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置知识:HTTP协议
数据的分块传输
我们都知道http协议是由TCP协议封装而来的应用层协议。我们和服务器之间的每次http交互都要进行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那么,服务器端怎么判断客户端传来的数据已经发送完了,然后断开这次tcp连接呢?我们客户端在发送给服务器端报文中有一个Connection字段,一般这个值为close。也就是说这次数据传输完成了,服务器就会断开这次tcp连接。但是,当我们要传送的数据量比较大时,一次传输不能传输完成时,该如何办呢?这就要用到数据的分块传输了。
当使用分块传输时,请求头中的 Connection字段的值为:keep-alive ,最后一个数据包的Connection字段值为:close。
当服务器端收到Connection值为keep-alive的数据包时,会先将它存储在一个缓冲区中,当收到Connection值为close的数据包时,即表明这次数据传输完成!
通常,Content-Length消息头字段表示数据的长度。数据的长度很重要,因为服务器端需要知道哪里是应答消息的结束,以及后续应答消息的开始。然而,使用分块传输编码,数据分解成一系列数据块,并以一个或多个块发送,这样可以发送数据而不需要预先知道发送内容的总大小。通常数据块的大小是一致的,但也不总是这种情况。于是我们分块进行传输数据的每一次请求的Content-Length是我们这次请求的大小,当服务器端收到 Connection值为close的请求消息后,就会把之前的Content-Length加起来,即是我们请求的数据的总大小了。
数据的分段编码(transfer-encoding)
数据的分段编码就是将完整的请求数据,分段进行编码传输。在请求头中加入这么一个字段: Transfer-Encoding: chunked ,即表示这个报文采用了分段编码,分段编码只适用于POST提交方式。
这时,POST请求报文中的数据部分需要改为用一系列分段来传输。每个分段包含十六进制的长度值和数据,空格也算一个长度值,长度值独占一行,最后需要用0独占一行表示编码结束。并在0后空两行表示数据包结束,不然点击提交按钮后会看到一直处于waiting状态。
相关文章:在HTTP协议层面绕过WAF