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大道至简》第二章有感


        “僰蘭道有蜀王兵 ,亦有神作大滩江中。其崖崭峻不可破,(冰)乃积薪烧之。 ”
                                        ——《华阳国志》

      这章开头引用了李冰凿山的典故,并且与同是战国时代的上章引用到的愚公做了对比,同是战国时代,《列子·汤问篇》里的愚公就要“碎石击壤”,而李冰就已经懂得“积薪烧之”了。而李冰之所以能发现火烧石头的办法,是因为他是个闲人、懒人,可以闲到没事去看火能不能把石头烧爆。愚公把所有精力放在“凿石”上,自然没有时间去发现这些,人的精力终归是有极限的。提出新的“方法”,解决的将是影响做事成效的根本问题。所以,一昧的投身于繁重的体力劳动并不是最好的办法,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好的“方法”可以让你事半功倍。

      在编程领域中,并不乏愚公这样的勤快人,大家习以为常,统统地把代码写到一个文件里,直到如今语言发展得更高级,可是程序员的习惯还是难改,一旦得了机会,还是喜欢把代码写到一个文件里。按照这一部分人的逻辑,一百万行代码是应该写在一个文件里的。像愚公一样,这些人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寻找更好的方法,但是这个世界上“李冰”也是不少的,他们创造了“模块”,于是结构化编程的时代开始了,新的方法取代了旧的方法。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懒人们造就出的方法。

      你桌上的书是乱的吗?既然知道如何把书分类、归整得整整齐齐地放在书桌,那就该学会把所学的知识分类一下,归纳一下,整整齐齐地放在脑子里。如果学了很多东西,但就是不知道这些知识是干什么的,或者说,不知道各种知识都可以用来做什么,那编程的时候一定是昏乎乎的。所以分类和整理知识很重要,方法很重要。

      在面向过程开发时代,程序=数据+算法,“过程”是 CPU 提供的, “单元“则是编译器提供的。程序员不需要再造就什么“方法”,就可以进行愚公式的开发工作,一样可以做出任意大型的程序。而在面向对象过程中,程序=算法+结构+方法 ,“方法”问题是象鼻子一样凸显在每一个程序员面前的。

      所以,”懒人“并不懒,能找到好的方法,解放繁重的体力劳动,就是个是好的懒人。

  • 相关阅读:
    redis skiplist性能实验
    python批量插mysql 2种方法 对比 装饰器timer
    数仓 & 数据湖小结
    mongo 增量同步之 MongoShake(3) kafka python处理kafka oplog mongoUtils
    mongo 增量同步之 MongoShake(2) kafka json to python json
    python swich case
    mongodb 增量同步之 MongoShake(1)
    redis scan & kyes p*
    SpringContextUtils Spring 工具类
    Google EventBus使用详解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ghs1065248758/p/5906404.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