种表面现象。
     31 
     32   第二类问题虽然是在某一特殊情况下偶然发生,但在实质上仍然是一项经常性问题。
     33 
     34   第三类问题,才是真正偶然的特殊事件。
     35 
     36   真正偶然性的例外事件实在少之又少。但是,一旦发生时,我们必须自问:这究竟是一次“真正的偶发事件”,还是另一种“经常事件”的首次出现?这也就是我们要介绍的第四类问题:首次出现的“经常事件”。
     37 
     38   除了上述第三类“真正偶发的特殊事件”之外,其余三类均需要一种“经常性的解决方法”。换言之,需要制订一种规则、一种政策或一种原则。一旦有了正确的原则,一切类似问题的解决就将易如反掌。换句话说,问题再度发生时,即可根据原则去处理了。只有第三类“真正偶发的特殊事件”才必须个别对付,没有原理原则可循。
     39 
     40   有效的决策人常需要花费不少时间来确定问题的属性。如果类别错了,其决策必为错误的决策。
     41 
     42   我们常犯的错误,便是误将“经常问题”视为一连串的“偶发问题”。换言之,没有了解问题症结所在的基础,其结果自然是失败与无效。
     43 
     44   另一种常犯的错误,是误将真正的新问题视为旧病复发,因而仍旧应用旧原则。
     45 
     46   第三种常见的错误,是对某些根本性问题的界定似是而非。
     47 
     48   最后一种错误,是只看到问题的部分,而没有看清全貌。
     49 
     50   一位有效的决策者碰到问题,总是先假定该问题为“经常性质”。他总是先假定该问题是一种表面现象,另有根本性的问题存在。他要找出真正的问题,不会只满足于解决表面现象这类的问题。
     51 
     52   即使问题确实是偶发性的,有经验的决策者也会先怀疑这是不是另一项新的经常问题的首次出现。
     53 
     54   所以,一位有效的决策者,第一步总是先从最高层次的观念方面去寻求解决方法。如果公司资金不足,他不会马上想到发行最容易售出的债券。如果他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有赖资金市场的协助,他会创造一类新的投资人,设计一种也许目前根本还不存在的大众资本市场的新证券。如果公司的各部门主管都非常干练,但是不肯听命,他也不会马上想到杀鸡惩猴,而会从更根本的立场建立一种大组织的观念。
     55 
     56   考虑边界条件
     57 
     58   决策的第二个要素,在于确实了解决策应遵循的规范。决策的目标是什么?换言之,最低限度应该达成什么目的?应该满足什么条件?用科学的术语来说,这就是所谓“边界条件”。一项有效的决策必须符合边界条件,必须足以达成目的。
     59 
     60   边界条件说明得越清楚和越精细,则据此做出的决策越有效,越能解决需解决的问题。反过来说,边界条件不够明确,则所做的决策不论看起来如何了不起,都肯定是一项无效的决策。
     61 
     62   有效的管理者明白,一项不符合边界条件的决策,肯定是无效和不适当的决策。不符合边界条件的决策,有时比一项符合“错误的边界条件”的决策更加误事。当然,不符合边界条件,与符合错误的边界条件,两者都是错误的决策。不过,边界条件错了,还可能有修正的余地,仍可能成为有效的决策。如果根本与规范相反,那就往往难于补救了。
     63 
     64   事实上,我们对边界条件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这能提醒我们一项决策什么时候应该抛弃。
     65 
     66   在各种不同的可能决策中要识别出哪项决策最危险(所谓最危险的决策,就是勉强可行的决策,惟有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才可能达成的决策),也必须了解边界条件。几乎每一项决策都有其意义,但是当我们进一步探究必须满足的规范时,便可能发现各项规范有互相冲突的情况。这样的决策纵然不能说是不可能成功的,最多也只是大致可能成功而已。若成功需寄望于奇迹,则问题不是奇迹出现的机会太小,而是我们不能依赖奇迹。
     67 
     68   不过,对重要的决策而言,要确定边界条件和提出规范,光靠“事实”是不够的,还要看我们如何理解问题,这是一种充满风险的判断。
     69 
     70   任何人都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事实上任何人也确实会做出错误的决策。但是,任何人做决策,都不能不顾及边界条件。
     71 
     72   研究“正确”的决策是什么
     73 
     74   决策的第三个要素,是研究“正确”的决策是什么,而不是研究“能为人接受”的决策是什么。人总有采取折中办法的倾向,如果我们不知道符合规范及边界条件的“正确”决策是什么,就无法辨别正确的折中和错误的折中之间的区别,最终不免走到错误的折中的方向去。
     75 
     76   那是在1944年,我第一次承接一件最大的管理咨询项目时得到的教训。
     77 
