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见SOC启动流程分析


    本文以s5pv210这款SOC为例,分析了其启动流程

    在s5pv210的SOC内部,存在着一个内部的ROM和一个内部的RAM

    • 这个内部的ROM叫做 IROM,它是norflash的一种。其不同于板子上外接的inand/sd(mmc),它优点是一上电无需初始化即可使用,缺点是又小又贵…
    • 这个内部的RAM叫做 SRAM,其不同于板子上外接的 DDR(DRAM),它优点也是一上电无需初始化即可使用…..缺点也是又小又贵…

    由于它俩的优异特性,一上电后的很多工作就由它俩来负责了

    1.判断启动介质

    • 首先一上电,cpu先从SOC内部的IROM中执行预先设置的代码(s5pv210称其为BL0),初始化CPU时钟、关看门狗、并且通过读取特定gpio来判断启动介质。(注:IROM中代码可以直接执行,不用放到SRAM中)
    • 对于有些SOC来说,他们不通过读gpio来判断启动介质,而是根据启动介质的优先级,来依次尝试从各个启动介质启动,直到某个启动介质成功启动SOC

    2.加载第一部分引导代码

    • 判断完启动介质后,cpu会执行IROM中相应启动介质初始化代码,并从启动介质的特定扇区开始读取U-boot头部的少量代码(对于s5pv210来说是16k的代码,称其为BL1),然后放到至SRAM并执行。近年来的U-boot将这一小段代码称为“SPL”,并开始支持单独编译它
    • 为什么不直接加载整个U-boot呢?因为大部分SOC出于成本考虑,IROM做的不大,放不下整个U-boot
    • 总体来说由于各个SOC这一步大致相同,但可能都有细微的区别,具体要去参照手册。下面以s5pv210为例来说说对第一部分引导代码的一些细节要求:

    当启动介质为SD/MMC时,第0个扇区必须保留,IROM中的代码会从第1个扇区开始读BL1,启动介质的空间分配如下图所示 
    这里写图片描述 
    而其他的启动介质则是直接从第0个扇区存放BL1,IROM中的代码会也从第0个扇区开始读BL1,启动介质的空间分配如下图所示 
    这里写图片描述

      • 然后,我们要把第一部分引导代码放到SRAM中的某个地址,通常SOC都会在代码头加上校验头,之所以要校验头是为了防止从启动介质读取时出错,一般是使用厂商的打包工具来添加校验头的,或者是在U-boot源码内添加了校验头。对于s5pv210来说,BL1的前16个字节是校验位,真正的代码是从D002_0010开始的。 
        这里写图片描述

      • 至此,Soc主导的启动过程结束,接下来就靠SRAM中的第一部分引导代码来重定位了,接下来将加载整个U-boot,并引导内核镜像。详细流程可以去看U-boot的源码分析和U-boot引导内核流程分析.

      • 来源:https://www.veryarm.com/41643.html
  • 相关阅读:
    OpenCV:Python3使用OpenCV
    CNN结构:MXNet设计和实现简介
    环的寻找:寻找无向图中所有存在的环-删除点法
    JAVA 构建使用 Native 库
    Android:JAVA使用HDF5存储
    Java:数值-字符串转换(String转Double)
    Qt无法用UTF-8编辑问题
    Boost-QT兼容问题:#define FUSION_HASH #
    JAVA;使用java.awt.Image的不稳定性
    图方法:寻找无向图联通子集的JAVA版本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duwenqidu/p/11057142.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