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初入分析行业,可能大都围绕着DAU、留存、漏斗转化率转着。例如衡量不同产品,看DAU,看留存,看付费率,看客单价等等;例如产品有新的功能,想知道功能对产品的作用,看功能使用率,功能留存,对整体功能留存的影响等等;例如评估新的获取用户渠道,看带来的量级,各渠道新用户留存情况,付费转化率情况等等。其中,最后一个可能需要评估不同渠道的ROI,其他场景可能就没那么清晰了。
实际上,不管是做产品、做功能、做新渠道还是做活动,都是想知道这个东西该不该做。换句话说,这个生意该不该做。那么说白了,其实都是投入和产出的杠杆有多大。只是很多场景比较难估计产出,但不管难不难,作为商人,作为分析师,都应该有这个意识并尽可能去估计。
之前这篇文章【数据分析师】我的数据分析师阶段认知把财务知识放在高级分析师应具备的能力上可能有点晚了,应该在中级就慢慢积累市场和财务两方面的意识。
二、ROI怎么算
暂时还没有实操经验,只是开始做一些探索性总结。
1.定位
当我们做分析时,一定要明确的是“事物的定位是什么”。
定位包括提供什么东西,为什么人提供,从什么地方获得收益。对于不了解的产品,通常从产品的slogan去深挖。
我如果不知道定位是什么,那么我就不知道往哪分析。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一个产品要花几年铺内容打造基础设施,那几年可能都是亏本的,但你不能说产出为0。而是从一开始可能就要考虑商业变现的方式,估算变现产出,这样风投才有信心投吧。当然也有估计的变现方式被政策叫停的,也有估计的变现产出太乐观的,这都是风险。所以说,拿着产品规划书去找风投,肯定是要考虑未知的商业变现的,至于怎么夸大蒙骗以及蒙不蒙得住是另一回事。
如果听众对产品的定位与你对产品的定位都不一样,那场面可能会很尴尬。人家上一个新功能是只是为了促活的,顺带推点付费商品,你非要说这个功能产生的付费不够,这就很尴尬了。当然其中涉及很多问题,例如非直接变现的产出如何衡量,一些听众水平较低非要把与别的功能共同促进的算作自己的产出,一些听众认可的定位你无法探知(比如CEO想啥人家也不会告诉你)等等。这其中,除了不断积累提升自己的思维,合理的沟通和完善是必不可少的。
2.对象
当我们已经理解了要分析的事物定位是什么了,就可以开始收集成本和产出的作用对象和中间对象是什么,有多少。
如何理解呢?我在手机上随便找一个应用,例如“知乎”。“知乎”的定位是较为专业的问答社区。
那么成本的作用对象是是什么呢?一方面是维护和发展社区的公司工作人员,其中间对象是产品(维护产品稳定)、功能(维护功能稳定和建设新功能)、活动(用于促活)、内容体系(审核、内容推手、维护内容体系等)、变现相关合作;另一方面是用户,其中间对象是内容(提问、回答以及其他互动操作)。
产出的作用对象是什么呢?这要从商业变现方式说起。移动互联网变现方式无非四种,电商、游戏、广告、增值服务。内容产品第一首选当然是广告,其作用对象是广告商,中间对象是用户;其次增值服务——如会员,其作用对象是用户,中间对象是会员分享会、一系列特权;再就是电商——既然是用户产出的不能直接精选出版,那就做书籍、视频教程的电商平台,其作用对象是作者,中间对象是用户。
搞清楚成本产出涉及的对象,就可以开始估算各自的价值。
例如公司运转成本+鼓励用户产出成本,估算1年、2年等等的总成本。
广告投放人群数*频次*广告投放效率*广告分成比例,估算存活1年,2年等等的广告实际收入和天花板;书籍覆盖范围*用户数*年付费率*年付费频次,估算电商收入等等。
3.LTV
成本往往是好算的,但未来的产出却不是直接能算出来的,这通常涉及到LTV问题。
4.折算逻辑
成本算了,产出LTV算了,但有些产出价值却不能等于售卖价,例如促活的价值,低价转正价的低价等等,需要进行一定的折算。
写到这已经写累了,没有实操的空中楼阁还是很不好糊弄的,会越讲越偏。各步骤放一句中心思想,暂时写到这。没见过这样的写手: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