     78   当时我负责研究通用汽车公司的管理结构和管理政策,斯隆先生是该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开始工作的第一天,斯隆先生便请我到他的办公室,对我说:“我不知道我们要你研究什么,要你写什么,也不知道该得到什么结果,这些都应该是你的任务。我惟一的要求,只是希望你将你认为正确的部分写下来。你不必顾虑我们的反应,也不必怕我们不同意。尤其重要的是,你不必为了使你的建议容易为我们接受而想到折中。在我们公司里,谈到折中,人人都会,不必劳你驾来指出。你当然可以折中,不过你必须先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确的’,我们才能有‘正确的折中’。”
     79 
     80   斯隆先生的这段话,我认为可以作为每一位管理者做决策时的座右铭。
     81 
     82   关于决策是否容易被他人接受的问题,如果老是要考虑如何才能被他人接受,又怕他人会反对,那就完全是浪费时间,不会有任何结果。世界上的事,你所担心的往往永不出现;而你从来没有担心的,却可能忽然间变成极大的阻碍。这就是说,如果你一开头就问:“这样做恐怕别人不肯接受吧!”那你永远不会有结果。因为在你这样考虑时,通常总是不敢提出最重要的结论,所以你也得不到有效和正确的答案。
     83 
     84   化决策为行动
     85 
     86   决策的第四个要素,是化决策为行动。考虑边界条件,是决策过程中最难的一步;化决策为行动,则是最费时的一步。然而打从决策开始,我们就应该将行动的承诺纳入决策中,否则便是纸上谈兵。
     87 
     88   事实上,一项决策如果没有列举一条一条的行动步骤,并指派为某某人的工作和责任,那便不能算是一项决策,最多只是一种意愿而已。
     89 
     90   若要化决策为行动,首先必须明确无误地回答下面几个问题:谁应该了解这项决策?应该采取什么行动?谁采取行动?行动应如何进行,才能使执行的人有所遵循?特别是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问题,通常最容易被人忽略,以至于即使有了结果,也是灾难性的。
     91 
     92   决策行动还必须与执行人员的工作能力相适应。
     93 
     94   建立一项信息反馈制度
     95 
     96   决策的最后一个要素,是应在决策中建立一项信息反馈制度,以便经常对决策所预期的成果做实际的印证。
     97 
     98   决策是人做的,人难免会犯错误。再了不起的决策,也不可能永远正确;即使是最有效的决策,总有一天也是会被淘汰的。
     99 
    100   艾森豪威尔当选美国总统时,他的前任杜鲁门总统曾说:“可怜的艾克,他是军人,下达命令后必有人执行;现在他要坐在这间大办公室里了,只怕他发布命令之后,一件事也做不成。”
    101 
    102   为什么美国总统发布的命令不能贯彻,这不是因为军事将领比总统的权力更大,其实是因为军事组织早就知道仅仅发布命令是没有用的,必须同时建立反馈制度,可以检讨命令的执行。而最可靠的反馈,却在于亲自视察。然而当了总统,通常只能批阅报告。批阅报告有什么用呢?在军队里,长官发了命令,总得亲自检查命令的执行,至少也得派遣代表去检查,而不会坐在总部等候报告。这不是说军人不信任下属,而是经验告诉他们,“报告或沟通”不一定靠得住。
    103 
    104   这就是为什么营长常到食堂去亲自品尝菜肴的道理。照理说,他只要看看菜单,指示一番就可以了。但是他没有这样做,他总是要自己到食堂去,看看他的官兵究竟吃些什么。
    105 
    106   自从电脑问世以来,这个问题更加重要了。因为有了电脑,决策者和执行者之间的关系可能更加疏远。所以,如果管理者老坐在办公室,不到工作现场,他和实际情形必将越来越脱节。电脑处理的只是抽象资料,抽象资料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之后才是可靠的。否则,电脑必将引人走入歧路。
    107 
    108   若想了解赖以做出决策的前提是否仍然有效,或者是否已经过时,只有亲自检查才最为可靠。而且,这种前提迟早是要过时的,因为现实绝不会一成不变。
    109 
    110   我们看到许多早该修改的措施始终没有修改,其原因主要就是管理者不肯亲自去了解情况。企业的决策如此,政府的政策也是如此。
    111 
    112   我们需要组织化的信息作为反馈。我们需要数字,也需要报告。可是如果反馈不能反映实际情况,我们又不肯亲自察看,那么我们缺乏有效性也就不该怨谁了。
    113 
    114   以上所述,就是决策的要素。 


  • 相关阅读:
    final方法修饰继承问题
    日期比较
    子类继承父类,初始化以及方法调用顺序
    linux机器上实现占用固定cpu使用率,并将程序绑定到固定cpu上
    【译】Rust宏:教程与示例(二)
    【译】Rust宏:教程与示例(一)
    【译】Async/Await(五)—— Executors and Wakers
    【译】Async/Await(四)—— Pinning
    通过工具dumpbin.exe快速查看dll的编译版本是Release还是Debug
    【常用操作】ubuntu部署说明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goody9807/p/1797255.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