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OCP之DEMO-粘包问题及解决


    什么是粘包问题?

    举个例子:sever发送20480 个A字母,可是由于client一次只收到10240个A,余下的又发送一次:第一个包中包括有此数据包的总长度,读取出长度,然后接收一个对比长度,如果当前长度<包标定长度,那么就等余下包,一直等到足够包长度,把他们组合在一起就算接收一个数据包.

    TCP粘包是指发送方发送的若干包数据到接收方接收时粘成一包,从接收缓冲区看,后一包数据的头紧接着前一包数据的尾。    
    出现粘包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既可能由发送方造成,也可能由接收方造成。发送方引起的粘包是由TCP协议本身造成的,TCP为提高传输效率,发送方往往要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后才发送一包数据。若连续几次发送的数据都很少,通常TCP会根据优化算法把这些数据合成一包后一次发送出去,这样接收方就收到了粘包数据。接收方引起的粘包是由于接收方用户进程不及时接收数据,从而导致粘包现象。这是因为接收方先把收到的数据放在系统接收缓冲区,用户进程从该缓冲区取数据,若下一包数据到达时前一包数据尚未被用户进程取走,则下一包数据放到系统接收缓冲区时就接到前一包数据之后,而用户进程根据预先设定的缓冲区大小从系统接收缓冲区取数据,这样就一次取到了多包数据。

    粘包情况有两种,一种是粘在一起的包都是完整的数据包,另一种情况是粘在一起的包有不完整的包,此处假设用户接收缓冲区长度为m个字节。

    不是所有的粘包现象都需要处理,若传输的数据为不带结构的连续流数据(如文件传输),则不必把粘连的包分开(简称分包)。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传输的数据一般为带结构的数据,这时就需要做分包处理。    
    在处理定长结构数据的粘包问题时,分包算法比较简单;在处理不定长结构数据的粘包问题时,分包算法就比较复杂。特别是如图3所示的粘包情况,由于一包数据内容被分在了两个连续的接收包中,处理起来难度较大。实际工程应用中应尽量避免出现粘包现象。    
    为了避免粘包现象,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一是对于发送方引起的粘包现象,用户可通过编程设置来避免,TCP提供了强制数据立即传送的操作指令push,TCP软件收到该操作指令后,就立即将本段数据发送出去,而不必等待发送缓冲区满;二是对于接收方引起的粘包,则可通过优化程序设计、精简接收进程工作量、提高接收进程优先级等措施,使其及时接收数据,从而尽量避免出现粘包现象;三是由接收方控制,将一包数据按结构字段,人为控制分多次接收,然后合并,通过这种手段来避免粘包。    
    以上提到的三种措施,都有其不足之处。第一种编程设置方法虽然可以避免发送方引起的粘包,但它关闭了优化算法,降低了网络发送效率,影响应用程序的性能,一般不建议使用。第二种方法只能减少出现粘包的可能性,但并不能完全避免粘包,当发送频率较高时,或由于网络突发可能使某个时间段数据包到达接收方较快,接收方还是有可能来不及接收,从而导致粘包。第三种方法虽然避免了粘包,但应用程序的效率较低,对实时应用的场合不适合。    
    一种比较周全的对策是:接收方创建一预处理线程,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预处理,将粘连的包分开。对这种方法我们进行了实验,证明是高效可行的。

    解决方案:TLV协议

    TLV协议说明:
    T(Tag)字段表示数据包类型,传输中定义为short类型;L(length)字段表示数据包长度(不包括类型和长度字段本身),传输中定义为long类型.T和L共同组成包头;V(value)表示数据包信息。

    TSendPacket=record //
       PType:Word; //包类型
       PLength:DWORD; //长度
       VehicleInfo:TVehiclePacket; //数据
       end;

  • 相关阅读:
    codevs 1993草地排水
    欧拉筛板子
    约数和问题 (codevs2606 && 洛谷2424)
    排列组合
    Picture poj1177
    楼房 洛谷1382 && codevs2995
    洛谷P1027 Car的旅行路线
    codevs1020 孪生蜘蛛
    HDU1269 迷宫城堡
    洛谷P1078 文化之旅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diocp/p/5837984.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