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层架构


          三层架构逻辑上划分为整个业务:表示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为了实现“高凝聚力,低耦合”的目的。


          1、三层结构

          1)表现层(UI):主要指与用户交互的界面。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和显示处理后用户须要的数据。

          2)业务逻辑层(BLL):是UI层和BLL层的的桥梁。针对详细问题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进行处理。

          3)数据訪问层(DAL):与数据库打交道。

    主要操作就是对数据库进行增删改查。它不是指存储原始数据的数据                库,而是对数据的一些操作。


          三层之间数据传递的方向:

          

          三层的设计,须要一个实体层(Entity)来调节。实体层不属于不论什么一层,可是它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实体类与三层间的依赖关系为:

     

           


          实体层贯穿于三层,在三层之间传递数据。

    我们能够这样理解,每张数据表相应一个实体,每一个数据表中的字段相应实体中的属性。

          须要实体类是由于。从面对对象的角度来说,它是全然受控制的对象,具有面对对象的基本特征,它可以自己定义行为。可以消除关系数据和对象之间的差异。


          2、为什么

          进行分层是为了达到“高内聚,低耦合”的目的。

    分层的过程也就是解耦的过程,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当一个项目比較复杂,设计了数据库訪问和存储问题时,就能够使用三层将其简单化。


          使用三层有一下长处:

          1)开发者能够仅仅关注整个结构中的当中某一层;
          2)能够非常easy的用新的实现来替换原有层次的实现;
          3)能够减少层与层之间的依赖。
          4)有利于标准化;
          5)利于各层逻辑的复用。
          6)结构更加的明白
          7)在后期维护的时候,极大地减少了维护成本和维护时间


          3、搭建步骤

          1)搭建表示层(创建一个Windows应用程序)

          2)搭建业务逻辑层(类库)

          3)搭建数据訪问层(类库)

          4)加入各层间的相互依赖(避免交叉引用)


          


          

          

    版权声明:本文博主原创文章,博客,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 相关阅读:
    每周总结8.18
    每周总结7.28
    每周总结8.25
    每周总结7.21
    每周总结8.11
    每周总结8.4
    大道至简 读后感
    递归进行回文的判断
    课后作业1
    GoodBlogs Websites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gcczhongduan/p/4844842.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