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为什么你这么努力却毫无进步?
“努力就能成功”是一句再虚假不过的鸡汤,有太多人努力坚持,到最后却收效甚微。
你是不是也在无用的努力着?如果是,你有没有想过更深层次的原因呢?
这篇文章也许才是“努力”的正确打开方式,作者通过扎实的论述告诉你,努力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一套完整科学的方法论。读完这篇文章,你会明白,“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培养努力的形式更为重要。 ”
你有没有试过,很努力坚持去做一件事,到头来收效甚微,进步缓慢?
现在很多文章,都灌输我们鸡汤,说什么坚持就能成功,努力才能获得想要的,强调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行动。行动不好吗?当然很好。
不论是对于工作,还是对于自我进步这些方面来说,没有行动力,你就什么事都做不成。好比你定下每个月看五本书这个目标,你计划得再好,不去行动也是然并卵。
然而,我们应该也要意识到,行动力只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因素,却并不是关键因素。因为在我们开始解决问题之前,我们更需要依赖自身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而针对问题发现并找到核心原因的思考,才是帮助我们更好解决问题的重要步骤。
如果你不懂得思考问题的所在原因,不会主动提出问题,那么你就不清楚问题的盲点到底出在哪里。这时就算你执行力再高,也只是隔靴搔痒,于事无补。
不是有句话这样说吗?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这就说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培养努力的形式更为重要。
我当然鼓励每个渴望进步的人,都能够行动起来,持续努力奋斗。但如果你不懂得分析阻碍自己通往目的地的具体问题,就算你目标再清晰,行动力再强,最终你的坚持和努力,只会带给自己心力交瘁的感觉,距离实际的答案还有一段距离。
为什么你不懂提出问题
很多人并不是没有分析力,而是他们无法针对性地提出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他们把注意力放在了一些看似跟当前问题相关,但其实并不到点的地方上。
例如老板要求你把这个月的业绩提高百分之二十,作为员工的你,该怎么做呢?
一般的员工,肯定觉得上个月做得不够努力,所以这个月就要做得比上个月还要努力,任务多做一些,以此来提高业绩。但实际上呢?
好的员工,就会懂得针对问题给出分析:上个月的业绩是多少?提高百分之二十,那意味需要提高多少工作量呢?这些工作量,是从哪个地方着手开始做?有没有其他的办法,透过不同的方式来快速增加业绩呢?
通过这样的对比,是不是可以更好的看出来,哪一个员工能够更好的完成任务呢?前者只是单纯的努力,而后者则是先分析问题,而后再针对性给出解决方案。
一般来说,很多人之所以不懂得提出问题,大概有三个原因:
1 / 思维盲点
当一个人看不到问题的核心因素,他就没办法找出解决的办法。有时遮住我们发现问题的双眼,有时是自己的情绪,有时是自己的心理,有时更是自己的态度。
你正在生气的话,你的所有注意力就被情绪牵走;你对自己没信心的话,你就很难投入到问题的解决当中;你对自己的能力过分乐观的话,你就觉得没必要思考问题了。
看不到问题所在,自然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核心因素。
2 / 思维惰性
生活上我们很多事情都会依赖自己大脑形成的思维惯性,例如早上起床刷牙,坐什么公车上班,去哪里吃饭等等,都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思维习惯。因为这种事无须过多思考,节省时间和精力,所以很轻松就能够完成。
这时如果我们面对的事情,需要花费我们不少精力去思考,那么我们就宁愿用一贯的做法来对待问题,而不会重新用另一种方式来运作。久而久之,懒得思考,就做成造成了我们的思维惰性。
3 / 思维迟钝
一个人后知后觉,说的就是当问题发生之后,他才意识到应该怎么做?如果一个人对问题的反应太过迟钝,那么当问题产生变化的时候,自然无法很好解决了。
譬如朋友告诉你下个星期结婚,但你到了下个星期,你才反应过来,应该要送结婚礼物给朋友,但却不知道送什么礼物。那时才东奔西跑地去找,找到还好,万一花了时间还找不到,或者找了一些不适合的礼物,不是很难堪吗?
所以综上所述,想要让自己能够更好地通往目的地,就必先学会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如果你连核心的问题都发现不了,那么你的行动力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可想而知了。
懂得定义问题
有很多问题,往往并不是我们表面看上去的那样,而是潜藏在深处,需要我们用心挖掘。换言之,只要我们深入问题的内部,找到问题的症结,再结合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够找出正确而有效的答案。
而第一步,就是学会定义问题。
定义问题,就是从相关的情况当中,运用筛选、排除等方法,通过思路的调整,把问题的焦点范围缩窄,直到找出问题的真正核心!
