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系统数据采集工作总结


    准备

             初期

        具体流程

        1122日:接到基础系统数据采集的通知,心想上次的数据采集没有出现太大的出入,就答应了下来。与相关负责人讨论了一番,结论是:按照上次的方式培训十期人员,描述各表关系,理清思路,每个二级学院派去一个十期负责人给予技术指导,帮助收集。

     

        1124 16:00-17:30:与颖杰、霞姐一起培训十期,说明这次数据采集的目的、要求、规范等内容,要求十期人员会后熟悉流程、系统使用。

     

        1125日:整理出这次数据采集的计划、保证书等文档,晚上给十期解答存在的疑问:

            解答虚拟班含义以及文档中存在疑议的内容

            收集的课程信息是以本学院开设的课程为主线。

     

        1126日:上午向米老师提交了方案,并与老师讨论这次数据采集过程可以改进的方案:

            做一个系统,专门用于导入数据

            通过Excel的数据验证、编写VBA程序的功能,规范数据的输入。

        依照上次的统计流程的原始方案被放弃。我们也被派遣回来,暂停进行的此项工作。

       阶段感想

    通过这次对十期的培训以及与米老师的交流,意识到了自己的局限: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将自己局限在了前一次的采集过程的要求中,没有想到有太多的改进。上一次的过程中,自己负责的学院虽然没有遇到太大的问题,但别的学院还是会有很多状况。同时也没有考虑到上次的采集花费了两周多的时间才全部完成,而这次米老师提出的首要条件就是提高效率,自己的保守意识正好与这次的要求背道而驰。

    之前也有突然想起组织上次数据收集的人员开一次会,总结上次出现的问题、经验,给十期人员进行传达,方便这次统计,但后来的忙碌终究导致没有再次想起这件事,我开始怀疑自己总是为自己冠以忙碌的借口,很多重要的事情、很多可以一劳永逸的事情正是为了解决自己的这些所谓忙碌,我却避而不谈,没有花费出一定的时间去学习、总结。与米老师的交流,总会看到与老师的思想差着一个层次,老师会轻易的想到那般地步,而我就很少有那样的意识。

             后期

        具体流程

        1127日:上午接到毕桃杨师哥的通知,按照昨天米老师说的使用Excel的规范输入的方案,添加数据验证、编写VBA程序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1129-123日:简单学习VBA,在Excel表格中使用数据验证、函数、编写VBA程序等技术规范数据的有效性、合理性,

        121日意识到Excel版本兼容性问题,在Excel2013上完成的功能可能会在Excel2003上失效,因此今天开始又改用03的版本上去实现功能。

        123日中午:给米老师看基本成型的采集模板,老师指出其中的很多问题,还是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出发,提出意见。之前总是在想怎样快速的去实现这些功能,没有想到更多的内容。不知不觉又丢掉了最根本的东西。

        1237:00-9:30:给十期相关负责人及米老师讲新设计好的表格。

        124日上午9:00:米老师给各二级学院行政秘书讲解这次数据收集任务及要求。

        阶段感想

        这个阶段对Excel有了重新的认识,之前对宏、VBA仅仅是有一个模糊的概念,这次算是真正用到了,但目前也仅仅是浅显的应用。

        首先领略到了宏的强大,在编写VBA程序的时候,很多不知道怎样才能实现的功能,可通过录制宏的功能来生成代码,生成的代码可以直接拿来用。

     VBA的应用其实和VB相同,只是多了些对象的内容需要去了解学习,而自己此时又犯了老毛病,只为了去实现功能去应用,没有很好的去理清思路,没有去想是不是有更好的方法来得出这样一劳永逸的事情。丢失了最根本的,最后出来的结果自然会有很多问题,所以这次模板的制作现在看来真的很失败,另外一句是真的有待提高自己的认识。

     更值得反思的两点:

     (1)没有抓住根本性问题

     123日晚的讲课可以说是丰富了自己的思维,在讲解的过程中老师提出了各种问题与意见,站在一个真实用户的角度出发去思考怎样才能更方便的使用这份新的Excel

     而后引出了软件设计理念的问题,自己只是针对具体一个学院设计的表格,而之后就需要对每个学院应用这套模板,这就需要将每个学院原有的数据从系统中导出添加到模板中,导致了工作量的巨大增长,同样是根本性的出发点,站得不够高就会多费傻力气。

     讲解到“上课班-课程”的工作表时,没有想到这里同样是根本性的问题,数据采集的最终落脚点是这里,我们不能给出一个具体的方案,没有吸取上次收集的经验教训,这是我再一次的失误。

