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CB多层板设计总结


    转载:PCB多层板设计建议及实例(4,6,8,10,12层板)说明

    设计要求:

    A.     元件面、焊接面为完整的地平面(屏蔽);

    B.     无相邻平行布线层;

    C.    所有信号层尽可能与地平面相邻;

    D.    关键信号与地层相邻,不跨分割区。

    4层板

    clip_image002

    方案1:在元件面下有一地平面,关键信号优先布在TOP层;至于层厚设置,有以下建议:

    1:     满足阻抗控制

    2:        芯板(GND到POWER)不宜过厚,以降低电源、地平面的分布阻抗;保证电源平面的去耦效果。

    clip_image003

    方案2:缺陷

    1:        电源、地相距过远,电源平面阻抗过大

    2:        电源、地平面由于元件焊盘等影响,极不完整

    3:       由于参考面不完整,信号阻抗不连续

    方案3:

    同方案1类似,适用于主要器件在BOTTOM布局或关键信号在底层布线的情况。

    6层板

    clip_image005

    方案3:减少了一个信号层,多了一个内电层,虽然可供布线的层面减少了,但是该方案解决了方案1和方案2共有的缺陷。

    优点:

    1:    电源层和地线层紧密耦合。

    2:    每个信号层都与内电层直接相邻,与其他信号层均有有效的隔离,不易发生串扰。

    3:      Siganl_2(Inner_2)和两个内电层GND(Inner_1)和POWER(Inner_3)相邻,可以用来传输高速信号。两个内电层可以有效地屏蔽外界对Siganl_2(Inner_2)层的干扰和Siganl_2(Inner_2)对外界的干扰。

    方案1:采用了4层信号层和2层内部电源/接地层,具有较多的信号层,有利于元器件之间的布线工作。

    缺陷:

    1:    电源层和地线层分隔较远,没有充分耦合。

    2:    信号层Siganl_2(Inner_2)和Siganl_3(Inner_3)直接相邻,信号隔离性不好,容易发 生串扰。

    8层板

    clip_image007

    10层板

    clip_image009

    12层板

    clip_image011
    个人总结:
               1、关键信号层要和地相邻,GND要和power相邻以减少电源平面阻抗。
               2、信号层之间不要相邻,增加信号之间的隔离,以免发生串扰
               3、信号层尽可能与地平面相邻,相邻层之间不要平行布线
             4、对于传输线,顶底层采用微带线模型分析,内部信号层用带状线模型。6层/10层              /14层/18层基板两侧的信号层最好用软件仿真。
             5、如果还有其他电源,优先在信号层走粗线,尽量不要分割电地层。高速线最好走 内层,顶底层容易受到外界温度、湿度、空气的影响,不易稳定

  • 相关阅读:
    Microsoft training Kits
    WCF Load Test
    SQL Server Central Management System
    连贯NHibernate 1.0正式发布
    C#全角和半角转换
    Silverlight 2应用所采用的WCF技术
    实用工具特别推荐 Robocopy GUI
    SmtpClient发送邮件遭遇The specified string is not in the form required for a subject.
    SQL Server 2008使用扩展事件进行高级故障排除
    Visual Studio 2010新特性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emouse/p/2668200.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