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线程的实现方式


    http://c.biancheng.net/cpp/html/2593.html

    线程的实现可以分为两类:用户级线程(User-LevelThread, ULT)和内核级线程(Kemel-LevelThread,  KLT)。内核级线程又称为内核支持的线程。

    在用户级线程中,有关线程管理的所有工作都由应用程序完成,内核意识不到线程的存在。应用程序可以通过使用线程库设计成多线程程序。通常,应用程序从单线程起始,在该线程中开始运行,在其运行的任何时刻,可以通过调用线程库中的派生例程创建一个在相同进程中运行的新线程。图2-2(a)说明了用户级线程的实现方式。

    在内核级线程中,线程管理的所有工作由内核完成,应用程序没有进行线程管理的代码,只有一个到内核级线程的编程接口。内核为进程及其内部的每个线程维护上下文信息,调度也是在内核基于线程架构的基础上完成。图2-2(b)说明了内核级线程的实现方式。

    在一些系统中,使用组合方式的多线程实现。线程创建完全在用户空间中完成,线程的调度和同步也在应用程序中进行。一个应用程序中的多个用户级线程被映射到一些(小于或等于用户级线程的数目)内核级线程上。图2-2(c)说明了用户级与内核级的组合实现方式。


    图2-2用户级和内核级线程

    多线程模型

    有些系统同时支持用户线程和内核线程由此产生了不同的多线程模型,即实现用户级线程和内核级线程的连接方式。

    1) 多对一模型

    将多个用户级线程映射到一个内核级线程,线程管理在用户空间完成。

    此模式中,用户级线程对操作系统不可见(即透明)。

    优点:线程管理是在用户空间进行的,因而效率比较高。

    缺点:当一个线程在使用内核服务时被阻塞,那么整个进程都会被阻塞;多个线程不能并行地运行在多处理机上。

    2) 一对一模型

    将每个用户级线程映射到一个内核级线程。

    优点:当一个线程被阻塞后,允许另一个线程继续执行,所以并发能力较强。

    缺点:每创建一个用户级线程都需要创建一个内核级线程与其对应,这样创建线程的开销比较大,会影响到应用程序的性能。

    3) 多对多模型

    将 n 个用户级线程映射到 m 个内核级线程上,要求 m <= n。

    特点:在多对一模型和一对一模型中取了个折中,克服了多对一模型的并发度不高的缺点,又克服了一对一模型的一个用户进程占用太多内核级线程,开销太大的缺点。又拥有多对一模型和一对一模型各自的优点,可谓集两者之所长。

  • 相关阅读:
    【第3版emWin教程】第27章 emWin6.x支持的字体简介
    【第3版emWin教程】第26章 字符编码和点阵字体基础知识(重要)
    嵌入式新闻早班车-第13期
    《安富莱嵌入式周报》第221期:2021.07.12--2021.07.18
    嵌入式新闻早班车-第12期
    TI发布采样率12.8Gsps,带宽6GHz,12bit分辨率高速示波器参考设计
    【DSP教程】第36章 FIR滤波器的Matlab设计(含低通,高通,带通和带阻)
    嵌入式新闻早班车-第11期
    【DSP教程】第35章 FIR有限冲击响应滤波器设计
    【STM32F407&F429&H7的DSP教程】第34章 滤波器基础知识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feng9exe/p/6796761.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