    2)与人交流

     同样是讲课,123日晚我的讲课与124日米老师给二级学院行政秘书的讲课不得不说是天壤之别。看到了之间的差距,看到了需要提高、改变的地方,欠缺的行动必须要跟进的。

     

     这两点现在看来倒是相通的了,这个世界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软件设计的目的正是为了方便他人,只有更好的与人交流才能更亲近各种类型的人,这样才会做出亲民的软件,讲出每堂精彩的课程。

    收集

            具体流程

        124-125日:二级学院行政秘书准备数据,截至到5日晚,将每个学院的相应Excel数据收集表格发送到二级学院行政秘书邮箱。由于最初的设计理念的偏差,发送Excel数据表格被延迟到了周四晚才完成。

        126(周五)-1212(周四):数据的具体收集阶段,其中经历的一个周末老师两天放假的时间,除体育学院外,其他各学院的数据均采集回来。其收集回的数据多少都存在着问题,数据导入阶段将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1213日周五:向米老师汇报了数据收集工作的进展,体育学院的情况在米老师的帮助下有所进展,老师晚上将数据发给了负责人。

            阶段感想

        除去周末,大概用了一周的时间来收集数据,大部分学院还是各自完成的收集,时间上相对上次缩短了很多,不管怎样,我们总是会做的越来越好。

     但收集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很多需要确定的地方没有明确,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我们前期没有指出,这与我们没有好好回顾上次的采集过程息息相关,导致上次采集就存在的问题现在才发现。

     1211日,本是该向老师汇报工作情况的。但由于自己的意识不到位,当天还正在忙于处理收集数据过程出现的问题,收集工作也没有真正完成,没有及时向老师汇报情况,导致体育学院数据收集的一再延后。

    导入

            具体流程

        1212-1213日:建工、音乐、物电、经济四个二级学院的数据导入完成,其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导入上的问题(数据导入没有前后同步、数据存在重复、空行等),颖杰主要负责解决了导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1213日:颖杰整理出一份《数据导入指导》,列出导入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的几种错误极其解决方法。

        1213日晚:开会汇总尚未解决的问题,向未导入数据的二级学院十期负责人下达命令,周末两天(14日、15日)时间将数据导入系统;所有人员完成这次基础系统数据采集工作的总结。

        1214-1215日:两天时间数据导入工作的进行,逐渐暴露出这次采集过程中的问题:

           11213日晚上才收到体育学院的数据,十期负责人进行了详细的整理,但其数据没有包含本学院的专业选修部分,只有推迟到下周一、周二再进行整理、导入。

           2)由于本学院开设的课程会给其他学院的学生授课,因此各学院之间的行政班、学生信息存在交互的部分,而各学院收集回的信息出现了很多不一致的情况,主要体现在行政班的名称上不对应。这些数据需要再找相应学院进行核实。

              阶段感想

        由于经历了之前四个学院数据的导入,我们汇总出了常见的问题,整理成文档,以及得到了已经完成导入同学的帮助,因此这两天导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解决起来还算是游刃有余。

    总结

        对于这次基础系统数据采集,相信我是最大的收获者,无论是从学习、思想、认识、交流、组织管理等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这对于我来说是一次珍贵的机会,有机会去和大家交流,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我都看到了很多他们身上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也拉近了彼此之间的关系。

        透过看每个人的总结,每个人都会有每个人的收获,希望通过这次的历练、这次的工作,我们可以学习到更多。

     

     

     

      之前对基础系统的使用并不是很熟悉,同样是随着此次数据收集工作的一步步进行,逐渐对此系统的有了熟悉感,以下是对基础系统提出的几点改进意见:

    1. 下放权限:能够让各二级学院使用到该系统,保证数据的一致性,能够更灵活的处理数据导入工作的进行。

    2. 添加班级重新划分方向的功能。

    3. 是否可以将选修课信息的数据与本系统相联系,实现数据的同步,减少选修课信息的再收集,避免信息孤岛。

    4. 需要将授课关系进行更灵活化的生成,可以下放权限,通过任课教师、班长来登录系统生成授课关系。

    希望以后对教务活动的管理,都能够以此系统为基础,学生入学、教师添加、教师授课都可以通过此系统来完成。

  • 相关阅读:
    网络相关命令
    jmeter压力测试接口
    mysql+mycat+centos7
    centos7开放端口
    mysql主从库配置文件
    读写分离
    Memcached与Redis的区别和选择
    mybatis 学习
    redis 轻松入门
    swagger 框架使用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fuhaots2009/p/3481523.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