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力是985院校的硕士毕业生,在深圳某互联网大厂做技术开发工作,丰厚的薪酬让人羡慕。可外表光鲜亮丽的工作背后,却是他难以向人诉说的委屈。
晚上11点,林力依然没有下班。环顾了一下周边,同事们都整整齐齐在座位上,号称“工作狂”的领导房间也亮着灯,身为职场新人的他又不敢先走,只好长叹一声继续煎熬地陪着。
长时间的低效加班让他身心俱疲,可又深陷其中又无力摆脱。这种低效的竞争式加班其实就是最典型的内卷:同事不走我不走,争做卷王第一人。
这种低水平无效竞争的加班就是最典型的内卷。
经济学家薛兆丰曾说:“让你加班的不是你的老板,而是其他愿意加班的人。”这句话一针见血指出职场中内卷的残酷现状。
在职场中,激烈的内部竞争、重复单一的工作内容、不成正比的收入回报、周而复始的无度加班…诸如此类的内卷早已无处不在。这种博弈和竞争,无论是自卷还是被卷,都会让人倍感焦虑。
内卷本是个社会学术语,大意是指“社会文化模式发展过程中的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在职场中,更多体现在过度竞争导致的互相倾轧和内耗,而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又不得不参与内卷,这种现象在职场上越来越普遍。
小曾是采购员,整个部门只有3人,却要包揽公司大小采购事务,每天事务缠身忙个不停。
不仅如此,老板要求他们在采购谈判时,尽可能少用现金,延长支付周期,将资金使用率纳入采购员的考核指标。这种指标导致3个人无底线跟供应商谈判,比赛看谁能拖欠货款更多,甚至绞尽脑汁让供应商先货后款。
婧婧从事业务工作有五个年头了,业绩一直名列前茅。今年公司通过内部竞聘选拔业务总监,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要求实现年度业绩目标1000万。
为体现业务水平,参加竞聘的人员各显神通,不断将业绩承诺目标拔高,最后婧婧以承诺完成2000万的业绩指标获胜。
以上情境在职场上比比皆是,一边嚷着不想工作,一边忙碌过完一天;一边怀疑工作的意义,一边深陷“卷”的漩涡不能自拔;一边义愤填膺高喊拒绝内卷的旗号,宣泄着各种焦虑和不满,一边被动的或违心地参与内卷。
据36氪对职场人进行内卷调查数据显示,职场中不同程度感受到内卷的受访者占比高达96.76%,其中陷入严重内卷并影响到工作的受访者有16.18%,而完全没有感受到内卷的职场人仅有3.24%,甚至有的职场人为了摆脱内卷而选择逃离职场。
可见,受各种因素影响,职场内卷化愈演愈烈,衍生出的焦虑情绪正影响着职场人的工作状态。
事实上,把一些本不属于内卷的事物,贴上卷的标签,只是徒增负面情绪;而试图把内卷模糊化,将拒绝内卷与不努力、不敬业等同处理,以此掩盖竞争与内卷的边界,也是一种错误的认知。
前几天,某公司公关总监在微博写道:“当我们忙着做各种致青年的策划时,青年们正在睡觉。”这句不妥的言论遭到网友群起而攻之。
其中有个高赞的评论:“年轻一代的我们,只是想要摆脱无意义的不良竞争,但并不是要躺平,这样有失分寸的言论是对青年极大的不尊重。”
拒绝内卷是不敬业吗?
当然不,拒绝内卷并不是指工作低效、消极怠工,缺乏职业素质。而相反,想要打破内卷,实际上需要我们积极向上、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很多时候,内卷更多是自我精力消耗的不良竞争,有时还会陷入死循环。
豆瓣高分好评的日剧《我,到点下班》受到职场人热捧,剧中女主东山结衣特立独行,到点下班。她又直又刚,敢想敢做,诠释出无数职场人的心声。
剧中她准时下班的行为,让很多工作狂感到不解,甚至有人会觉得她这样很不上进,而她负责的却是整个项目推进是最顺利的。事实证明,女主的工作能力很强,只有不断地提升煅炼,规划好自己的工作任务和时间安排,才能保证准时下班。
拒绝内卷的人往往更注重向内探索,有着高效的工作和学习能力,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有一定规划和质量要求, 并且懂得如何集中和分配自己的注意力。
在字节跳动公司9周年年会上,CEO张一鸣发表了以“平常心”为主题的演讲。他说:“世界在动荡中加速变化,外部波澜起伏,内心要保持平静如常。要以平常心对待自身、产品业务、行业竞争、成功和失败,以平常心做非常事。”
身在职场,我们要清晰明白,与其内卷焦虑,不如关注自己。远离竞争,顺从内心,并不等于选择安逸。拒绝内卷是为了超越自己,只有和自己对比,一切才更有意义。
内卷不是敬业,拒绝内卷也不是不敬业。
内卷虽不是洪水猛兽,但依然有人被吓退,甚至逃离职场。
前同事冬红,资深家具设计师。曾多次获得家具博览会金奖,在公司也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身上除了“未婚”这一标签没有被摘掉以外,其他方面基本无可挑剔。
实际上,为了保住设计金奖的位置,不被新晋设计师快速超越,她基本没有睡过安稳觉,甚至梦里都是工作。她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谈恋爱,35岁的她天天被家人催婚,整个工作和生活都被内卷所裹挟。
前思后想,她决定逃离职场,创办自己的工作室。本来,她以为时间会自由些,可能会快速解决个人问题。事实并非如此,从工作室选址、装修设计、招聘员工、开发客户等都要自己亲力亲为,以前滴酒不碰的她现在要接待各种客户,比以前更忙了。
不同的赛道确实可以拓宽视野,但并不能确保新的赛道上就没有内卷的情况。或许,只是换了个赛道重新卷。
《企业管理研究》一书的作者蓝海林教授,在培训课上分享大学教授更换职业赛道现状。他们本意是想避开高校定额的职称评定竞争,要么选择去专职机构做培训师,要么去企业兼职做讲师,一举两得,又能增加营收。
却没想到其中一位教授跳槽去到培训机构后,一年被安排了近300节课,还得参加机构各种PK活动,苦不堪言。而蓝教授早就看透不同赛道的竞争趋势,无论谁请都不为所动。他只负责讲《企业战略管理》这门主题课,并只在高校范围内讲课,在自己熟悉又擅长的赛道内把事情做到极致。
职场人在拒绝内卷重新选择时,要学会深入思考,到底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什么才是最能发挥自己优势的,而不是一味地反卷。要将关注点落脚在自己身上,而不是被外界的各种诱惑所干扰,让自己一卷再卷。
职场如战场,或许迎接我们的是一次次竞争,但我们要清楚竞争的本质,分辨内卷与努力的区别,塑造核心竞争力。
作为职场人,我们既要有在内卷中保持清醒的底气,又要有拒绝内卷回归内心的勇气,与其被动无奈受卷,何不主动自我提升早日脱卷?
或许这样会更快乐一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