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风计划:将民族文化“唱”下去
中国由五十六个民族构成,这五十六个民族,曾经它们每一个都朝气蓬勃、多才多艺,各具民族风格!但随着少数民族“被同化”的速度日益加剧,很多民族已经忘记自己曾经所扮演“角色”,很多民族已经渐渐淡忘自己祖辈传下来民族文化!
当那些“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已被人们所淡忘,当那些改造后的民族文化被人们默默所接受时,有一个人不是默默地,他,就是陈哲!
陈哲,熟为人知的《同一首歌》、《黄土高坡》、《让世界充满爱》的作词者。在90年代,陈哲对音乐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兼任着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理事,文化部流行音乐职业鉴定专家和委员会召集人。现在,他又多兼了另一项职务,即“土风计划——民族文化活动传承”发起者和推行者。
“土风计划”是陈哲发起并推动的一项原生态文化传承行动,是一项旨在抢救保护濒临失传、不可再生的民族文化资源,控索良性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由资源优势转化为民族文化产业优势的系统保护工程。在此前的1992年到1994年间,陈哲完成了“中国音乐西行计划”:到西部流行音乐一直空白的地方,挖掘当地的民歌资源。
陈哲作为“土风计划”的倡导者和实施者,为了能够挖掘到面临濒危的少数民族民间歌谣,他在1994年启动了“音乐西行计划”,1998年开始其音乐人文之旅,走访过大瑶山、大苗山、云南佤山、碧罗雪山、老君山、思茅、版纳、香格里拉等地方,至2005年到过壮族、苗族、怒族、普米族、纳西族、藏族、白族、彝族、拉玛人、摩梭人等民族生态聚集地,进行录音拍报,培育民间小组,组建传习机制,建设原生态“文化传习网”,创建山区模式。在实践中提出“ABC”、“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重在活化传承——恢复传承机制构建社会系统”等理念。
这个曾经90年代红极一时的音乐人,从繁华的大都市走入条件艰苦的大山,做起保护和挖掘少数民族音乐的“土风计划”,他这一做,便是近十年。通过这艰苦的十年,陈哲不仅把世人很少了解的普米族带出了大山、带进了主流社会,更是激起了普米族年轻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和热爱。
普米族是一个处于中国13亿人汪洋大海中的小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它主要分布在云南境内的江流域滇西北川西一带,主体聚居地在兰坪。普米族聚居的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所以生态环境受外界破坏较小,年轻人外流较少,传统文化保存相对完整,民俗人文沉积相对深厚。普米族,这支没有本民族文字,人与人之间所有的感情都靠着最纯朴的民歌、舞蹈、手艺等来传递,他们的歌舞就犹如他们的历史,这样一代又一代的传下去。
这些历史没有文字记载,只有靠祖祖辈辈们一代一代的传承,如果一代人在中间 “啪”的一声断了,普米族的民族文化就断了!就在近十年,随着 KTV与迪厅侵入普米族,普米族的年青人们渐渐淡忘了自己民族的歌舞。这是多么令人心痛啊,一个祖辈以歌舞来传递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民族忘记了自己的歌舞,这不就如丢掉了普米族祖祖辈辈呵护下来的传家之宝吗?
当这个载歌载舞的民族卷入“被同化”的危机时,陈哲发动的这项保护原生态文化传承的“土风计划”硬是将民族文化面临濒危的普米族从旋窝中拉了出来。现在这种原生态的歌舞文化不仅在普米族重新得到重视,他们还渐渐走出了大山,走进了校园,走上了舞台,让更多的人被他们这种独有原生态的民族气息所感动着,也让更多的人见证着他们用最纯朴的方式将普米的民族文化一直“唱”下去!
更多请关注“土风计划”的活化传承人陈哲老师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