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家居常用WiFi模块


    WiFi模块

    WiFi模块就是整个系统的控制中心,控制很简单,就是输出一个开关信号控制继电器,而这个模块的核心是WiFi的连接,手机连接WiFi时需要扫描,输入密码,而这类本身没有屏幕和键盘的硬件设备,要想快捷的接入WiFi网络就需要更加便捷的连接方案,这就是这些模块厂家的主要工作了,所以这些模块都提供类似的连接方案,即手机APP扫描WiFi,在APP上输入对应WiFi的连接密码后自动由APP发送到模块,完成模块和WiFi的连接,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叫的名字不同而已,有的叫SimpleLink有的叫EasyLink,并无太大差别。目前无论是智能插座还是智能遥控之类的设备也好,WiFi方案主要有3种:

    1、MXCHIP方案

    第一种就是这款产品所使用的MXCHIP EMW3162模块,这是由上海庆科电子推出的WiFi模块,模块由一颗ST的120MHz的Cortex-M3内核的控制芯片STM32F205和一颗博通的WiFi芯片BCM43362组成。这个模块其实并不陌生,墨迹天气的空气果,海尔的空气盒子用的都是这个方案。

    庆科这款模块是基于ST的处理器和博通的WiFi做了集成,优点是集成的处理器性能不错,可以做点复杂的计算和控制,缺点在于集成度不够,那么大的一模块对于体积限制较为严格的场合还会有一定的影响。

    2、TI方案

    TI是一个老牌半导体巨头,虽然从12年开始退出手机处理器市场,但是仍然有很多的芯片来自于TI,TI是最早推出WiFi解决方案的厂商之一,较早的一些智能WiFi类产品用的都是TI的方案,例如之前和小米路由共同推出的BoardLink以及欧瑞博的智能遥控和插座类产品很多使用的都是TI的CC3000模块。

    TI方案的优势在于出现的较早,较为成熟稳定,劣势在于集成度不高,模块本身资源有限,不过对于智能家居的多数应用来说还是绰绰有余,TI后续推出了升级版的CC3100和集成了MCU的CC3200单芯片方案,相信未来的智能硬件类产品中也会非常常见。

    3、路由方案

    相信很多同学已经留意到了部分智能插座有WiFi信号增强功能,那么为啥有的可以有的不可以呢?原因还是在于WiFi的方案上,上面介绍的MXCHIP和TI方案虽然在硬件上有一定差异,但是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实现了WiFi连接的核心功能,价格么这两个方案也都在几十元左右,而几十元已经可以买到一个路由器了,没错,接下来介绍的是两款用路由器的方案来做插座的。

    目前用的比较多的是Atheros的AR9331和RaLink(雷凌)RT5350的方案,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两家知名的无线方案芯片公司同时在2011年被当前热门的两家半导体巨头高通和联发科收购。

    AR9331方案的产品非常常见,智能插座中比较知名的有SmartPlug,另外这个方案在中低端的路由器中非常常见,TP-Link以及它的两个马甲迅捷和水星的很多路由产品使用的都是这个方案,极路由使用的也是这款芯片。对这个方案的第一印象就是有点牛刀小用,以小巧的SmartPlug智能插座为例,核心的硬件配置已经超过了百元左右的TP-Link路由器,而只是用在一个插座上让人觉得有点浪费,然而从方案设计上来看,硬件成本和之前的两种方案类似,另外由于本身就相当于一个路由,因此可以通过信号中继的方式实现WiFi信号增强,这在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况下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

    RT5350的方案和AR9331类似,贝尔金的插座使用的就是这个方案,如果有兴趣去淘宝上搜一下,一大堆带路由和网络存储共享功能的移动电源使用的也都是这个方案,其他部分和AR9331类似,就不更多介绍了。

    路由方案产品的优势已经介绍,不过要注意WiFi信号增强功能是有一定的兼容性的,总体来说如果是AR9331方案的产品那么对市面上本身大量使用Atheros芯片的路由器来说兼容性可能会好一点,至于劣势么,那就是功耗略微大一点,系统更加复杂了,所以如果厂家优化的不够稳定性会差一点。

    wifi +

    本文出自: http://www.cnblogs.com/elautoctrl/ 如果您需要开发软硬件产品,请联系我 1986141296 elautoctrl#qq.com 欢迎您到我的淘宝小店逛逛!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咧! http://shop108261664.taobao.com/
  • 相关阅读:
    Java HashMap存储问题
    <转>堆和栈的区别
    Linux shell命令
    DNS(三)DNS SEC(域名系统安全扩展)
    DNS (二)协议
    绕过CDN查找网站真实IP方法
    stream流思想应用
    http接口实现附件对接
    AQS深入分析
    AQS快速入门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elautoctrl/p/4784179.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