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敏捷学堂 学习笔记(一)


    敏捷四大宣言

    1)“个体和互动”更优于“流程和工具” ;
    2)“工作的软件”更优于“详尽的文档” ;
    3)“客户合作”更优于“合同谈判” ;
    4)“相应变化”更优于“遵循计划” 。

    敏捷十二个准则

    1)通过尽早和持续地交付有价值的软件来满足客户。
    2)欢迎对需求提出变更——即使是在项目开发后期。要善于利用需求变更,帮助客户获得竞争优势。
    3)要不断交付可用的软件,周期从几周到几个月不等,且越短越好。
    4)项目过程中,业务人员与开发人员必须在一起工作。
    5)要善于激励项目人员,给他们以所需要的环境和支持,并相信他们能够完成任务。
    6)无论是团队内还是团队间,最有效的沟通方法是面对面的交谈。
    7)可用的软件是衡量进度的主要指标。
    8)敏捷过程提倡可持续的开发。项目方、开发人员和用户应该能够保持恒久稳定的进展速度。
    9)对技术的精益求精以及对设计的不断完善将提升敏捷性。
    10)要做到简洁,即尽最大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工作。这是一门艺术。
    11)最佳的架构、需求和设计出自于自组织的团队。
    12)团队要定期反省如何能够做到更有效,并相应地调整团队的行为。


    SCRUM 的团队角色

    产品负责人(Product Owner)负责的事情主要是:
    1)提供远景;
    2)提供边界;
    3)提供用户故事的优先级。


    Scrum Master [SCRUM 教练、敏捷教练]

    1)没有行政权力。例如:你不能决定项目团队某成员薪金或奖金,你无权说:你
    被解雇了。
    2)你要忍住帮团队做决定的冲动,让团队学会自我成长。
    3)不建议你同时兼任产品负责人。产品负责人需要做不少重要的决定,这其实与
    Scrum Master 角色冲突,一个人同时做两种角色的事情,容易搞混了角色,当然你是超
    人能分得很清楚的话例外。


    开发团队

    开发团队如果没有项目经理这样的角色来协调和指挥,很可能会成为“乌合之众” ,无法谈得上敏捷。


    敏捷最佳实践

    需求方面最佳实践:
    1)User Story(客户故事)
    2)客户全程参与
    设计方面的最佳实践:
    3)简单设计
    测试方面最佳实践:
    4)测试驱动开发(TDD)
    5)自动化测试
    编码方面最佳实践:
    6)重构
    7)结对编程
    8)代码共有
    9)强调编码规范
    10)持续集成(每日构建)
    项目管理方面最佳实践:
    11)Sprint(冲刺) 、小版本发布
    12)每日站立会议、每日晨会
    13)每周工作 40 小时
    14)Burn Down Chart(燃尽图)
    15)Lesson Learned
    16)隐喻 <体验极限编程>


    中国软件项目的一个大特点,就是“两大限死,两不确定” !

    限死 1:预算限死。
    限死 2:工期限死。
    不确定 1:需求不确定.
    不确定 2:技术不确定.

    *.IT项目求生法则
    挨踢项目求生法则


    敏捷不能当饭吃


    机构设置

    组织机构设置


    组成项目部

    矩阵式管理

    弱矩阵:各人以部门职责为主,各人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各人主要对部门经理
    负责。

    强矩阵:各人以项目利益为主,不仅仅完成本岗位的工作,还需要跨职能地工作, 只
    要对项目成功有意义的事情,都鼓励项目组成员去完成,各人对项目成败直接负责。


    弱矩阵:
    1)流水线生产,适用于稳定的项目或产品。
    2)每个人完成自己的工作职责,对岗位负责。
    强矩阵:
    1)适用于高难度、高挑战的项目或产品。
    2)每个人都对项目成败负责。
    3)每个人除了完成本职工作,还需要跨职能地工作。


    敏捷对团队文化是有要求的,就是:我们要在一条船上!


    敏捷更多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要求, 是一种精神文明, 但精神文明是建立在一定物质
    文明的基础上的。 员工得不到尊重, 员工的生活得不到保障, 温饱不解决, 你跟我谈敏捷,
    就是扯淡!

    敏捷是精神文明

    保证物质文明


    敏捷的核心基础:我们在一条船上!包括:

    1)项目组所有人在一条船上。
    2)员工和公司在一条船上。

    敏捷的几个重要特征:

    1)所有人对项目成功负责。
    2)所有人直接需求驱动地工作。
    3)所有人都需要跨领域地工作。
    4)持续交付、迭代前进。

     

     

     

  • 相关阅读:
    Qt 学习之路:Canvas
    Qt 学习之路:模型-视图高级技术
    Qt 学习之路 :视图代理
    Qt 学习之路 :动态视图
    Qt 学习之路 :Repeater
    Qt 学习之路 :Qt Quick Controls
    mysql-gdb--oracle
    redis-BOOK
    2016qconbeijing
    LINUX 内核月报 taobao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ube/p/3708793.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