正如之前有个读者咨询我人际关系的问题。她留言说,她跟同事关系不好,无论她们做什么,都刻意把她排除在外,不知道怎么融入她们的圈子里面,自己很是苦恼。
当时我回答:既然圈子不同,就不要强融入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活法,那些同事排斥你,那是她们的问题,你没必要也没需要获得她们的认同才能生存的,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其他就不要太在乎。
然而往后的时间里,这位读者依然三番四次地向我诉说她和同事间的相处问题。我开始觉得,“跟同事相处得不好”并不是这个问题的核心因素。因为如果这样定义问题,那我就把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归结到她的同事上。
可是,这真的正确吗?
于是我调整思路,把问题的症结放在了这位读者身上,询问她平时怎么与他人交往。我问她:
1. 平常你有没有主动跟别人接触交流?还是被动等待别人找你交谈
2. 你喜欢待在自己的世界里,还是喜欢走进别人的世界里
3. 与人相处的时候,你有没有做出一些展现出自己善意、友好的举动呢
4. 你是不是十分抗拒说话,以致别人跟你聊天,都很难聊下去呢
经过问题的筛选,缩窄焦点,我从这位读者的回答里面,大概了解到她平时就是一个沉默寡言,喜欢独来独往,而且很少主动参与到社交活动的人。
所以我认为,当同事知道她的为人性格之后,每次组织活动或者一起聊天,都自然而然地忽视她。
真正的问题并不在她的同事身上,而是她自己。所以我就建议她培养社交能力,提高自信,多主动关心别人,建立关系。
通过这种分析,积极考虑事情每个可能的方面,撇除偏见和情绪的影响,才能够定义出核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你用什么心态对待问题
如同文章里面所说的,影响我们找出问题关键的原因,除了我们的情绪,心理,还有就是心态!
你用什么样的心态看待问题,你就会得到什么样的回馈。例如你消极对待,问题自然难以解决;如果你积极主动,那么把问题解决也只是迟早的事。
有时候妨碍我们进步的,并不是我们没有足够多的方法,而是我们并没有积极去对待这些方法,往往看过就算,试了就好。
记得我前年考驾照,学了半个月科目二,在考试前一天,不知怎的,每次想到明天考试,我就感到非常紧张。但面对这个问题,我并没有敷衍了事,任由紧张占据着我,而是积极主动的去对待。
我首先找出导致我紧张的因素,定义出问题的关键核心。我问自己: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紧张呢?
是我担心考不过科目二吗?那我为什么要担心呢?除非我技术不熟练!可是我在练习场的时候,每个项目都完成得非常轻松啊!不可能因此紧张!那难道是考车突然有故障,导致我失败?这也与我无关啊!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我紧张?
后来把问题的焦点范围一再缩窄,终于明白到,真正让我紧张的是一旦考试期间,出现突发状况后我的应变有关;假如应变不及时或者不好,可能就会导致考试不合格。而这,主要集中在对考场的不熟悉以及对考试车的掌握上面,因为这两个地方,是我完全陌生,需要我的随机应变。
于是考试当天,我上场考试之前,我不断观察考场,增加熟悉度;轮到我时,我稍微熟悉了一下考试车的离合松紧度和方向盘的掌握上。心里有底,知道了什么情况,那么整个考试的过程我就变得非常淡定自若了。最终科目二考了满分。在我考科目三的时候,我同样这样分析自己的情况,最后也顺利考过。
只有用一种积极正面的心态对待问题,你才能够对问题保持敏锐的专注力,从而找到阻碍自己进步的问题关键。
提高分析力的步骤
1 / 找出问题的关键
如果你不知道问题的关键之处,就算是爱因斯坦,也帮不了你。
所谓问题的关键,就是最深层,最有决定性的那个原因。例如你害怕骑自行车,表面上是因为你不会骑,担心跌倒,其实造成你害怕的那个决定性的原因,就是因为你跌倒了,擦伤皮肤,会疼。这时如果你全副装备地去练习,你就不会害怕了。
2 / 破除固有的思考模式
不要用你一贯的方式来思考所有问题。如果你在各种可以接受的方案之中,都无法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你就要改为审视那些你认为不可能,抗拒去想的解决方案了。发散思维或者头脑风暴,都是一种很好的激发思维的形式。
3 / 当事者和旁观者的角度
两种视角,两种对待问题的态度。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果有时站在当局者的角度,找不到解决方法,可以尝试旁观者的角度来分析问题。
打个比喻,当局者是主管战术部署,是从小处、细节出发思考;而旁观者则是主管战略部署,是从大局、更高的视界来看待问题。适时调动角度来挖掘问题,会有更好的效果。
4 / 勇于试错
懂得不断试错,也是获得进步的好方法。
有时候玩游戏,走错一步,回头,重新再试一遍,从错误中分析问题,接着继续走,走对了,那你也因此而有所得,明白到核心的关键问题。
当然,试错只能在某些后果不会太严重的事情上使用,否则到头来你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可能是教训呢。
通过这一系列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分析力,那么即便我们遇到问题,也能够针对性地去思考核心原因,从而找出解决之道。
所以当我们的努力无法让自己进步的时候,不要急,停下来先想一想,到底是什么因素阻碍我们前进。
提高自身的分析力,找出问题的关键,我们的进步就会随之而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